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每读一本,离童年就近一步——分享酒井驹子的绘本

标签:
转载 |
分类: 专家导读 |
主讲人:杜廼芳
大家中午好!
前些日子,我们曾经一起分三次分享了李欧•李奥尼的作品。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位日本作者酒井驹子的四部作品。
跟李欧•李奥尼不同,酒井驹子的个人资料不多,也很少看到她的谈话和讲演。对她的生活经历更是鲜有了解。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通过她的作品来走入她的儿童世界。
因为,她能用作品挖掘出我们尘封已久的童年记忆,比如,夜晚来临时对妈妈的眷恋、因为很多小事生妈妈的气、心爱的东西没有了、失去朋友的悲伤……
要特别先感谢我的同事丁虹,她在日本留学工作了很多年,她找到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资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酒井驹子自己和她的作品。
先简要了解一下:
酒井驹子,1966年出生于日本兵库县,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系。
酒井驹子在艺术创作上触角广泛:自己创作绘本文图,也为其它文字作品绘制插画,近年还从事广告、电影海报与CD封面设计工作。不过她的插画作品与绘本间风格廻异,其丰富的视角与内涵可见一斑。
2003年,酒井驹子被日本读者票选为最受欢迎插画家的第二名,她的作品更高居最受欢迎绘本的首位。她曾从事设计工作,设计范畴主要为和服以及日本传统制品。因为这样背景,她的插画在现代感中,又带着古典的气息;既有古典的韵味,又加入了现代的感受。
酒井驹子擅长油画厚实且层次丰富的纹理,兼具温醇细致的精神,润以独树一帜的沉郁美感氛围,创造出深邃的个人风格。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能从很多地方见到的资料。而丁虹帮我们找到了对理解酒井驹子和她的作品的更重要的信息。
比如,酒井驹子说,有十个词语对她影响深远。
1.
2.
3.
4.“箱子”——抽屉也是箱子、剧场也是箱子,绘本也是箱子。
5.“离家出走”——17岁那年,曾离家出走,所以,在她的绘本中,经常会有离家出走的描写。
6.“气球”——qiqiu,只是说说,就觉得特别快乐,好像是参加了热闹的庙会一样。
7.“交通工具”——火车、飞机、大巴、电车,动的东西特别令人感到开心,形状也很有趣。
8.“鸟”——小时候养了很多小鸟,只不过没有很好地喂养它们。
9.“妈妈”——小时候的妈妈,离得近些,再近些,也还是觉得很远。
10.“雪”——第一次看到下雪,窗外忽然变暗,之后却有白白的东西飘落下来。那是在3岁左右的时候。和粉色的毛衣一起,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我们先稍微琢磨一下这些词汇,是不是也我们自己童年的记忆?
这10个词语对我们理解她的绘本很有帮助。 不过,作者的内心我们是无法真正走入的。我们还是来看看她的作品吧。
这些对她影响深远的词汇在她的作品里得到了很多验证,成为她的绘本里非常重要的元素。又因为这些词汇都是她童年的印记,自然也会获得孩子的认同和喜爱。
一、“夜晚”、“小布制动物玩偶”“交通工具”。
小男孩睡觉前跟妈妈讲了一个特别的故事:昨天夜里,来了一只可爱的小夜熊,请他帮忙找妈妈。他们找过蜂蜜商店、游乐场,甚至爬到电线杆上瞭望,都没有见到夜熊妈妈的踪影。不过,在流星的帮助下,他们最终找到了小夜熊的妈妈……
“小夜熊为什么半夜来我们家呢?是因为他叫小夜熊,所以才晚上出来玩儿的吗?”
嗯……他是来找妈妈的。他一睁开眼睛,发现妈妈不见了。
我就跟他一起出去找妈妈了。妈妈,小夜熊和夜晚一样,黑黑的。但是他胸口的月亮却亮亮的。他妈妈丢下这么可爱的小夜熊去哪儿了呢?
他们去了很多地方:蜂蜜商店、游乐场、小夜熊的家、甚至电线杆上……但始终没找到妈妈。
小夜熊再也忍不住,他哭了。一边哭一边喊着:“妈妈!妈妈!”小夜熊的眼泪也像夜晚一样,是黑黑的黑色。
终于,他们找到了妈妈!
