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京和
(2013-04-29 07:30:04)
标签:
育儿 |
郑京和出生于韩国一个音乐世家,四岁学习钢琴,六岁转向小提琴,九岁因与汉城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而一举成名。13
岁进入国际音乐界声名显赫的纽约朱莉亚音乐学院,师从国际小提琴教学界的传奇人物--伊万·加拉米安。不久便与伊萨克·帕尔曼、平恰斯·祖克曼一起成为了
声震国际乐坛的“加拉米安三大嫡传弟子”。
1967年,在美国最著名,也是最苛刻的“莱文垂特小提琴比赛”中,郑京和与平恰斯·祖克曼并获第一,由此开始了在国际音乐舞台上的一系列辉煌。曾与她合作的世界级指挥大师有安德烈·普列文、乔治·索尔蒂爵士、洛林·马泽尔、丹尼尔·巴伦鲍依姆和克劳迪奥·阿巴多等。
郑京和的兄弟郑明勋是举世公认的指挥家兼钢琴家,妹妹郑明和也是著名的大提琴家,他们组成的“郑氏三重奏”在国际乐坛上声誉卓著。
傳奇的開端
鄭京和﹙Kyung-Wha Chung﹚,1948年3月26日出生於南韓首都漢城,父親是一位律師。因為父親對音樂有著一份熱愛,所以接連出世的七個孩子全部都學習音樂,並且成長 後有六人以音樂為業,成為韓國最著名的音樂家族。鄭京和四歲時開始學習鋼琴,雖然她不是很喜歡這樣樂器,不過倒也彈的有模有樣。當母親給她一把小提琴之 後,小小的鄭京和便對這種優雅的樂器產生了好感,並且終身不渝。鄭京和的音樂天賦開發得很早,從四歲到九歲間,她已經跟隨過六位老師習琴,並且在1957 年﹙當時九歲﹚便與漢城愛樂演出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當時南韓樂界認為鄭京和是難得一見的音樂神童。十三歲時,父母將她帶到紐約拜師,師事著名的小提 琴教育家葛拉米安﹙Ivan Galamian﹚,後來在十六歲時,以優異的技巧獲得了茱莉亞音樂院的全額獎學金。
葛拉米安是廿世紀最重要的小提琴教師之一,門下除了鄭京和之外,還曾經有過技巧驚人的麥可拉賓﹙Michael Rabin﹚、帕爾曼以及祖克曼﹙Pinscha Zukerman﹚。後兩者與鄭京和,在70年代是最活躍的三位小提琴家。此外,鄭京和也在課餘時候,接受匈牙利小提琴大師西格提﹙Joseph Szigeti﹚的個人指導。葛拉米安與西格提兩人風格一嚴一慈,是影響鄭京和最大的兩位老師。1967年,祖克曼與鄭京和一同參加了李文垂特 ﹙Leventritt﹚音樂大賽,經過眾多與賽者的競爭後,兩人一同並列首獎。雖然邀約合約接踵而來,但鄭京和決定要再學習一年,因為她藉著這次大賽, 也發現了自己若干需要補強的部分。
步上演奏生涯
1969年,鄭京和與紐約愛樂舉行了一場音樂會,在紐約樂壇掀起了小小的漣漪。次年,鄭京和來到倫敦,履行一場在大賽時簽下的合約,是一場慈善義演。5月 13日,沒沒無聞的鄭京和與普列文指揮的倫敦交響樂團在皇家節慶廳﹙Royal Festival Hall﹚演出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當時的倫敦樂界一般並不對義演做評論,但是這場演奏會卻讓倫敦報界打破慣例。鄭京和很容易的掀起了觀眾的熱情,精 采熱情的演出,在演奏完畢後連樂團團員都為她起立鼓掌。報章雜誌更將她譽為自歐伊史特拉夫﹙David Oistrakh﹚與史坦﹙Isaac Stern﹚以來最令人興奮的演出。
在倫敦的這場演出,讓鄭京和的名聲不脛而走。在此,鄭京和一次就接到了三十場演奏會的邀約;當時的Decca公司正好需要一位優秀的小提琴家,來與EMI 的帕爾曼相抗衡。當時技術過人的黎奇﹙Ruggero Ricci﹚對唱片錄音興趣不是很高,而且有琵琶別抱的傾向,所以鄭京和的出現,立刻引起了Decca高層的注意。因此鄭京和的錄音生涯與演奏生涯是齊頭 並進的,隨著一場場演奏會的成功,她的唱片也不斷的創下銷售佳績。對當時的西方世界而言,一位來自東方的小提琴家,竟然能夠演奏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的協 奏曲而仍能保持優雅的風格,讓他們大感驚奇。在英國的光榮表現,更讓南韓政府與有榮焉,在1972年特頒榮譽勳章給她。
