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裁判发生“言语冲突”为哪般?

(2014-12-01 20:32:42)
标签:

高尔夫

慢打

赵钦玉

李昊桐

美巡中国赛

      美巡中国-聚豪冠军赛打完了,小将李昊桐以低于标准杆11杆获得冠军;这也是李昊桐在美巡中国赛上收获的第三座冠军杯,也让他一跃成为美巡中国赛奖金王。

    李昊桐同时还获得了美巡二级巡回赛-Web.com巡回赛的全卡资格,明年就去美国比赛和生活了;李昊桐的最终目标是美巡赛,希望这个曾经说过十年打败米克尔森的孩子能够不断充实与完善自己,在美巡赛上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次除了关注李昊桐比赛成绩,我还关注了新浪体育报道的“李昊桐与裁判17号洞起冲突”一事;新浪报道看到了,此次事件当事人之一的裁判(也就是裁判长赵钦玉)的解释也看到了,之后又看到李昊桐在个人微博所说的,我觉得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按照裁判长的解释大家不难看出,第二轮里面李昊桐、金诚和窦泽成是从第10洞出发的第四组,当他们打到他们打到第11洞的时候场上只有5、6组球员在比赛;按照裁判长的说法,“他们走路要比较偏慢一些。事实上当他们在15号洞攻果岭时,16号洞就已经空了。”。

     大家都知道,职业球员们如果不发生什么“意外”(需要找球,下水、OB、遗失球补球,叫裁判等等),球员的球每一杆都在球道上,那么走路慢肯定是不能按时完成一个洞的主要原因。按照表上所说“发球间隔时间是10分钟,三杆洞13分钟、四杆洞15分钟、五杆洞17分钟”的说法,当天李昊桐、金诚、窦泽成是三人组,又没有发生像前组那样需要花时间去找球,为什么时间还是不够用呢?

     裁判长所说的这三个球员在十号洞因为被前组堵住了所以没有算他们超时,但到后来没人压组了,他们仍然比前组慢了四分钟,到了14洞比前组慢了7分钟,又是什么原因呢?

     再就是裁判长的那两句话:“这三位球员我为什么一直跟着他们,是因为他们在提醒了之后没有明显的加快意识。我从12号洞果岭接到他们一直跟到17号洞”;球员们在裁判提醒后仍然“没有明显的加快意识”,这又是为什么?

    别说职业比赛了,我们业余球友平日里打个球大都是希望快点走到自己的球位,更多的时候需要找自己的球或是帮同组球友们找球,找到了需要辨认自己的球;到了自己的球位才好确认自己的球还剩多少码,下一步准备把球打到哪,用什么杆。打完一杆马上往前走,走上果岭后也是尽快给自己的球做Mark,看线,读码数,推球,结束一个洞尽快离开果岭,以便下一组球友们打球或是攻果岭;这是遵守规则,也是尊重别人、尊重自己的一种表现。

    职业球员们会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打球状况,中国举行比赛的球场就这么几个,经常打比赛的球员们对球场状况、球道攻略、果岭形态都比较熟悉,大多打正式比赛之前还会先试场;不会像我们业余球友,到了没打过的球场只能听球僮建议。

    很多球友喜欢快走慢打,尽快到达自己的球位,以便自己有更多时间来制定攻略,选杆换杆;开车打球更是麻烦,所以有经验的球僮会多抱一些球杆,以免客人临时要换杆而自己又没拿,还得跑来跑去,多麻烦。

    职业球员们比赛都是走路打球,有专人背包,就不存在这一点了,球僮和球包总跟着你;那么走路加快一些脚步,不是给自己的下一杆节约时间吗?既然比赛规定了每个洞的完成时间,那么尽快开球、尽快打完下一杆、尽快到达果岭、尽快看线、推球,不都是为了保障自己在这个规定的时间之内吗?

