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著名旅美书法家崔寒柏 | 生命之绿 染遍层林

(2017-01-17 14:04:36)
标签:

杂谈

​崔寒柏将自家南北通透的大客厅建成了“笔墨天地”,偌大的空间被书、纸、墨填得满满当当。他把书案上层层叠叠堆放的宣纸随意一推,空出了一方角落。他示意我们自便,随后洒脱地拽过一张高背的转椅大方落座,并转向了我们。

书案上、纸堆中,散出幽幽墨香。

“习书四十余载,您曾说是既出自热爱,也属自娱自乐。时至今日,您对自己有怎样的期许呢?”他略一停顿,开口答道:“用我执着的探索、潜心的研究、传承的法脉,去衔接书法文化的断层;用我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作为借鉴,发扬中华的时代精神。”随后,他目光远眺,补充说:“或许,我的一生就是为此而存在的”。

http://wx3/large/66f265b8ly1fbtl9lcb8nj20m80es0ya.jpg生命之绿 染遍层林" TITLE="著名旅美书法家崔寒柏 生命之绿 染遍层林" />

没有速度的书写仅是“描绘”

崔寒柏强调:“文字形体只有被书写,才有可能进入高层次的审美层面,是为艺术。”

“书写过程即为用笔的过程,而用笔的方法是需要传承的。临帖必须在保证正确书写行笔的情况下去感悟结构。”他一语道破古人书迹的奥妙,即用笔皆为“进行时”,“这种行进时因字形本身结构以及周边字形的呼应而产生了连带效应,才生行气,才生走势,才生韵律,才生姿态,才生风格。”

他指出,当代书家“写得太慢”是普遍现象,“书法在今天已经变成‘纯艺术’,常常是‘追求效果而忽略过程’。熟不知,过程才是产生效果的原因”。

说到兴起,艺术家独有的“狷介”从他身上肆无忌惮地宣泄出来。 “这几十年来,我们的书法传承隔了好几代,断层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又赶上毛笔被钢笔和原子笔替换,现在又被电脑键盘替代。”他直言:几相夹击之下,今天的书法早非古人的书法,“人们太想‘马上就写好’了,见到的书法范本又太多,于是就去找效果最快的法子练,结果却是做作,最终书法失去了生命力!”

“书法技能中很重要的两个基本功是笔法练习与字的间架结构。过去,孩子看父辈日常书写,慢慢也就掌握了笔法。”崔寒柏感叹,由于“书写的过程”未被有序传承,现在很少有人知道 “正确的笔法”,甚至书法家们也多是“揣摩”。他说,“书写和勾描的用笔轨迹是大相径庭的,勾描能很快画出书法的效果,但它没有速度,根本不是书写!”

为此,他特意撰写了《书写的速度》一文。他在文中指出:“书写速度是书法进化的动力之一”,并阐述了自己的六大根据,包括速度让每一笔触都不存在思考,更自然、更达意,速度带出走势,速度形成气脉等。该文因观点新颖犀利,有发现,有依据,有判断,在业界掀起巨大反响。

为何要如此坚持书写性?

崔寒柏着重指出,“书法发展到最高点时,是一定要有书写性做基础的。但是,现代人却尝试把美学以具象的形态强加给书法,虽然在一时它或许能感染人的视觉,可是这样非自然生发的书法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提高审美的水准,再结合自己对书法的理解,才能在书写中升华!”

他在多个书法大赛中担任评委时,发现有太多的参赛者“拿毛笔在勾描,去堆积效果。”他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说:“专业人员尚如此,更别提那些爱好者了”。

尽管现实严峻,可他对书法的未来还是乐观的,“书法毕竟是我们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只要有了正确的引导就会逐渐好起来”

http://wx3/large/66f265b8ly1fbtla9ky8ij20m80esjwq.jpg生命之绿 染遍层林" TITLE="著名旅美书法家崔寒柏 生命之绿 染遍层林" />

当代艺术家的艺术含量要足

1976年,崔寒柏师从天津美术学院院长高镜明教授、天津大学王学仲教授,同年师从徐嘏龄先生学习篆刻、龚望先生学习隶书。2011年,师从霍春阳先生研习书法。

他感慨道,自己的几位老师,当年的习作多到用车往外拉。他用手点点书案,说,“没有这样的苦功做基础,是出不来成绩的”。

在他看来,知识分子(艺术家)至少要有五样东西:风骨、智慧、刻苦、个性、孤诣。“没有这五样傍身,他的才学很难达到一个高度,更妄论被认同且流传下去”。

“整体来看,传统文化中有不少东西都很深,需要人沉下心来,坚持数十年的求索。但甘愿潜心钻研的人多是不屑招摇的。”崔寒柏分析到,研学是苦功夫,而爱在人群中卖弄的恰恰是一知半解的人。

