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东省初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点评

(2014-12-20 08:10:01)
标签:

教育

分类: 工作室动态

广东省初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点评

尊敬的各位同行:

早上好!

非常荣幸代表课堂教学第一评委组来进行观课点评。本评委组美女如云,唯独我是个例外,因此,选派了我这个“珍惜物种”来进行点评。

我的点评主要分三方面,一是总体感受,二是个人点评,三是反思。

一、总体感受

1.一场广东省中学地理界青年才俊集体展示的盛宴

俗话说:“不是猛龙不过江”,参赛教师个个是猛龙,因为你们都是跨过了珠江才来到珠海。珠海的选手,虽然不需要跨过江,但你们本身已是海中的猛龙了。每位参考选手都是经过校、区、市的层层选拔、过关斩将最后英雄会聚珠海,为我们带来了风格各异、气象万千的课堂展示。我们深知,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示的背后,是你们默默的、辛苦的付出,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感谢所有参赛选手――感谢你们用你们精彩的演绎为我们展示了广东初中地理教师的才华和风采,更让我们看到了广东中学地理教育灿烂的未来。

什么是“灿烂”?火烧木所燃起的熊熊烈火就是灿烂。大家知道周顺彬、施美彬老师加起来一共有几条木吗?对,两个“彬”就有四条木。正是有了他们四条木,加上在座各位同仁以及全省地理教师的智慧之火,我们广东中学地理教育就有了灿烂的现在和未来!请让我们用热烈的掌握感谢“两个彬、四条木”,谢谢他们带领我们一路前行!

2.12节课的共同点

昨天听了12节课,虽内容不同,执教者风格迥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的亮点――

首先,都体现了初中课标所强调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12位老师都从生活中、从身边挖掘出与地理相关的社会现象,诸如小苹果、高铁、快递、双12抢购、爸爸去哪,甚至“有钱就任性”“没钱就认命”等等这些鲜活的社会现象都进入了地理课堂,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生活中的地理。

其次,都普遍重视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基本上12节课每节都设计了各类学生活动,或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或抢答等等,甚至还开设了土地医院来会诊中国土地的毛病。

第三,表达方式多样化。老师灵活运用视频、动画、模型、实验等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展现出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第四,师生互动积极,没有“一言堂”“满堂灌”,反映出青年教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展示出高超的课堂调控艺术。

第五,课堂引入有新意,别出心裁,引人入胜。

二、个人点评

下面,依上课顺序,对每位老师的课堂进行简要的点评。

1.徐琳琳老师,中国的水资源。语言清晰流利,师生互动积极,启发引导,循循善诱,重难点突出。但15分钟内知识点的讲解的时间分配很重要,读图方法要特别强调图例判读的重要性。

2.王丹萍老师,黄河的治理。以别开生面的分组开始,清华、北大、复旦组合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实验演示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状况,化远为近。但请学生上讲台演示,不一定非得请海拔最高的学生,因学生高座位离讲台远,浪费了宝贵的往返时间,应选择最近的而不是最高的。

3.蔡悦老师,中国的山脉。课件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以中国山脉分布图为载体,灵活运用比较法,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的山脉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教态从容,富有亲和力,娓娓道来。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4.阙碧丽老师,中国的行政区划。以喜闻乐见的小苹果版“大中国”先声夺人引入主题。学生兴趣高,气氛活跃。通过形象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省区轮廓,效果好。但有的设问指向不明确,如“我国的行政区划的划分?”,问什么,不知道。

5.林坤老师,土地资源。以18亿亩红线视频引入,扣人心弦。忧土地――察问题;惜土地――谋对策,层层递进。开设土地医院,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开处方解决土地问题。但应及时点评学生的处方。

6.洪奕湘老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通过设计巧妙的实验对比来探讨植被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有新意,体现了实践教学和做中学。实验设计方案很好,但实验过程与环节可以调整,效果会更好,如在淋了AB两种地表后再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7.刘莉芳老师,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以学生熟悉的火车票引入主题,设计了学生非常喜欢的“爸爸去哪”节目组活动。学生兴趣高参与非常积极,四组学生四个粉丝团,参与度广。但点评不够及时,无关的视频新闻学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8.黄兰娇老师,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以贵广铁路、珠海有轨电车等生活中的事例引入主题,设计了很时兴的“双12”“疯狂抢单”活动,果然很“疯狂”。学生参与积极,场面热烈,各种快递公司竞争激烈。但对活动的点评不到位,运输任务的设计区分度不高。如10IPHONE从香港到北京,学生选择铁路,是否空运也可以呢?

9.张希老师,中国行政区划。以吉林省吉林市某乡镇的雾凇冰雪节引入中国的三级行政区划。教态亲切自然,善于激励学生。以贴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活动参与面广,有30多位学生上讲台贴图,很开放,但有点乱。

10.李秋萍老师,中国水资源。天气新闻视频引入主题。通过创设情景,启发引导学生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新颖有趣。但创设的情景――广东的农民伯伯搬到华北平原去种粮食,这一情景离实际生活太遥远,不如改成“广东老板到华北平原去投资办农场”会更有可能。

11.谭玉珊老师,“图”探长江。以宋词“大江东去”引入主题――“图”探长江,既突出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又体现了地理科学知识中的人文要素,值得提倡。游长江――探长江――说长江――颂长江,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般推进。语言表达清晰流利,学案设计简洁明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但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处理还可作调整。

12.周蓓,亚热带气候。声音宏亮,富有激情,感染力强,调控得法,气氛活跃。通过两幅植被图片的对比,在师生对话中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总结归纳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同与不同。基本功扎实,板书工整美观,板书设计逻辑关系明确。注意个别地图的选择可以更有针对性,主题如改成“两种亚热带气候”或“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则主题更明确。

总之,一堂课就是一台精彩的节目。昨天12节课就象一年中的12个月,月月有精彩,月月风光不同。不过,我们评委一天中听了12节课,也有点象“度日如年”了,这是玩笑话,其实老师们的精彩表现,每节课“每个月”亮点不断,让我们感觉时间过得挺快。

三、几点反思

1.很传统、很老土但很有用的地理老师传家宝――“三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课件都很精美,但12节课,极少有美观漂亮的板书,几乎没有板图呈现。“三板”是地理老师的看家本领,也是极具学科特色的教学手段,更是地理老师的特色标志。好在本次大赛特别增加了板图技能项目,非常有必要也非常有意义。

2.有的课堂抢答题太多

抢答能调动学生参与,活跃课堂气氛。但抢答太多,也导致了师生的“抢答疲劳”――老师在黑板记分,记了一半忘记再记,记分形同虚设。

3.设问要注意科学性和针对性,不设计太简单太泛无意义的问题

如有的老师问学生:“同学们,珠海的对面是哪里呀?”预设是让学生答“澳门”,但有回应是“香港”,其实也没错。

4.合理使用视频及其他素材

有的课堂视频太多,15分钟就准备了好几个视频,效率不高。

最后,用一句有关课堂教学的话语同在座各位共勉――

地理课堂是我们地理老师的立身之命生存之本,我们要敬畏课堂视之如神圣,善待课堂视之如生命!谢谢大家。

2014.12.19上午于珠海四中 

20141219日晚整理于佛山一中,20日早修改。

本博客还有约一万余字30多节课的观课点评,详见工作室动态栏目。欢迎阅读指导并发表评论,谢谢。

http://s15/bmiddle/001SSY3Hgy6OwCGhlD01e&690


http://s16/bmiddle/001SSY3Hgy6OwCJpV3F0f&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