    当然,遇到前面压组或是同组球员出状况会打乱自己的节奏;如果球员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保持一个好的状态,就是该球员自己的事了。

    从裁判在12洞果岭接到他们三个,到13洞只是观察情况,第14、15、和17洞他们前面的第二组状况不断;裁判是从17号洞开始计时,前提是该洞果岭都空了,从裁判的出发点这样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此次执裁的裁判赵钦玉也是这个赛事的裁判长,他是具有国际级裁判证的裁判,有丰富的执裁经验。

    裁判们每场比赛里至少会提前一个钟头到球场检查之前的赛前画场地、插桩、障碍区标定、界外标定、果岭杯位置分析,甚至砸码桩刷洞杯都得亲力亲为。裁判们要提前起床、吃早饭、赶往球场;在球员们打完比赛后还要统计成绩、出第二天的分组表、做赛事相关文件等等等等。与裁判发生“言语冲突”为哪般?与裁判发生“言语冲突”为哪般?

    在球员比赛期间,裁判们需要满场子跑,哪里出状况就奔赴哪里,搞得跟个救火队的那么紧张,都不知道啥时候会有人呼叫裁判,你就得用最快得速度往那儿跑;身为裁判,午餐也不一定有时间悠闲的坐在餐厅吃,准确得说有口热饭菜吃就不错了。

    人家从一早到球场,再到一天的赛事结束,十几个小时下来,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我不认为这位裁判会刻意去针对哪位球员,就为了在他执裁的那几分钟里吓唬吓唬你?显摆显摆做为裁判的“权威”?再说了,他跟你们私下又无冤无仇,干嘛要无故针对你们?

    对于裁判级别及所能担当的职务职权,初级裁判可以在级别较低的业余比赛里担任观察员或者是没有最终裁决权的裁判员;中级裁判可以在级别较低的业余比赛里担任具有最终裁决权的裁判员,并且在级别较高的业余赛事或者职业赛事里担任观察员;国家级裁判可以在级别较低的业余赛事里担任裁判长,在级别较高的业余赛事或者职业比赛里担任具有最终裁决权的裁判员;而国际级裁判可以胜任国际赛事的裁判长或是裁判员,个人最高荣誉就是可以去英国执裁啦。与裁判发生“言语冲突”为哪般?与裁判发生“言语冲突”为哪般?

    通常裁判是来帮助球员的,不是来为了罚杆而罚杆,所以首先球员要信任裁判而不是跟他们产生对立情绪;然后就是互相尊重,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比什么都强。这次因为裁判觉得李昊桐这一组在完成球洞时间上比较慢,在催促之后仍然没有明显改善,那么计时又有何不可?在我看来人家只是在走正常工作程序而已,不能总因为几个球员而拖慢整个赛事的完成时间吧?

    美巡赛是出了名的慢,大牌们抱怨了很久,可有些人就是打得慢,让你无语。还有2013年的美国大师赛,14岁的关天朗就是因为慢打被罚了一杆;实际上罚关天朗一杆是奥古斯塔罚的,因为奥古斯塔是大师赛的主办方;那也是奥古斯塔第一次因为慢打而处罚球员,可想人家确实是忍无可忍了。
     
    此次李昊桐父子跟裁判发生不愉快的“言语冲突”,在我看来计时就是这么简单:如果每组球员不能跟上前面一组球员,而且又超过组委会给出的时间表,那么就可以给球员计时,看看到底谁慢。至于处罚,超过时间第一次口头警告,第二次罚一杆,第三次罚两杆,第四次取消比赛资格。

    可是人家裁判多次催促,为什么还是那么慢?还为此跟裁判发生冲突?

    李昊桐是爸爸李近高给他背包,李爸爸已经给李昊桐背了好几年包,有着丰富的“球僮”经验。李爸爸之前也打球,自从儿子十岁那年带他去球场玩,到儿子喜欢上高尔夫,求着爸爸让自己打球,李爸爸一直很支持儿子,这些年为了儿子做出了很多牺牲。

    这次给金诚背包的是球场指派的球僮,因为金诚还没有专职球僮;据新浪新闻说李爸爸非常不满裁判的做法,所以说“我要投诉,你们裁判长是谁?”;换作金诚球僮就不会这样做了,因为他只是金诚的球僮而已。

    因为裁判的计时,让球员们紧张,让李昊桐没有来得及读码数就推球了,然后又打了一个加一;因为裁判一连几洞都跟着他们,李昊桐和李爸爸都觉得受裁判影响了;李爸爸除了是背包的球僮,还是李昊桐的爸爸;儿子受影响了,所以当爸爸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以至于对裁判不满,后来跟裁判发生“言语冲突”?

