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2012-06-08 21:20:5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教学 |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成长足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五篇课文的内容。
2、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用习作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依依不舍的感情。
4、制作班级纪念册。
过程与方法
1、阅读《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忘不了的笑声》和《作文上的红双圈》。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
2、回忆小学生活,写写自己难忘的老师和同学、难忘的校园生活、难忘的一节课或难忘的一次活动等。
3、和同学一直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收集材料。
4、同学合作,制作班级纪念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突破方法:读“阅读材料”,联系秘书的生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难点:制作班级纪念册。
突破方法:做到分工明确,具体到人,老师督促指导。
教法与学法
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督促指导。
学法:自主肝癌丢,分工协作。
教学准备
1、读“阅读材料”。
2、收集班级“成长的足迹”材料。
3、回忆小学生活。
课时安排
建议7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懂《难忘的启蒙》。
2、读懂《老师领进门》。
3、读懂《新来的王老师》。
1、难忘的启蒙
一、导语
小学的几年生活,我们有过很多老师,有谁难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是不是各有特色?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几位让学生一直怀念的老师。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体会作者的情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学生小组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检查自觉效果
1、“启蒙”是什么意思?
2、“我”的启蒙老师使“我”受到了哪些启蒙教育?
3、“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说的某些道理。”这句话中的“宽”指的是什么?“严”指的是什么?
4、从作者回忆的三件事中,你感悟到什么?
2、老师领进门
一、简介作者刘绍棠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体会作者的情感,找出自己的不理解的地方。
三、学生小组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检查自觉效果。
1、作者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2、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3、从哪里可以看出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
4、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新来的班主任
一、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体会作者的情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二、学生小组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自觉效果
1、作者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2、王老师是怎样对待“差生”的?
3、你认为王老师的做法好吗?为什么?
四、通过学习这三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课时作业
一、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改为陈述句:你看,不会没有什么好写。
2、桂花开了,离得很远就闻到了香气。
改为夸张句:桂花开了,十里飘香。
3、小刚跑得非常快。
改为比喻句:小刚跑得非常快,像离弦的箭。
4、学校门口有两棵松树,又高大又威武。
改为拟人句:学校门口有两棵松树,又高大又威武,日夜守卫着学校的大门。
二、你知道老师常被称作什么吗?
老师、先生、人类灵魂工程师、园丁、慈母、春蚕、蜡烛、孺子牛、人梯等。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说明的某些道理。
1、这里的“宽”和“严”分别指什么?
“宽”指老师对翻译官的日语。“严”指老师们对作文和写字。
2、“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指什么道理?
指爱国和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懂《忘不了的笑声》。
2、读懂《作文上的红双圈》。
一、导语:同学们,在小学生活中,老师的教导让我们记忆犹新,同学的笑声也永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接下来我们阅读两篇文章,《忘不了的笑声》和《作文上的红双圈》,会引起你的哪些加快。
二、《忘不了的笑声》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体会作者的情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学生小组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3、检查自学效果。
(1)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章通过笑声表现了同学的什么特点?
(3)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你知道本班同学的什么特点?能选择合适的角度把他们的特点写下来吗?
三、《作文上的红双圈》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体会作者量情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学生小组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3、检查自觉效果。
(1)作者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2)你从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想到了什么?
(3)作者在文中赞颂的是什么?