 “今天,有不少人太急于成名了。”他喟叹:像烟花一样的“艺术家”太多了!“一个艺术家必须要有个性,但更要有艺术含量。否则艺术生命就无法长久。”他表示,风格是相对值,艺术含量是绝对值。而后又意味深长地说:“人的能量是有限的,所以艺术的道路不能走偏,走错了再想重走,太难。”

在旅美的十三年中,有六年时间被崔寒柏用来坚持每天拿出至少八个小时伏案书写、读帖或教授书法。后来,偶然中“触网”,他又在“八小时以外”开始在网络上“讲书论法”,其中有技法评论,也有美学阐述。一二来而去,他很快名声大噪于网络。顶着网名“WUWEI”的他被揭开“真面目”后,网友们自发的踊跃“发单”, 崔寒柏从此开辟了网上接单书写的路子。

有人讲崔寒柏是网络书法家、是书法圈的芙蓉姐姐;还有人说他是网络的最大受益者——出名、获利、找到真爱。而在他看来,网民中藏龙卧虎,民众的认可才是最货真价实的评价。

崔寒柏直言,一幅字,能得见其人。“书写”四十余载,最令他引以为傲的,一是“自己对这个世界始终保持独立的认知”;二是“自己对‘书写的酷爱’有增无减”。梳理书写轨迹,他坦言自己当年在国内搞肿瘤研究,赴美后又组织并参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社会活动,当阅历愈加丰富后,对世界的认识便自成体系。而这一切又自然地融入到自己的书写中去了。

“关于文化的梦,我做了几十年,期许在社会的改变中有自己的作用,但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在美国,崔寒柏曾任美国炎黄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东-西方”艺术交流协会副会长、美国兰亭笔会秘书长、美国中华艺术协会理事、美国国际艺术家学会负责人之一。归国的这十年,他参与了第一届翁同龢奖、全国第三届册页展、全国首届楷书展等书法界颇具分量的比赛并斩获奖项。而参选的作品则全部是他平日的习作。这与其他参赛者专门为了比赛而大量集中在一幅作品上找突破有着质的区别。

对于“书法即是笔墨”,他视为童言,“囿于书法论书法,绝非正道。”在大学课堂上,乐呵呵的崔教授总是把“不要担心学分”作为开场白,先给学生们吃颗“定心丸”。他坦言,自己更在意的是能让学生们对书法有综合的、正统的理解。

留美归国后,崔寒柏做了人生中重要的一个决定——放弃医学世家的优势,转投书法艺术领域。“我觉得自己回国的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去传播书写的‘真正古法’。”他的预想是,首先培养一批师资力量,然后通过这些师资再去培养小孩子。他把自己的这个行为命名为“回归书写本然”,并释义为:“用毛笔去书写,而不是勾描效果”。

http://wx3/large/66f265b8ly1fbtlari76bj20m80esq77.jpg生命之绿 染遍层林" TITLE="著名旅美书法家崔寒柏 生命之绿 染遍层林" />

成功需要重积累下苦功

有理论家认为,崔寒柏对书法的研究及实践,充分证明古代人能达到的高度,当代人也能够达到。

崔寒柏始终强调:“书写过程是人格修炼过程”,他认为,“人在书法上的发展,与自己一生的世界观变迁、人生的磨砺、心态的建立……都息息相关。”

他回忆儿时习书,那些名声在外的老先生们不只跟他讲具体的书写,更多的是叮嘱他“要念书”!多年后,他才突然发现,饱读之后再书写,气韵跃然笔端。“我们生命中做的每一件事,读的每一本书,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刻对自己产生深刻的影响。”太太调侃他说,“生活中的场景可被他自如用书法比拟,还会把书法喻为人间事态。”

崔寒柏则表示,自己从未为下一步往哪里写而苦恼,因为他已经在不经意间把所需的条件都准备好了。

http://wx2/large/66f265b8ly1fbtlb7p8yaj20m80estef.jpg生命之绿 染遍层林" TITLE="著名旅美书法家崔寒柏 生命之绿 染遍层林"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