緊接著是十餘年緊湊的錄音與演奏生涯。在1984年結婚之前,她幾乎保持在每年120場左右的演出。這個數字平均起來就是一天演出、一天休息、一天行程與 排練,是何等驚人的工作量﹗況且這還不包括錄音所耗費的額外時間。在結婚後,鄭京和將演出場次減少一半,生子後再度減少,以挪出時間陪伴丈夫與兩個兒子。 目前鄭京和定居在英國南部小城Chelsea,是一間溫馨的花園洋房。在此,鄭京和也將一生累積而來的經驗與技藝,承傳給慕名而來的學生們。
錄音與演出風格
鄭京和的錄音數目眾多,凡舉重要的協奏曲都已經錄製殆盡,貝多芬錄過兩次、孟德爾頌三次、布魯赫兩次、柴可夫斯基兩次。雖然她的重心放在浪漫樂派的作品, 但是直到現在卻未曾發現她的布拉姆斯協奏曲錄音。鄭京和對現代曲目也有高度興趣,除了80年代初錄過貝爾格與史特拉汶斯基之外,四年前還錄了雷史畢基與理 查史特勞斯的奏鳴曲作品,就算是巴托克的協奏曲也錄了兩次。鄭京和在Decca的錄音大都有非常好的錄音效果,例如拉羅的西班牙交響曲、柴可夫斯基與西貝 流士的協奏曲等,都是相當重要的錄音版本。她的第一張錄音,是與普列文指揮倫敦交響樂團錄製的柴可夫斯基與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Decca 425 080-2,福茂﹚,時間地點為1970年6月的倫敦Kinsway Hall。
鄭京和原本使用一把史特拉第瓦里,後來又獲得了捷克小提琴家庫貝立克﹙Jan Kubelik,指揮家庫貝立克之父﹚使用過的琴之後,便改用這把琴。鄭京和的演奏動作很大,甚至可以說有點不雅觀,比起同樣是女性小提琴家的慕洛娃、慕 特,真的是難看多了。不過她誇張的動作,卻是導因於她個人的詮釋風格,才會有這些肢體動作產生出來。鄭京和的演奏相當有個人風格,從樂曲的一開始就讓人感 到她是全神灌注的,即使是慢板樂章,也並非悠遊自在。根據鄭京和本人在一次訪問中表示,她學習協奏曲的過程是艱苦的,每個樂段都必須謹慎為之。對於錄音, 鄭京和也並不喜歡錄音的過程,但是對於錄音本身的價值她卻是肯定的。
鄭京和的演奏風格較不傾向女性的溫柔婉約,她是一位意志力堅強、有個人主見的小提琴家。這也許與她身體裡所流的韓國血液有關吧﹗對鄭京和而言,每場演出都 是苦差事,也是對自我的挑戰。就在這樣的信念下,鄭京和走過了二十多年的演奏生涯。今年即將過五十歲生日的她,也仍然將繼續在這條道路上不斷的走下去。
鄭京和錄音一覽表
Decca 460005-2 巴哈:第二號組曲、第三號奏鳴曲
Decca 425015-2 巴托克:第一、二號小提琴協奏曲﹙蕭提指揮倫敦愛樂與芝加哥交響﹚
EMI 754211 2 巴托克:第二號協奏曲、兩首狂想曲﹙蕭提指揮倫敦愛樂﹚
Decca 460014-2 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孔德拉辛指揮維也納愛樂﹚
EMI 754072 2 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鄧許泰特指揮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
EMI 991231 1 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鄧許泰特指揮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影碟﹚
EMI 555187 2 貝多芬:第四、七號鋼琴三重奏﹙鄭明勳鋼琴,鄭明和大提琴﹚
DG 453488-2 貝多芬:三重協奏曲、浪漫曲﹙鄭明和大提琴,鄭明勳鋼琴兼指揮愛樂管弦﹚
Decca 460005-2 貝爾格:小提琴協奏曲﹙蕭提指揮倫敦愛樂﹚
Decca 421425-2 布拉姆斯:鋼琴三重奏﹙鄭明勳鋼琴,鄭明和大提琴﹚
EMI 754072 2 布魯赫:小提琴協奏曲﹙鄧許泰特指揮倫敦愛樂﹚
Decca 417707-2 布魯赫:小提琴協奏曲﹙肯培指揮皇家愛樂﹚
Decca 417707-2 布魯赫:蘇格蘭幻想曲﹙普列文指揮倫敦交響﹚
Decca 425035-2 布魯赫:蘇格蘭幻想曲﹙孔德拉辛指揮維也納愛樂﹚
Decca 460006-2 蕭頌:詩曲﹙杜特華指揮蒙特婁交響﹚
Decca 460006-2 德布西:小提琴奏鳴曲﹙魯普鋼琴﹚