四、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课时作业
一、积累描写笑的词语。
1、摘抄文中模拟笑声的词语:格格格
2、含有笑的词语:喜笑颜开
3、笑是人类表达内心情绪的一种表情。请根据写出表示笑的词或短语。
嘴角微微向上:(微笑)
嘴张大并发出声音:(哈哈大笑)
嘴角撇向一边,从鼻孔里发出声音:(耻笑或轻蔑的笑)
用言语讽刺、表示鄙视:(嘲笑)
形容笑容不怀好意:(奸笑)
二、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的“树人”的意思是培养人才。
2、“桃李满天下”中的“桃李”的意思是人才,“满天下”的意思是老师教的学生多。
三、小练笔。仔细观察本班同学,写一写他们的特点。
第三、四课时
课时目标
回忆小学生活,写写自己难忘的老师或同学、难忘的校园生活、难忘的一节课或难忘的一次活动。
一、习作指导
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六年了我们聆听着老师的教诲,与同学一起学习、劳动、游戏。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心动的场景,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那一个个印象深刻的老师、同学,一件件难以忘怀的事……
2、拓展思路。
(1)翻阅自己近年来写的日记,把心里特别想说的内容简要地记录下来。
(2)同学交流,根据学生发言,老师概括板书:
(可能会有以下的情况)
难忘的——
难忘的——
难忘的——
3、自由交流,引出要求。
(1)小组讲述,老师引导学生先构思,有条理地讲述。
(小组交流,老师巡视)
(2)全班交流。
指名讲述。
明确要求:大家要注意倾听,等他讲完后,你们可以有礼貌举手,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对他在台上的讲述提出你的建议和意见。
在学生评议的过程中引出习作要求:
(要在习作中表达出对母校、老师、同学的真情实感)
写事:过程具体,融入感受。
写人:典型,有真情实感。
4、指导写作。
(1)同学们,你们的讲述很精彩。现在,你们就用笔把它描述下来吧。在写之前,我们先读一下习作要求。
(2)指名读题,指导审题。
(3)学习前面读过的五篇阅读文章的写法。
(4)动笔完成草稿。
二、修改并完成习作
老师根据学生写的习作草稿,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点评优点,同时对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点评时应注意语言艺术,以褒扬和鼓励为主。
1、自改自评。
(1)老师出示学生的一篇习作。请同学们找一找其中写得好的地方,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2)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等。
(3)用符号画出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他同学倾听、评价。
2、互评互改。
(1)交换习作。
①用赞赏的符号画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
②你认为他的习作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
(2)再读习作,全面检查与润色。
3、全班交流。
(1)指名朗读习作。
(2)师生评议
三、誊抄习作。
第五课时
课时目标
和同学一直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收集材料。
一、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
1、导语:成长的过程中,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欢笑,也有眼泪。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啊,但无论酸甜苦辣,都将成为珍贵的回忆。让我们畅谈自己成长的故事,与同学分享快乐。
2、学生在班里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3、把印象最深的成长故事记下来。
二、共同寻找班级的“成长足迹”。
1、收集内容包括照片、奖状、实物等,并与每个同学提供的材料放在一起。
2、分类整理。
3、根据材料确定纪念册的各个栏目的名称。
4、做好班级纪念册的策划,并将任务分解到各个小组或每个学生。
第六、七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制作“班级纪念册”,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珍惜同学情谊的思想感情,培育团队精神。
2、以生活为本位,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习作材料;开拓思路,使他们体会到: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同的习作。
3、说写结合,完成两篇习作。
(1)介绍照片中的“我”。
(2)为同学的照片写一份说明(照片中的“他”)。
一、教学安排
1、导语
你们即将离开生活了多年的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同,必定有些依依不舍。为了给母校留下了个永久的纪念,你们每人挑选一张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中,汇集成一本“班级纪念册”送给母校。你们乐意吗?
但是,光有照片还不够,建议你们各自为自己的照片写一点说明,附在其中,好不好?
2、范例及讲评。
你为什么带这张照片来?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它能说明什么?先想一想,谁愿意说说?
讲评重点:有无重点内容,是否介绍清楚。
板书:围绕一个意思要有具体内容,特点介绍清楚。
3、练习。
(1)儿童思考:这张照片是在什么情况下拍的?其中有什么故事?
(2)小组交流,练习口述。
4、大组交流。
请各小组推荐:哪位同学说得较好?
讲评:进一步启发思维;介绍各自的特点。
5、当堂习作。
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6、相互修改。
找一个朋友,征询意见,自行修改。
7、小结。
二、纪念册的制作,计划要周密,分工要明确,谁负责做什么,都要确定。教师要即时关注进展情况,督促、指导学生完成
教学反思
老师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反思:
1、思效。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老师最关注的问题,进行课后反思要做到“当堂思效”。即上完课后要对本课的教学效果作一个自我评价,比如分析学生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几部分有困难,哪些学生学得成功,还有多少学生需要指导等;同时还要坚持“阶段思效”,即对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