妈妈,妈妈,您去哪儿了?对不起,对不起!妈妈去钓鱼了。看,钓了这么多!明天早上我们一起吃吧。
明天早晨烤鱼给你们吃。然后,我们再坐公共汽车去商店,看看都有些什么样你喜欢的自行车。今天太晚了。
这里,床边的是大熊妈妈还是小男孩的妈妈呢?
晚安!
条件所限,这里看到的图少了很多细节的信息,有很多只能在书里才有体现,提示一下:
1.小男孩的话都用的准圆体,妈妈的话都用楷体,加引号。所以,在全书中,妈妈没有露面,但通过这个“妈妈体”,小男孩能随时感受到妈妈的存在,妈妈一直在用她委婉和温馨的语调跟小男孩对话,引导、提示着故事的发展。
2.凡是出现“小夜熊”几个字的地方都用的是藕荷色,小夜熊在明黄色的灯光下也是藕荷色的,到了户外,就变成了黑色。
再看看这两张图,左边的那幅在书的第一页,右边的这幅在书的最后一页。角度、色调都一样。所不同的是,左边是小男孩还没睡着,正跟妈妈说他的梦,小手张着,好像随时想要抓住什么,小熊随意放在他的身后;右边这幅,小男孩讲完了他的梦,进入甜蜜的梦乡,小手很放松,小熊并排躺在他的身旁。
这前后两幅图构成了一种呼应的关系。前面,小男孩跟妈妈述说他的梦,其实也在藉此讲述自己夜晚的焦虑,如果半夜醒来见不到妈妈的担心。
而妈妈始终温柔耐心地听着他的故事,这本身就在解除孩子的焦虑和担心。最后,孩子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王异芳教授曾这样分析《小夜熊》:一项有关神经学的研究结果显示,被迫与父母分开的孩子,脑内痛苦区域的活动会异常活跃。另一项全球范围内的研究表明,5岁以下儿童与父母同睡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及亲密亲子关系的建立。
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特指婴幼儿对其主要抚养者特别亲近从而不愿意离去的情感,是存在于婴幼儿与其主要抚养者(主要是母亲)之间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这种情感联结,使得个体在与依恋对象相互作用时感到安全愉悦,在面临压力时通过接近依恋对象获取安慰。就是一种典型的安全型依恋。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生活中,大多数妈妈都要外出工作,为生计忙碌,就像小夜熊的妈妈那样,钓鱼,烤鱼,卖鱼,给孩子买心爱的自行车……孩子也能从中领悟到妈妈外出工作的必要和意义。
这是一个充满了绚丽色彩和奇思妙想的睡前故事。酒井驹子不拘一格地大面积运用柠檬黄、橙黄、水蓝和草绿色,同时又把漆黑的夜色凝聚成小熊的形象,把星星、月亮自然地编排进故事情节里。她用澄净的水蓝色来表现睡前的安宁,用烟花绽放的夜空来表现梦的绚烂。这一切,使得这个属于儿童的夜晚充满了活力和想象。
“夜晚”,是一个孩子成长中要面对很长时间的“问题”,相关的故事和绘本也有很多。
孩子不喜欢黑暗,但完全没有黑暗会怎么样呢?