    其实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嘛,替儿子背包当球僮是自己的选择,球僮不止是背包,更多的是帮助球员;包括给出好的打球建议,也包括有时候要充当球员的心理辅导师,要知道球员的心理状况会影响很多东西。跟人发生争执,只会给自己孩子添堵;爸爸跟人家发生冲突,儿子能不帮着维护爸爸嘛。

    为什么不在裁判催促球员的时候帮忙催促自己的儿子加快速度呢?走快一点总可以吧?裁判是在一个果岭空着的洞给这一组球员们计时的,之前该多给出时间还是给出了时间,也没有警告一次就罚谁杆呀。

    再就是,我认为投诉裁判是球员的事,身为球僮的李爸爸没必要喊着要投诉裁判嘛;老虎之前的球僮威廉姆斯也经常为了老虎而跟靠老虎太近的观众和媒体发生冲突,但他从来没有跟哪个裁判发生过不愉快。大家都不容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才对~

    之前几次看比赛接触了几位球员和球员的家属,我觉得石昱婷的妈妈给我很深印象,她是位很热情、开朗的母亲;还有给杜默含背球包的外公,这位老大哥特别实诚,话也不是太多;还有杨嘉欣的妈妈,是位漂亮大方的母亲,虽然女儿现在在国外读书,可她还时常关注国内球员比赛状况,经常在赛场跟球员们的家属相互取经。

    球员家属们也是球员们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自己的一言一行也相当于是球员们的半个形象代言人;家长们应该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孩子们如何提高自身修养,如何应对突发情况等等;如何最大能量帮助自己的孩子,为孩子们前进的道路上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如果像李昊桐微博所说那样,“事情没有微博上所说的那么简单!”;那么究竟是什么事?很复杂??

     如果裁判不公,他们不止对李昊桐这一组做了计时,他们对其他组球员也都做了计时。

     如果发生什么过激的“言语冲突”,说了不该跟这对父子说的话,这对父子完全可以在完成比赛后找组委会甚至中高协投诉裁判的不当行为;实在不行还有媒体,还有网络,有什么解释不了的呢?

     李昊桐说“我想了解的都知道真实情况”,问题“了解真实情况”的永远是那么少一部份人;大多数人不了解的情况,大部份人只能通过新闻来“了解”你;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大家怎么去猜想你,猜想裁判,怎么去想这件事?

     李昊桐今年表现不错,祝贺他又拿下一座冠军杯!但这只是起点,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他明年去美国打球,语言、学习和生活环境都要重新开始,很多东西需要去适应;会面对无数的人与事,包括对准自己的计时器、相机与媒体;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加快脚步,早早适应这些,并不是什么坏事~

   

与裁判发生“言语冲突”为哪般?

与裁判发生“言语冲突”为哪般?

与裁判发生“言语冲突”为哪般?

与裁判发生“言语冲突”为哪般?


事后裁判长的解释~


    “球员对于慢打并没有太大异议”,就是说球员也知道自己确实存在“慢打”喽?

     执裁言语沟通很难?一个国际级裁判,有着无数执裁经验的裁判,为什么会在执裁现场跟一个球僮会发生冲突?还不是判罚,冲突什么呢?

     既然裁判跟组让球员这么紧张,以后中高协得规定裁判必须“隐形执法”?还是以后 R & A 修改条例,规定裁判们都“隐形执法”??与裁判发生“言语冲突”为哪般?与裁判发生“言语冲突”为哪般?



与裁判发生“言语冲突”为哪般?

与裁判发生“言语冲突”为哪般?

与裁判发生“言语冲突”为哪般?

与裁判发生“言语冲突”为哪般?

与裁判发生“言语冲突”为哪般?

与裁判发生“言语冲突”为哪般?


与裁判发生“言语冲突”为哪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Golf_19请吃饭
后一篇:吃到参鸡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