揭开正交电磁场的神秘面纱--电场与磁场并非严格正交
(2013-04-23 08:42:46)
标签:
正交电磁场电磁波涡旋电场假说位移电流假说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杂谈 |
分类: 系统相对论观念创新 |
(摘自《系统相对论》第二版第六章第2节)
2.4 对电磁场的考查
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总结前人的实验和理论,先后提出了涡旋电场假说(即变化的磁场会在空间激发感生电场)和位移电流假说(即变化的电场会在空间激发磁场),从而把整个电磁规律用四个方程组来概括,这就是著名的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在电磁理论中,充满变化电场的空间,同时也充满变化的磁场,空间的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形成电磁场。电磁场由近及远地向前传播,形成电磁波。在电磁波中,电场矢量、磁场矢量和传播方向三者两两垂直。后来发现计算出的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据此麦克斯韦认为,光也是电磁波。于是,光自然成为电磁波存在的实体形式。
对此,系统相对论有着不同的观点。首先,“电场激发磁场”就是电流的磁效应,这个磁场的涡源是定向运动的自由电子,但是“变化的磁场激发感生电场”必须以导体存在为前提。换言之,如果这个导体不存在,所谓“感生电场”也就不存在。可见,“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而形成电磁场”的观念值得商榷。
其次,无论电场还是磁场都是有源场,它们相对场源都是静止的,不存在所谓的“以光速传播”。但它们的强度随电流大小或自由电子密度的相对大小而变化;另外,如果将导线的方向视为与电场矢量方向平行,从上述实验(见2.2节)可知,电场矢量方向与磁场矢量方向并非垂直关系。因此,电磁波的概念值得商榷。
由此可见,将光理解为电磁波存在的实体形式是不正确的。那么,赫兹实验应如何解释呢?这个问题我们放在第八章第三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