英国作家乔伊斯•邓巴
小男孩球球不喜欢黑暗。正好有一个怪兽除了黑暗什么也不吃。于是,怪兽吃光了所有的黑暗,可它还是觉得好饿、好饿……
怪兽把所有的黑暗都吃光后,“现在已经完全找不到一丁点黑暗了。没有黄昏,没有黎明,没有阴影,也几乎没有梦了。到处都是光,又强又刺眼的光。”很多在黑暗里才能展现美丽生命的物种都失去了风采。
怪兽寂寞地坐在一个没有黑暗的星球上,听到了地球上传来的球球的哭声,因为球球也忍受不了四周全是太亮的环境,大哭起来。他睡不着。
最后,怪兽抱起了球球一起进入了梦乡,黑暗也从他身体里流出来一点一滴地回到原来的地方。世界又回到本来的黑夜和白天交替的秩序中。
这个故事不仅告诉孩子黑暗是怎么回事,还讲了一个黑暗和光明的哲理。
关于夜晚和白天,还有一本书:德国作家昆特•布霍茨的《晚安,小熊》
这是一个白天的愉悦如何带来夜里的好梦的绘本
朦胧的月光照着大地,换上了星星睡裤的小熊却睡不着。他站在窗前,回想起白天那个有趣的海盗船游戏,聆听着马戏团传来的悠扬小夜曲,憧憬着美好一天的到来……最后在月光音乐家的摇篮曲中,小熊幸福地睡着了。
夜晚意味着不能再玩了,不能再跟妈妈起腻了。很多孩子之所以不愿意睡觉,是觉得一睡着了,白天的一切都该结束了,离他远去了。所以他总想用各种办法紧紧抓住白天的尾巴。
可以想象,小熊白天的生活一定很丰富多彩,他的心情一定很愉悦快乐,所以他才如此憧憬明天。
还回到《小夜熊》这本书。酒井驹子在用色上非常大胆。她毫不客气地使用大量黑色。甚至让对比非常强烈的黄色悠游在各个页面之间。让属于儿童的黑夜不再是单调的沉静,而是充满了活力,使黑色不再恐惧,而变得充满明亮的活力。
二、
这本书大家都很熟悉,读过它的人也有很多种解读的角度。
这是扉页。看完了全书更会发现它的特别有趣之处。
妈妈那么辛苦,那么爱他,小兔子为什么还会讨厌妈妈?
看看小兔子的理由:
3.哼,她呀,就喜欢睡懒觉!星期天的早上睡呀,睡呀,睡,睡也睡不醒,睡也睡不醒。
还说不能跟我结婚说就是等我长大了,也没有办法跟我结婚
所以,我讨厌妈妈。
我不要这样的妈妈了。
我要走了,一个人!
走得远远的
走得远远的
“再见了,妈妈!”
砰!
(注意枕头下的那只表)
“咦咦,怎么啦,忘了什么东西吗?“嗯。忘了拿球,我要带走的。对了,妈妈……”“什么?”“又见到我,妈妈高兴吗?
“当然高兴啦!”
这里也有前后两张图片很有意思:
第一张就是前面的那个扉页
从中可以看出小兔子讨厌妈妈的一个理由:“还忘记洗衣服,我今天穿的袜子,就是昨天穿过的那双……”小兔子只好到脏衣服筐里去找还不那么脏的袜子。
最后一页
妈妈洗干净的了小兔子的袜子……
难道妈妈知道了小兔子对她的不满?
和《小夜熊》不同,书中画面以大片淡蓝色为主,配合白色、淡黄色、黑色等色块强调重点。舒服、放松、幽默。颜色的刻意不均匀造成丰富的纹理变化,使画面更显活泼;生动的表情与动作刻画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这本书除了孩子的视角和无忌的童言,妈妈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物。
刚才提示,画面中有一个很重要道具——妈妈枕头下的闹钟。平时,她总是要靠这块闹钟催促自己起床,马不停蹄地干这干那;而到了周末,她却一直在床上赖到11点。可是,作为孩子的小兔子怎么能体会妈妈的辛劳,妈妈也需要放松的道理呢?
她不是一个所谓“完美”的妈妈,不是一个概念中的妈妈,而是一个生活中的妈妈:周末睡懒觉、看自己喜欢的电视、没完没了地跟人聊天、发脾气、忘了洗脏衣服、因为什么原因接孩子总是迟到……
一次给一个小学的老师讲这本书,几位老师听得眼圈都红了,有的还流了泪。他们说想起自己带孩子的种种不易……五味杂陈。
我们可以试着换位思考,先当当小兔子,再当当妈妈。然后会发现,孩子有孩子的小心思,妈妈有妈妈的不易处。但最重要的是母子间最真挚最温馨的情感。也正是这份情感,让妈妈那么有自信:小兔子说“再见了,妈妈!”,她也只是坐了起来,至始至终连床都没下。因为她知道孩子会回来,根本不会离开她。
小兔子也够聪明,在那么丰富曲折的一番内心活动和行动后,还找了一个台阶,让自己回到妈妈身边,问一句“又见到我,你高兴吗?”