EMI 749858 2 德弗札克:小提琴協奏曲﹙慕提指揮費城管弦﹚
Decca 460015-2 艾爾加:小提琴協奏曲﹙蕭提指揮倫敦愛樂﹚
Decca 460006-2 法朗克:小提琴奏鳴曲﹙魯普鋼琴﹚
Decca 460007-2 拉羅:西班牙交響曲﹙杜特華指揮蒙特婁交響﹚
Decca 430752-2 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孔德拉辛指揮維也納愛樂﹚
Decca 410011-2 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杜特華指揮蒙特婁交響﹚
Decca 071110-1 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蕭提指揮芝加哥交響﹚﹙影碟﹚
Decca 421425-2 孟德爾頌:鋼琴三重奏﹙鄭明勳鋼琴,鄭明和大提琴﹚
Decca 425003-2 普羅高菲夫:第一、二號小提琴協奏曲﹙普列文指揮倫敦交響﹚
DG 427617-2 雷史畢基:小提琴奏鳴曲﹙齊瑪曼鋼琴﹚
Decca 448128-2 聖桑:第一、三號小提琴協奏曲﹙杜特華指揮蒙特婁交響﹚
Decca 425021-2 聖桑:序奏與輪迴﹙杜特華指揮皇家愛樂﹚
Decca 425080-2 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普列文指揮倫敦交響﹚
Decca 425003-2 史特拉汶斯基:小提琴協奏曲﹙普列文指揮倫敦交響﹚
DG 427617-2 理查史特勞斯:小提琴奏鳴曲﹙齊瑪曼鋼琴﹚
Decca 425080-2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普列文指揮倫敦交響﹚
Decca 410011-2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杜特華指揮蒙特婁交響﹚
Decca 460014-2 華爾頓:小提琴協奏曲﹙普列文指揮倫敦交響﹚
Decca 460007-2 魏奧當: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L.Foster指揮倫敦交響﹚
Decca 417289-2 小提琴小品集﹙Philip Moll鋼琴)
1967年,在美国最著名,也是最苛刻的“莱文垂特小提琴比赛”中,郑京和与平恰斯·祖克曼并获第一,由此开始了在国际音乐舞台上的一系列辉煌。曾与她合作的世界级指挥大师有安德烈·普列文、乔治·索尔蒂爵士、洛林·马泽尔、丹尼尔·巴伦鲍依姆和克劳迪奥·阿巴多等。
郑京和的兄弟郑明勋是举世公认的指挥家兼钢琴家,妹妹郑明和也是著名的大提琴家,他们组成的“郑氏三重奏”在国际乐坛上声誉卓著。
傳奇的開端
鄭京和﹙Kyung-Wha Chung﹚,1948年3月26日出生於南韓首都漢城,父親是一位律師。因為父親對音樂有著一份熱愛,所以接連出世的七個孩子全部都學習音樂,並且成長 後有六人以音樂為業,成為韓國最著名的音樂家族。鄭京和四歲時開始學習鋼琴,雖然她不是很喜歡這樣樂器,不過倒也彈的有模有樣。當母親給她一把小提琴之 後,小小的鄭京和便對這種優雅的樂器產生了好感,並且終身不渝。鄭京和的音樂天賦開發得很早,從四歲到九歲間,她已經跟隨過六位老師習琴,並且在1957 年﹙當時九歲﹚便與漢城愛樂演出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當時南韓樂界認為鄭京和是難得一見的音樂神童。十三歲時,父母將她帶到紐約拜師,師事著名的小提 琴教育家葛拉米安﹙Ivan Galamian﹚,後來在十六歲時,以優異的技巧獲得了茱莉亞音樂院的全額獎學金。
葛拉米安是廿世紀最重要的小提琴教師之一,門下除了鄭京和之外,還曾經有過技巧驚人的麥可拉賓﹙Michael Rabin﹚、帕爾曼以及祖克曼﹙Pinscha Zukerman﹚。後兩者與鄭京和,在70年代是最活躍的三位小提琴家。此外,鄭京和也在課餘時候,接受匈牙利小提琴大師西格提﹙Joseph Szigeti﹚的個人指導。葛拉米安與西格提兩人風格一嚴一慈,是影響鄭京和最大的兩位老師。1967年,祖克曼與鄭京和一同參加了李文垂特 ﹙Leventritt﹚音樂大賽,經過眾多與賽者的競爭後,兩人一同並列首獎。雖然邀約合約接踵而來,但鄭京和決定要再學習一年,因為她藉著這次大賽, 也發現了自己若干需要補強的部分。
