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作品来自于童画家课堂——P宝作品)
在大多数人眼中,艺术是非常专业的,需要经过训练才能驾驭,实际上艺术更多是一种自我表达,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和思考的方式。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以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成年人看来,这些作品无序、抽象,看不出个所以然。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同样,他们艺术能力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对他们的作品给予欣赏和肯定。
童画家小朋友的家长们在这方面有很深的感触,我们来听一位家长的讲述:“我从小就很喜欢画画,但是父母不支持,后来我按照父母的意愿,学了财经类专业。有了P宝之后,我慢慢发现她很喜欢画,两岁多开始自发地画一些线条,从乱乱的线条到慢慢可以辨认。一开始的时候,我总觉得我还有一些美术基础,总是忍不住对她的画指指点点。到了童画家之后,老师欣赏每一个孩子画的东西,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的作品。在大多数家长眼里,孩子画的是什么呀,一点都不像,太抽象了,也看不懂,家长就会批评孩子。但实际上,孩子的画就是什么都不像。通过和童画家的老师一起看画展,我发现艺术大师追求的是那种艺术的最纯真、最原始、最朴素的东西,其实孩子画的很多就是大师在追求的东西,我开始反思。现在我看P宝画画,她很享受,拿起笔就画,画得很快,我也很享受。如果让大人来画就很普通,很常规,那种创造力已经僵化了,有时候看孩子画画,我也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但是我告诉自己,算了,尊重孩子,我还是不说了吧。
很多家长送孩子上各种艺术培训课,都有自己的目标,希望孩子能很快学会一种技巧或画法,画出像样的画。美国当代教育家、心理学家罗恩菲德认为,艺术并不是一个目标,而是达到目标的方法。艺术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富有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创造力是每个孩子都具有的潜能,老师和家长只要不过分干预,不要从成人的角度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就能无拘无束地发挥,表达自己
的感受和体验的生活,这就是表达创造力的最佳途径。不要总是想教孩子某种技法,用某个标准去要求他们,只要提供材料和刺激,孩子自然会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发展艺术能力。孩子天生就有创造力,如果在儿童时期孩子能有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并得到鼓励和肯定,这种创造力在成年之后依然鲜活。可是当孩子的创造力被各种标准和训练约束时,创造力就得不到激发。而孩子的探索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无法跳跃,他们要不断尝试、不断体验、不断积累,作为家长,最应该给予的就是真心的欣赏和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很聪明,当你真心欣赏他的作品时,他完全能感受得到,会从中获得鼓励和勇气,创意源源不断。
孩子表达的是自己眼中的世界,自己理解的生活,这种表达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他们画的是心中所想,而不是眼中所见。画得像不代表画得好,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就都是独一无二的好作品。所以孩子们完成了作品之后,我们都会报以赞赏的目光,告诉他们,你们就是艺术家。艺术并不是脱离生活的高难度技巧,让人越来越不自信,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让孩子学会观察,懂得体会,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自《童画家——用艺术激发孩子的潜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