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万个为什么

(2015-01-11 15:24:14)
标签:

高尔夫

万金油

十万个为什么

杂谈

      之前屏蔽了博客评论功能,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去逐一跟球友们解释、讨论;师傅不赞成我这样做,他觉得从大家的评论里能够看到很多东西,尤其各人对高尔夫的理解。

    现在我明白了,师傅是对的;看人说话,理解不在一个层面上说话确实比较费劲。。。。。。

    好吧,于是我又重新开放评论了,我也想看看大家是怎么想的。。。。。。

    最近和球友们互动很有意思,知道了一些球友的球龄、学球经历、握杆方式、“挥杆体系”及个人习惯;球龄长短并不能和打球成绩对等,比如我身边打了十几年球仍然开开心心一百多杆的,又比如三个月就见七字头的;比如有些人整天练球球技却没有太大提高的,比如有些人练球练到练习场关门,比如有些人花大价钱请了教练仍然如迷途羔羊,比如有些人跟球友们几番交流相互切磋下来突然打通“任督二脉”从此位列“高手”级别。

    之所以把“挥杆体系”四个字打引号,因为有些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挥杆属哪派啥体系,最多只能说自己以哪侧发力为主、打出的球是什么球路;说自己的动作像谁谁谁,而这些个靠模仿某挥杆大师而来、形似神不似的挥杆,再加上自己对挥杆的理解和自己所能做到的一些东西,最后自成一派,也就是所谓的“个性挥杆”;至于你是什么体系我没那么好奇,你说你是什么就是什么好了。

     强势握杆指什么?

     双手拇指都怎么放?分放杆两边?抵在杆上?

     虎口冲哪又是什么意思?

     如果要求虎口完全闭合,又要如何做到?

     手掌大小和握把大小跟虎口是否能完全闭合有无关系?

     “虎口指向肩”这句话里面的“虎口”方向如何界定?需要在手套还是手上画“ V ”字才看得出来?

     “ 肩”又如何界定?以衣服肩袖接缝为界定线?肩峰?大结节嵴?小结节嵴?肩胛骨?三角肌?

      又比如你觉得自己左手虎口已经“对准”了肩峰,但我们很容易被自己的视觉系统所欺骗,这就是所谓的视觉误差;

      当初我对自己新改的站姿怎么站怎么别扭。总觉得自己已经站得“很倾斜”,师傅说还 “ K ”得不够;现在自然而然就站成倒K了,胯也自然而然顶出去了;习惯成自然,时间真是个好东西,让我自己说服自己。

      再说站位里有些人喜欢两脚尖冲出球目标垂直方向,有些人喜欢左脚尖打开一点,有些人喜欢右脚尖打开一点,有些人喜欢两只脚尖都向外打开,有些人喜欢一只脚靠前一些,这些个除了可以减小脚踝压力、提前转胯以外还可以用来做球,前提是你的挥杆动作稳定。

      看过很多人以左侧为主,这种挥杆方式稳定,也不需要太多柔韧性;想像自己左侧为轴,转肩!转肩!转肩!

      不喜欢澳式打法,主要不喜欢拧发条式的挥杆发力方式;这种挥杆人站得比较直,把自己拧得跟麻花似的,拧上去再绷回来。之前身边有球友拼命转肩上杆,最后右胸深层肌肉拉伤;还有肋骨出问题的,连呼吸都感觉一股刺痛,最后只能休息静养。

     问题来了,转肩与转体的区别在哪?

     站宽和站窄时的膝盖形态?靠拢?打开?

     上下杆启动点的影响?

     用屈膝吗?下蹲角度是多少?

    身体倾角度是多少?如何测量?

     身体离手、手离球位距离的界定标准?杆长杆短?手臂放松度和曲臂角度?

      面部倾角度又是多少?(下巴抬一点起来和抬一点下去的区别大了)

     上杆顶点指什么?如何界定?

     左右肩转向几点钟方向?胯何时打开最好?

      胯部侧向运动和前后运动的区别?

      双手手背手心指向哪停在哪,在挥杆过程中真的那么重要吗?

     “形态”重要还是挥杆过程中的形成的形态更为重要?

      这些形态一旦过于刻意,又有什么实质性意义呢?

      单平面挥杆和双平面挥杆的区别是什么?

      高矮胖瘦对于挥杆方式的选择?发力方式区别?

      手腕主动释放和被动释放的区别?

      右臂完全释放的形态?

      有意识击球的坏处?

      杆头过早掉下来的原因?如何解决?
 
      什么是直线球?如何才能打出直线球?

      如何在异位球的时候仍然保持重心平衡,仍然打出直线球?

      如何在下杆过程中保持杆面与杆头路径平行?

      为什么练习场里面练出来的所谓“稳定的小左曲”下场后会变成悲催的大Hook?

      如何控制你的小左曲击球距离、“拐弯”大小、落点?

      我所知道的左曲,主要因为握杆过于强势,双手转向右面太多,杆面不能及时回正;再就是下杆触球手腕有小动作,再就是闭合的杆面击球,造成球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在有个稳定的挥杆为前提的情况下,又有多少人能控制好这些,打出真正的左曲球?还是说把右脚往后移就可以?

      如果不是打狗腿洞或是越过障碍救球,我为什么非要去练这个左曲球又或是右曲球,而不是先把精力多放到如何在被动手腕惯性释放+转体回正杆面打直线球上?

       收杆的问题要不要想?

       击球方向如何保障?

       如何练习距离精准度,减小误差?

      “球感”重要还是有正确而稳定的挥杆重要?

       理论和实践分家会怎样?

     “埋头苦练”和练习到一定程度去下场检验的必要性?

       如果什么都懂一些,又什么都不精,那岂不是成了“万金油”?

       今天这里学一点,明天那里学一点,后天再推翻了自己重新来过,那岂不是傻?

       这样一来,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得不偿失;不就悖离了我痛下决心要改自己挥杆的初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视觉误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