酒井驹子17岁那年,曾离家出走,所以,在她的绘本中,经常会有离家出走的描写。这可能是其中的一本吧。然而,她同时又说,“小时候的妈妈,离得近些,再近些,也还是觉得很远。”难怪最后一页,尽管对妈妈有种种抱怨,小兔子
有人说,亲子关系本来就不太好的父母,不太敢给孩子讲这本书,怕提醒孩子真的“讨厌妈妈”,真的动了“离家出走”的念头。但更多的人从中读出的是母子间浓浓的爱。
爱的方式有很多种,小兔子对妈妈满满的爱用一种看似抗议的方式发作出来,这种反差使爱变得更浓烈。他的每个抱怨与气嘟嘟的表情都在衬托他对妈妈的情感与期待。我倒是挺同情和喜爱这位妈妈,有点大大咧咧,有点晕晕乎乎,有点不管不顾。绝大多数孩子也照样会健康长大。
三、
熊砍下森林里的树,做了一个小盒子,用浆果的汁液给盒子染上漂亮的颜色,还在里面铺上花瓣。然后,熊把小鸟轻轻地放进盒子里。
森林里的动物们很好奇:“哎呀,熊,你手里的盒子真好看,里面到底放着什么呀?”
“熊,小鸟再也回不来了。虽然你很难过,可还是得忘了呀。”
过了好多天……
有一天,熊久违地打开窗户……多么好的天气呀!
“熊,要是你能让我看看你那漂亮的盒子里装了什么,我就让你看我的。”
“你和这只小鸟一定是好朋友吧?小鸟死了,你一定很难过吧。”
熊想起了所有的一切。
“熊,你过来。”山猫说着,从破兮兮的背包里拿出一个手鼓。“你敲敲看。”熊轻轻地敲了敲手鼓。
可是,手鼓非常旧,上面有许多被手摸过的印记,已经变成了褐色。之前到底是谁在敲这个手鼓呢?
山猫曾经也有过一直在一起的朋友吗……
熊有点儿想问山猫关于过去的朋友的事,可是……他没有问……
然后,他们俩就一起去旅行了。“熊和山猫”乐团走到哪里都很受欢迎。他们现在正在世界的某个地方巡演,没准下次就会去到你那里哟。
“小鸟”是这本书的主角之一,虽然它只是片段地出现,只存在于熊的回忆中。“箱子”呢?在酒井驹子看来,抽屉也是箱子、剧场也是箱子,绘本也是箱子。那这本书里的盒子和(背包)是不是也可以是“箱子”呢?
盒子(背包)可以装进回忆,装进悲伤,装进很多秘密……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别的动物都说,小鸟已经死了,你再怎么难受也回不来了。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大人安慰大人,大人安慰小孩的语言。小孩如果丢了一个什么东西,或者一个很心爱的玩具坏了,他都会很伤心,如果你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只能就这样简单了事。
山猫却说,“你和这只小鸟一定是好朋友吧?小鸟死了,你一定很难过吧。”用的是句号,而不是问号。代表着认同和肯定、接纳和理解。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非常宝贵的技巧。也许,山猫也经历过同样的事情,所以才能这样理解熊的内心。这点,从后面出现的那个很旧的手鼓能猜到。
认同感是非常有魔力的,在山猫的接纳中:熊开始回想以前和小鸟在一起的事情。通过这种美好的回忆,就把过去的那种生活存放在了那儿,可以开始再想想些别的事情了。他说,“我不会总掉眼泪了。因为,我和小鸟永远永远都是好朋友。”——过去、现在、永远。
这个寓言般的故事,提示了每个人在一生中必然要不断亲身经历的事情——失去与获得。
《熊和山猫》在日本其实主要是成人在看。在亚马逊的评论上主要也是成人的评论。可见,读这个故事,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成人的心理疗愈过程。日本有一个读者评论说,这本书是一味时间药,看完了之后,不良情绪就放下了,感觉就好了。
心理学有一个有效的方法——情绪的认同和人的自我修复。
经常会遇到家长问“如何调整孩子的负面情绪”。我觉得如果成人的心理状态是健康的,是足够包容的,就能接纳孩子很多所谓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被接纳,自我修复的潜能就能被调动起来。
虽然这本书主要是黑白的画面,色彩到中间才出现,而且占的比例很小,但它改变了书中的悲切气氛,“音乐”和亮色给了熊自我修复的背景环境。而这些其实是熊自己内心的感悟,是在内部完成的。
这本书的语言也很美,有一些话很有哲学意味,比如“树林里总有一块地方是被阳光照到的”。即便心情再坏,我们心里面肯定有一块也是被阳光照到的。它可以支撑我们继续生活下去。
比如:“熊想起了所有的一切”。既有欢乐又有悲伤。遇到一件悲伤的事情,人往往会觉得这世界上再也没有欢乐。从悲伤到欢乐,一定要耐心地走完全过程,才可能从当中走出来。时间是治愈创伤的良药。
四、
今天街上,蓉蓉得到了一只气球。
为了不让气球飞走,绳子被系在了蓉蓉的指头上。
终于放心了,妈妈解开绳子。一起来玩吧。嘭,嘭,嘭!
