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理主题活动与过程性评价

(2010-05-27 21:45:48)
标签:

教育

分类: 地理活动

地理主题活动与过程性评价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 李志伟(528000)

邮箱:fsyzlzw@126.com

 

学习过程评价既是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也是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之一。开展地理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活动记录和自我评价,结合教师评价,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点。

一、开展地理主题活动的必要性

所谓“地理主题活动”是指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定地理活动主题,设计好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方案,学生在方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和实践活动。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该理念的核心内容是“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实施新课程以来,众多教师在探究学习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研究与探索。然而,从一线教师的反馈来看,课堂探究学习的实施并不理想,仍然存在“探究在公开课”,“接受学习在平时”的现象。这与很多教师仍未转变和更新教学观念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课时紧(探究学习虽效果好,但效率低,一节课40分钟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在探究上,否则完不成教学任务)以及缺乏相应的探究活动与实践活动素材。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的对策是在探索课堂探究式学习的同时在课后开展“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地理主题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首先,在开学初将教师设计好的实践活动方案印发给学生选择和参考。由于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而且考虑其他科目的教学计划,一学期如果安排太多的课后实践活动是不现实的,同时为体现高中课改所强调的选择性原则,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备选方案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2至4个来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而且与教学进度同步,这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促进作用。然后,学生独立或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主题活动,填写“活动个人记录与评价表”,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撰写活动报告(文字、图表、PPT幻灯片都可以)。第三,活动结束后,学生上交个人评价表和主题活动报告,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主要依据,纳入学期总评成绩和必修模块学分认定中,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怎样进行地理主题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进行地理主题活动过程性评价的主要依据和载体是“地理主题活动个人记录与评价表”(见表一)和学生的主题活动报告。

表一:地理主题活动个人记录与评价表

班级      学号    姓名        小组     

主题活动

 

本人任务

 

评价标准和内容

1.活动完成情况

好(  )   一般(  )  较差(   )

2.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主动完成(  )  在催促下被动完成(  )

3.小组讨论发言情况

经常(  )  偶尔(  )  不发言(  )

4.与同学合作情况

主动合作(  ) 被动合作( ) 不合作( )

5.提出了哪些积极建议

 

6.查阅了哪些书籍图表

 

7.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

 

8.活动中印象最深的事情

 

9.活动中的主要收获

 

10.活动成果的表达、交流

文字报告(  )    地图、图表(  )

图文结合报告(  )  PPT幻灯片(  )

注:项目1、2、3、4、10,在所列选项的括号中划“√”。

   “地理主题活动个人记录与评价”属于自评范畴。进行自我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的主要特征。积极的自我评价,对于发挥地理学习评价的改进功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学生在进行主题活动的同时,填写好个人活动记录与评价表,引导学生关注活动过程中自身的变化,认识自己的进步和差距,激励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显然,表一中给出的评价标准只起到引导的作用,不求非常明确、具体,以留给学生充分自评的空间。老师事先指导学生参照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行为状态和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完成某项主题活动后,按时提交活动报告和个人记录与评价表,教师将二者结合做出评价。老师评阅学生的主题活动报告,并非只是打个分数就可以了,而是要对活动过程做出恰如其分的质性评价,写好评语,尤其对学生的好的想法和创意、在活动和报告中体现出来的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做出肯定和赏识性评价。如指导老师在高二(11)班付洁同学提交的《佛山市外来工的现状调查》主题活动报告中,写下了以下评语――“在调查活动中不仅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能大胆发表个人的看法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三、地理主题活动评价的优势

    地理主题活动评价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展现自己的优势智能来应对评价,与纸笔测验相比,在评价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表二)。

    表二:地理主题活动评价与纸笔测验评价的比较

比较项目

纸笔测验评价

地理主题活动评价

评价方式

通过书面文字呈现问题,学生采用文字来解答问题

学生以实践的、综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

评价能力

检验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对知识的理解的能力

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高层次思维水平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评价内容

考查学生在某个领域的学习情况,较为强调试题对这一领域内容的广泛代表性,主要评价学生知道什么

活动任务以深度而非数量(每位学生每学期只需完成2-4项主题活动)取胜,更强调对活动内容的理解,而不强调速度;不仅评价学生知道什么,而且评价学生能做什么

评价载体

以试题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和载体。试题是人为编制的,学生感受不到问题对于生活的实际意义

以地理主题活动的实施为主要依据,以活动记录和评价表(表一)及实践报告为载体。一般设计的是现实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和任务,学生能感受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真实需要,因此这个问题或任务对学生来说具有现实意义

评价答案

通常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只能测量到学生学到的明确知识,考查思维的结果

没有标准答案,不仅能测量到明确知识,而且能测量到与个人经验、实践能力相关的默会知识,能在一定程度上观察到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情感态度,观察到学生非认知因素方面的发展状况,例如学生的兴趣、成就动机、价值观、克服困难的意志、合作精神等

评价标准

学生不了解老师以什么样的评价标准来给自己评分

学生预先知道应达到的活动目标和评价他们表现的标准(见表一),有利于学生努力使自己的活动表现与评价标准相符

 

    同学们在积极参与各项地理主题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且自身也体验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以下两例是从地理主题活动报告中摘抄的学生的真实感受。

     例1:高一(8)陈均瑶同学在《家族人口的增长和迁移调查》报告中写道――

    “这次调查还让我有了些除了知识之外的意外收获:之前因为段考学习忙,好久都没有回去看望爷爷奶奶了,这次带着采访这个任务,回到了久违的‘家’。看到爷爷奶奶殷切的神情和嘘寒问暖的关怀,让我好感动。我深刻感受到,我们要珍惜,珍惜身边的亲情,珍惜身边爱你疼你的人,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懊悔,那时已经是欲哭无泪了。”

      例2:高二(11)班付洁同学的《佛山市外来工的现状调查》――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外来工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对外来工多一份感情,多一点关心,多一些理解,使外来工以饱满的热情和充足的干劲投入到各项建设事业中去。记住,善待外来务工青年,就是善待我们的兄弟姐妹;善待外来务工青年,就是善待我们这座城市的现在和将来。”

    通过开展各种地理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记录活动过程并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以实践的、综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展示自己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较好地达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而且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发展,促进了综合素质的提升。

                           原文发表在《地理教学》2010年第2期,本文修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