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说还可以,不过可以再前倾一点,觉得我的重心还有点偏脚跟的地方,但是觉得我的肩膀有点开,他说从这个角度来讲是看不到我的右臂的;如果能看到我的右臂,说明我的右臂是开的。
哦。又给师傅发了视频,告诉他头一天是8铁,这次是6铁。
师傅说也可能是照相的角度有关,并且告诉我关于拍摄角度的设置,有了正确的拍摄角度才能看到真正的问题所在;并且告诉我这跟几铁基本没太大关系,不管几铁的话我肩、胯、脚这条线都是要平行的。
哦。
手太紧了?我相机都有点从上往下拍。我又说到
师傅觉得我的肩还是有点儿开,告诉我右臂该注意的问题,这对保证内下杆至关重要。
哦,我去试试。
师傅又强调了上杆时应该注意的一些要点,比如右腿的角度、右胯的注意事项;再就是转体,要我忘了脊椎为轴转肩的想法。
哦。我又去比划去了,又汇报了我的新感悟;尤其是右肩,我自创的几点钟方向描述很管用,这么一想自己就明白右肩该怎么着了。
再发视频。师傅看过后回复:整体很好!发力基本正确!
下次摄像时,放一支与相机平行的标志杆。师傅说
再去比划,再视频;我告诉师傅,之前我只是在做重心均衡、K、上杆,现在是下杆启动-转体-收杆。感觉自己最后一个挥杆最顺畅,没有像之前那样边挥边想细节,只想着怎么把动作做完;感觉这样转体下来力量好大啊,杆头直接带走了,收杆。
不明白怎么弄那个标志杆,于是师傅跟我讲了怎么弄这个;他说没有一个准确的参照物他无法判断我的站姿是否正确,如果站姿有问题就会造成一系列的补偿。所以必须一丝不苟!
嗯。师傅的教学很严谨,我也要多严格要求自己才是。又汇报了一遍自己的心得,觉得自己右膝开始拧紧了,这个力量比较整体化了,比较注意右肘打开的老毛病,大手臂也比较注意,开始感觉到身体这部份的力量了。
又把我的打位垫表扬了一顿,深更半夜的,这么大动静都吵不到谁;然后等之后再把动作稳定些,争取把上杆到下杆启动连贯起来,等把这些都做好了我才会去放球在上面打。
继续比划,继续问。右肘没飞吧?我可是贴着身体转体上杆的哦。右臂放松了,大手臂能感觉到压力感。
我现在还顾不上你的右肘,你的站位还不好!左胯还是没有出去,右腿角度也不够,形不成倒K。师傅说
手这样?
好多了!
你说让我先回来重心均衡分布呀,所以我没顶左胯,当然没倒K啦。
师傅又给我讲了左胯、头部、右腿、肩和重心的关系,再就是角度和重心的问题。
哦。慢慢体会。我跟拔萝卜似的,先是把重心拔去了右边,然后右胯死了;然后拔回中间,然后右膝对了。等下我再把左胯顶出去点儿,看看啥效果。
你转过来再给我拍一个正面的,我还是要看你正面的。你可以做三个不同的站姿,让我来说哪个是对的哪个是不对的,你甚至可以做得夸张一点儿。
哦。我照着做去了~
站姿差不多了。上杆发力不对,你还是没有转体。感觉把腰、背转向目标,右肩不要上去,要往后去。上杆头可以稍微右移,但绝对不可以左移!一点儿都不行!
明白了,记住了!
“感觉把腰、背转向目标,右肩不要往上去,要往后去。”---茅塞顿开啊!我又补了一句
就这么会儿我就累得不行了,人家每天空挥几百下是怎么做到的啊,佩服。
又想了想,我说,我去找斯科特和加西亚的上杆顶点背部照片,看那个肌肉形态很有记性。
手上杆右肩肯定会上去了哇。觉得有些饿了,吃东西去,增肥。
吃完东西回来,师傅给我找了大易哥的一号木慢动作分析视频过来。
Cool ! 下磐真稳,转肩也充份!