步上演奏生涯
1969年,鄭京和與紐約愛樂舉行了一場音樂會,在紐約樂壇掀起了小小的漣漪。次年,鄭京和來到倫敦,履行一場在大賽時簽下的合約,是一場慈善義演。5月 13日,沒沒無聞的鄭京和與普列文指揮的倫敦交響樂團在皇家節慶廳﹙Royal Festival Hall﹚演出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當時的倫敦樂界一般並不對義演做評論,但是這場演奏會卻讓倫敦報界打破慣例。鄭京和很容易的掀起了觀眾的熱情,精 采熱情的演出,在演奏完畢後連樂團團員都為她起立鼓掌。報章雜誌更將她譽為自歐伊史特拉夫﹙David Oistrakh﹚與史坦﹙Isaac Stern﹚以來最令人興奮的演出。
在倫敦的這場演出,讓鄭京和的名聲不脛而走。在此,鄭京和一次就接到了三十場演奏會的邀約;當時的Decca公司正好需要一位優秀的小提琴家,來與EMI 的帕爾曼相抗衡。當時技術過人的黎奇﹙Ruggero Ricci﹚對唱片錄音興趣不是很高,而且有琵琶別抱的傾向,所以鄭京和的出現,立刻引起了Decca高層的注意。因此鄭京和的錄音生涯與演奏生涯是齊頭 並進的,隨著一場場演奏會的成功,她的唱片也不斷的創下銷售佳績。對當時的西方世界而言,一位來自東方的小提琴家,竟然能夠演奏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的協 奏曲而仍能保持優雅的風格,讓他們大感驚奇。在英國的光榮表現,更讓南韓政府與有榮焉,在1972年特頒榮譽勳章給她。
緊接著是十餘年緊湊的錄音與演奏生涯。在1984年結婚之前,她幾乎保持在每年120場左右的演出。這個數字平均起來就是一天演出、一天休息、一天行程與 排練,是何等驚人的工作量﹗況且這還不包括錄音所耗費的額外時間。在結婚後,鄭京和將演出場次減少一半,生子後再度減少,以挪出時間陪伴丈夫與兩個兒子。 目前鄭京和定居在英國南部小城Chelsea,是一間溫馨的花園洋房。在此,鄭京和也將一生累積而來的經驗與技藝,承傳給慕名而來的學生們。
錄音與演出風格
鄭京和的錄音數目眾多,凡舉重要的協奏曲都已經錄製殆盡,貝多芬錄過兩次、孟德爾頌三次、布魯赫兩次、柴可夫斯基兩次。雖然她的重心放在浪漫樂派的作品, 但是直到現在卻未曾發現她的布拉姆斯協奏曲錄音。鄭京和對現代曲目也有高度興趣,除了80年代初錄過貝爾格與史特拉汶斯基之外,四年前還錄了雷史畢基與理 查史特勞斯的奏鳴曲作品,就算是巴托克的協奏曲也錄了兩次。鄭京和在Decca的錄音大都有非常好的錄音效果,例如拉羅的西班牙交響曲、柴可夫斯基與西貝 流士的協奏曲等,都是相當重要的錄音版本。她的第一張錄音,是與普列文指揮倫敦交響樂團錄製的柴可夫斯基與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Decca 425 080-2,福茂﹚,時間地點為1970年6月的倫敦Kinsway Hall。
鄭京和原本使用一把史特拉第瓦里,後來又獲得了捷克小提琴家庫貝立克﹙Jan Kubelik,指揮家庫貝立克之父﹚使用過的琴之後,便改用這把琴。鄭京和的演奏動作很大,甚至可以說有點不雅觀,比起同樣是女性小提琴家的慕洛娃、慕 特,真的是難看多了。不過她誇張的動作,卻是導因於她個人的詮釋風格,才會有這些肢體動作產生出來。鄭京和的演奏相當有個人風格,從樂曲的一開始就讓人感 到她是全神灌注的,即使是慢板樂章,也並非悠遊自在。根據鄭京和本人在一次訪問中表示,她學習協奏曲的過程是艱苦的,每個樂段都必須謹慎為之。對於錄音, 鄭京和也並不喜歡錄音的過程,但是對於錄音本身的價值她卻是肯定的。
鄭京和的演奏風格較不傾向女性的溫柔婉約,她是一位意志力堅強、有個人主見的小提琴家。這也許與她身體裡所流的韓國血液有關吧﹗對鄭京和而言,每場演出都 是苦差事,也是對自我的挑戰。就在這樣的信念下,鄭京和走過了二十多年的演奏生涯。今年即將過五十歲生日的她,也仍然將繼續在這條道路上不斷的走下去。
鄭京和錄音一覽表
Decca 460005-2 巴哈:第二號組曲、第三號奏鳴曲
Decca 425015-2 巴托克:第一、二號小提琴協奏曲﹙蕭提指揮倫敦愛樂與芝加哥交響﹚
