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郑天然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2018~2019跨年之夜,新年的钟声中传来满怀激情的诵读,让寒冷的北京冬夜书香四溢。

2018年12月31日22时,由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有声阅读委员会、中国青年报社主办,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协办的“诵读点亮新年2018~2019跨年之夜特别活动——听,祖国的变迁”拉开大幕。红楼公共藏书楼及新华书店花市书店、通州书香华硕阅读馆、中国书店-雁翅楼店、Page
One北京坊店等北京5大特色书店联动全城,通过诵读经典名篇迎接新年到来。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2018年12月31日22时,北京市新华书店花市书店率先发声,一首洋溢青春朝气的《青春万岁》序诗《所有的日子》拉开诵读的序幕。

主会场红楼公共藏书楼的舞台上,“何小曼”绽放出优美的舞姿。配音演员晓晏用饱含深情的声音诵读着《芳华》,讲述着20世纪70年代那一代人的芳华岁月。带有浓厚时代印记的《理想》,则把观众的思绪带到了“理想是火,星火可燎原”的年代。
丝丝管弦,悠悠书声。时间在经典作品中不断回溯,几位少年诵读的《论语》与身着汉服的年轻人诵读的《兰亭集序》,将中国传统文化展示在观众眼前。

《梦兰亭》是北京市东城区妇联读书会副秘书长吕艳平当晚最喜欢的一个节目。几个月前,她专程带着9岁的女儿前去浙江绍兴,就为了亲眼看一看诗中所写的“曲水流觞”。对于阅读经典的活动,吕艳平是妥妥的“铁”粉,曾经带女儿一起去“移动朗读车”诵读,还在2018年12月29日与女儿共同参与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诵读小站》节目的直播。“很喜欢诵读,从几十公里外的房山赶来,就是为了现场来听一听这些经典作品的诵读。听到《兰亭集序》非常兴奋,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吕艳平说。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首《沁园春·雪》在琅琅书声中穿越时光而来,分会场中国书店-雁翅楼店的舞台下一片肃穆,在古典诗词的格律中,观众听到的是那个“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英雄岁月。
“这是一首很有感染力和家国情怀的诗,在辞旧迎新的时候,也是对祖国、对我自己的一种祝福,希望从中获得力量。”来自中华女子学院的学生刘佳泽选择用诵读的方式跨年。将平时热爱的朗诵带上舞台,和经典作品一同迎接新年,在刘佳泽看来是一件“很值得”的事。
对宸冰阅读文化传媒创始人宸冰来说,诵读一首《黄河》,让这个新年变得格外有意义。出生于兰州的她对黄河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她的心中,这条中国人的母亲河奔腾于《黄河大合唱》的铿锵音符中,也流淌在诵读《黄河》时的每一缕气息中。“黄河湾是我的故乡,在今晚诵读《黄河》,祝愿祖国的明天越来越好。”宸冰笑着说出自己的新年祝福。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写作于1938年11月,时隔80年,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和坚定的必胜信念仍未褪色。
这是国家大剧院戏剧演员赵岭最喜欢的一首诗歌,站在舞台上他挺起胸膛,泪光闪烁,念出“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活动现场还特别连线海峡对岸的广播电台,台湾同胞通过吟诵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篇《乡愁》,表达了对故土恋恋不舍的深情和期盼早日统一的愿望,点燃了观众的家国情怀。
诵读一直在继续,《我的祖国》《祖国,我亲爱的祖国》等篇篇佳作通过声音,诠释着“青春”“家庭”“祖国”这些与每个人密不可分的关键词。诵读爱好者们的声音或激扬、或浑厚、或深情,都表达着对新年的期盼、对祖国诚挚的爱恋。
“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新年踏着轻盈的脚步悄悄来到......”临近零点,表演艺术家李立宏和北京电台主持人唐甜甜一起诵读了汪国真的诗作《新年,你好》,用诗歌传达着对祖国的祝福:“祝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前进时脚步如滚滚奔腾、不可阻遏的万里大潮。”
零点的钟声终于敲响,整齐的倒计时中,现场的观众一起在喊出新年的第一句话:新年,你好!祖国,你好!
欢呼声响彻活动场馆,一年的告别与开始在诵读经典与对祖国的祝福中更替。全场观众共同朗诵出最后一首《我爱你中国》,用饱含深情的声音与挥手向来年致意。
作者:郑天然
责任编辑:郭艳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