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年08月01日

(2012-08-01 20:49:41)
标签:

杂谈

今日,门诊,2年前在我这里行股腘动脉bypass的老爷爷又来复诊了,动脉搏动良好。他自豪的告诉,他去台湾旅游了,都是自己走的。然而2年前,他强烈要求我把他的腿给锯了......@浙江微博医生http://s13/middle/66f3e1b9gc633b52b5c1c&690
我的12号房间 (2011-03-05 21:27:06)
分类: 病房日志
    很巧,2-8F 12号房间的4个病人都是我们管的病人,各有特色。12-1是一个因为腹痛入院检查CT发现主动脉夹层、腹腔干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患者,还一直有低热,诊断一直不明确。免疫全套也没有啥发现,就是血沉不是一般的高,已经做了颞动脉的活检,等待病理结果。怀疑是血管炎或是免疫系统的问题。下周等着汪忠镐院士前来会诊。这个病人已经住院很久了,患者心态还是不错的,每天就是静静的等待,就是发热的时候会向我们抱怨。家属也是比较通情达理并积极配合。属于依从性较佳的患者,只是不知道是他的疾病太复杂了,还是我们考虑的太复杂了。总之,等着汪老前来看看再决定如何治疗。这个病人没有故事,只是留着悬念。
    12-2是个老爷爷了,其实也不过70多岁。左下肢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曾经尝试介入,但是无法进行介入手术。上周四我给他做了左股-腘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术后做下肢循环恢复非常好,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都可以触及。也早就下床活动了。在介入的时候穿刺部位有个假性动脉瘤,虽然在做转流的时候一起做了。但是假性动脉瘤压迫神经还是有点症状,左下肢活动还是欠佳。切口愈合不错,估计术中结扎了部分淋巴管,大腿稍有淋巴水肿,不过恢复还好。家属是一个老太太,曾经做过多年的老护士,每天很仔细的观察丈夫的病情,病情每天很仔细的把同一个问题反复向我或者同组的医生询问。或许不在乎询问的结果是否一样,她可能就期望我们能说她丈夫马上就好起来了,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的行走。虽然,反复多次的询问类似的、甚至相同的问题。的确有点,怎么说呢,医疗也是服务行业,不能说别人烦人,只能说老太太喜欢和医生沟通。老太太是上海人,说着一口上海腔。不过对丈夫真的不错的,照顾的很好。病人本人耳朵似乎不太灵敏,每次看到我们来查房,总是笑咪咪的,没有太多的问题。但是,老太太总是抱怨他在我们面前什么都不说,然后老是怪她没有问清楚这个,或者那个。所以每次,老太太看到我来到了病床就会到他的耳边大声说,医生来了,你有啥不舒服就告诉医生。别等医生走了,你又抱怨了。但是,在我面前,老爷爷永远是笑眯眯的。
    12-3也是一个老爷爷,心内科转过来的,主诉永远是胸闷和脚痛。左下肢也是股浅动脉长段闭塞,介入无法手术,只能做人工血管bypass。但是老爷爷很纠结,因为谈话的时候我们告诉他,手术以后有可能效果不佳,人工血管堵塞以后最终可能需要截肢。他觉得如果最终要截肢,还不如一次性的就做截肢吧,省的做2次手术了。其实他就是左足第二趾头发黑坏死。如果bypass成功了,他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手术谈话的时候是他儿子签字的,要求还是先做bypass试试。但是老爷爷不放心,跑到我面前一定要截肢。我怎么说他都不听。忽然我想起6-1是我昨天刚刚做好bypass的患者,病情和这个老爷爷一样,只不过他是左左第二、三趾头都坏死了,比12-3还要厉害。但是6-1术后恢复很好,静息痛也消失了。于是,我叫12-3的老爷爷去6-1的老爷爷那里去交流一下,再决定是截肢还是bypass。5分钟后,12-3的老爷爷笑眯眯的回来了,对我说,听你的吧,你怎么说就怎么做。唉,医生专业的解释在病人看来是一点效果都没有,但是同样是话在病人口里说出来,别的病人就很容易就相信了。不知道这是个笑话还是个悲哀。可见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任还是那样的程度,回想起在德国,患者对医生那是无限的信任,这个差别太大了。不过也不能怪病人,因为我们整个社会都有病了,还有什么能够值得信任呢?
    12-4是一个脾动脉瘤的患者,住院时间也很长了。因为他实在是运气不好,就在他准备做介入手术的时候,DSA坏了。白白等了几天时间。准备给他做脾动脉的腹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但是脾动脉的弯曲度太高,导丝导管无法把支架送到瘤腔的位置。于是又回到了病房,重新给他安排腹腔镜脾动脉瘤切除术。腹腔镜切除脾动脉瘤还是比较顺利,但是这个动脉瘤是长在的胰腺的体尾部,周围都是胰腺组织包裹着,在分离的时候有部分胰腺组织一起切除下来了。虽然术前谈话的时候就告诉患者家属肯定会有胰漏及胰腺炎的发生。但是等到术后患者有胰腺炎的表现时候,家属还是不理解,觉得自己很委屈,为什么倒霉的事情都是遇到他。不过,这个家属还算通情达理的,理解归不理解,配合还是很配合的。患者的恢复也是还不错的,虽然术后胰腺炎,甚至并发ARDS转到ICU治疗了2天,但是马上就恢复过来了,现在又在普通病房,估计再过几天应该也可以出院了。他的儿子每天都是陪在父亲的身边,这是我见过比较有良心的儿子。大都患者身边都是女儿陪护的比较多,儿子来的几率小,或许是工作太忙,或许是女儿比较贴心。
    我的12号房间,4个不同的患者,一群性格各异的家属。但是,他们和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早日恢复,早日回家。因为我们都是热爱生活的人。这次住院,只不过是他们人生之旅中的一个憩息的小站。而我,却要坚守在这个小站。看着他们带着各式各样的痛苦入住,看着他们在我手里减轻或者是解除了痛苦。只有在他们在电梯门口笑着和我说再见的时候,才有那么一点点的成就感悠然而起,习惯地笑着回复一句:“走好,不送”。(有朋友说我这句话太冷漠了,其实病人出院的时候他没有意识的很热情的和我们说再见,我一般都是说不送的,谁还希望再回到医院见一面呢?呵呵。除非是铁定门诊需要随诊的患者,我是会笑着告诉他再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最大的收获
后一篇:2012年08月22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