EMI 754211 2 巴托克:第二號協奏曲、兩首狂想曲﹙蕭提指揮倫敦愛樂﹚
Decca 460014-2 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孔德拉辛指揮維也納愛樂﹚
EMI 754072 2 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鄧許泰特指揮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
EMI 991231 1 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鄧許泰特指揮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影碟﹚
EMI 555187 2 貝多芬:第四、七號鋼琴三重奏﹙鄭明勳鋼琴,鄭明和大提琴﹚
DG 453488-2 貝多芬:三重協奏曲、浪漫曲﹙鄭明和大提琴,鄭明勳鋼琴兼指揮愛樂管弦﹚
Decca 460005-2 貝爾格:小提琴協奏曲﹙蕭提指揮倫敦愛樂﹚
Decca 421425-2 布拉姆斯:鋼琴三重奏﹙鄭明勳鋼琴,鄭明和大提琴﹚
EMI 754072 2 布魯赫:小提琴協奏曲﹙鄧許泰特指揮倫敦愛樂﹚
Decca 417707-2 布魯赫:小提琴協奏曲﹙肯培指揮皇家愛樂﹚
Decca 417707-2 布魯赫:蘇格蘭幻想曲﹙普列文指揮倫敦交響﹚
Decca 425035-2 布魯赫:蘇格蘭幻想曲﹙孔德拉辛指揮維也納愛樂﹚
Decca 460006-2 蕭頌:詩曲﹙杜特華指揮蒙特婁交響﹚
Decca 460006-2 德布西:小提琴奏鳴曲﹙魯普鋼琴﹚
EMI 749858 2 德弗札克:小提琴協奏曲﹙慕提指揮費城管弦﹚
Decca 460015-2 艾爾加:小提琴協奏曲﹙蕭提指揮倫敦愛樂﹚
Decca 460006-2 法朗克:小提琴奏鳴曲﹙魯普鋼琴﹚
Decca 460007-2 拉羅:西班牙交響曲﹙杜特華指揮蒙特婁交響﹚
Decca 430752-2 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孔德拉辛指揮維也納愛樂﹚
Decca 410011-2 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杜特華指揮蒙特婁交響﹚
Decca 071110-1 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蕭提指揮芝加哥交響﹚﹙影碟﹚
Decca 421425-2 孟德爾頌:鋼琴三重奏﹙鄭明勳鋼琴,鄭明和大提琴﹚
Decca 425003-2 普羅高菲夫:第一、二號小提琴協奏曲﹙普列文指揮倫敦交響﹚
DG 427617-2 雷史畢基:小提琴奏鳴曲﹙齊瑪曼鋼琴﹚
Decca 448128-2 聖桑:第一、三號小提琴協奏曲﹙杜特華指揮蒙特婁交響﹚
Decca 425021-2 聖桑:序奏與輪迴﹙杜特華指揮皇家愛樂﹚
Decca 425080-2 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普列文指揮倫敦交響﹚
Decca 425003-2 史特拉汶斯基:小提琴協奏曲﹙普列文指揮倫敦交響﹚
DG 427617-2 理查史特勞斯:小提琴奏鳴曲﹙齊瑪曼鋼琴﹚
Decca 425080-2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普列文指揮倫敦交響﹚
Decca 410011-2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杜特華指揮蒙特婁交響﹚
Decca 460014-2 華爾頓:小提琴協奏曲﹙普列文指揮倫敦交響﹚
Decca 460007-2 魏奧當: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L.Foster指揮倫敦交響﹚
Decca 417289-2 小提琴小品集﹙Philip Moll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