我觉得自己的上杆启动点不好,上半身还是有点散,等把转体做好了应该会有改善。
力从下面来,上面才稳!慢慢来,先休息吧。师傅说
在分析动作,已经睡了一觉回来,等下再睡哈。
又发图问师傅,这个对的?
脊柱角度不要变,整个人再往左移一点,特别是左胯。
哦,明白了,还以为那样太夸张了呢。心想了,之前都是一半一半站,人也站得比较直,根本没这些个体会;这个“脊椎稍微往右”,快折腾死我了。。。。。。

今天右胯有没有比昨天好一点儿呢?又问师傅
答;静态好多了。
哦哦,我明天再往左一点儿;注意转体,一定不能靠手上杆了。
“静态好多了”,哈哈哈!你是世上最最最好的师傅!

师傅总是有办法夸我,哪怕说我也说得很有技巧;这个“静态好多了”,把我心里那些个不好的“动态”都抹掉了;鼓励就是动力,我很吃这一套。

很怀念跟潘教授及他师兄打的那场球,俩人经常鼓励我,看我打出一杆不错的就使劲给我喊“好球”,没打好就赶紧安慰我“没事没事”;还有跟王大哥及赵总一起打的那场球,俩人也是不断赞扬我鼓励我,打得不好得时候使劲安慰我。两场球都是在顺峰打的,因为他们四个人,我对顺峰这个球场的“爱恋”又增加了很多。
我说:今天圈圈问我你地址,他准备给您买个圣诞礼物;我就不买了,练好了动作给师傅当礼物。我得好好学习,一堆朋友盯着我呢。

(几个不讲义气的家伙,平时被我欺负了,一听说我改动作,都想把我拖出去练手;可惜了,我是战士,他们不是,每次都以天冷、雾霾等等给他们自己找借口;心想了,放马过来,我都不怕,你们怕啥?
)
师傅说:他问我我没告诉,心意到了就好,你也一样。
(嗯嗯。我觉得圈圈是个很有心的孩子,聪明、好学,喜欢琢磨,对高尔夫有自己的理解。)
我喜欢咱们亦师亦友这样子,你要是太严肃我早跑了。咱们平时以多鼓励为主,这也是我的最大动力;细节一定要帮我盯紧了,不然我就练歪啦。末了,又发了两个糯米糍笑哈哈的表情过去~
别忽悠我!你还没见过我严的时候呢!有期望值就会严!
该严肃的时候就严肃,你说我什么我都会听的。

(可能是从小看台湾剧看的,总是称人家为“你”,很少称人家为“您”,这个坏毛病总是改不了;偶尔称呼人家为”您“,要么是人家真的年纪很大,要么就是我跟人疏远所以才称人家为“您”。但其实对师傅啊还有那些大哥们啊他们都很尊敬,从心眼里尊敬。我这个人不是太拘小节,用嫂子的话来说就是:没大没小惯了,由着她去吧)
继续汇报思想工作:换这个新站姿老觉得自己歪着站的,心里作用;跟握杆一样,需要适应。刚才看了一下我的站姿,有那么一点儿像你们了;明天我再把胯往左一点,然后注意转体,看看好些不。
感觉的欺骗性很大!所以先动作对了,才能谈感觉。师傅说
是的,我现在就是在抠细节,细节对了才会有正确的动作,否则迟早会有问题出现,给后面带来麻烦!
在静态正确后,动作形态是由发力方式和发力次序,体型,柔韧性等决定的。关键是发力部位,方式和次序一定要对。
哦哦,明白了;那我以后空挥时也慢挥杆分解动作。我得去搬一块大镜子回来。
这是必须的!
慢挥杆还是镜子?
镜子!
哦!

慢挥太难了!发力部位次序整体一点儿都不能错!
嗯嗯!要多大的镜子呀?我看看哪里能弄到。弄这个的话我的餐桌又得挪地方了~
只要能看到全身就行。
哦
讨论完了,我呼呼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