太棒了!这样就可以一起去玩了。蓉蓉和气球一起来到院子里。“气球,你看,很漂亮吧?”
蓉蓉给气球做了一个漂亮的花环。自己也戴了一个小花环,她和气球一起玩过家家。“开饭啰,快来吃饭吧!”“好啊,谢谢!真好吃!”
可是,突然——呼——!刮来了一阵风。气球,蓉蓉的气球……
啊——这可怎么办?!妈妈想出各种办法去够气球,可直到天黑也没有够下来。“蓉蓉,没办法,算了吧。”
蓉蓉一心想着气球,晚饭一点儿胃口也没有。“因为,我和气球约好了,要一起吃晚饭的。”
而且,还约好要一起刷牙,一起穿上睡衣。
蓉蓉终于不再掉眼泪,抽泣渐渐平息下来,泪痕也干了……然后,她呆呆地想:(啊,气球,蓉蓉的气球——)
(真像圆圆的月亮啊……)
每个人小时候都玩过气球,但像蓉蓉这样把气球如此生动地拟人化还是在酒井驹子的笔下。其实,孩子是拟人化的大师,他们会很容易地把一个物体视作有生命的伙伴,玩有创造力的假想游戏,从中获得快乐。而酒井驹子更是用艺术创作重现了她童年的记忆。
温馨的插画,淡淡柔柔的笔触,它有着温暖的黄色,随时都散发着光芒。就像幼儿纯真稚嫩的情感,对于任何事物都有动不完的真情。
整本书有粉灰色与带有些暖意的黄褐色担任稳重的主调,鲜黄色的气球在画面中忽高忽低地漂浮,虽然气球没有面部表情,却有着非常丰富的肢体语言。鲜明的黄似乎在暗示着每个人在童稚年代与其他物体接触和交会时发出的惊奇光辉。
这里没有华丽的文字,没有震撼的大道理。单纯的故事,单纯的画面,单纯的色彩,单纯的情感,单纯的年代,单纯的物质条件……简单的故事有着简单的感动。
在单纯中,蓉蓉生发出丰富的想象力,赋予气球各种表情、心情、动作……或自言自语,或跟气球对话。让蓉蓉无比满足。
今天的生活中有太多现成的东西,太多的模板,太多的设计,从玩具到电子游戏,从教案到课程,留给孩子的想象空间越来越小。有时候,匮乏和富足,很难说清楚哪个更对人有益。
有时候会想,能不能给生活做点减法呢?
不过,单纯的玩具并不意味的情感的贫乏。妈妈先是帮着蓉蓉,把一个简单的气球玩得有声有色。当气球飞到树上以后,当蓉蓉伤心的不想吃饭时候,当蓉蓉述说着她的各种想法的时候,妈妈始终耐心地倾听,直到蓉蓉在想象中让情绪平复下来。
与《熊和山猫》《小夜熊》一样,《蓉蓉和气球》又在讲一个失去——寻找——重获的故事。但是,起点和原点已经发生了不同。这些应该算是我们成人从一本孩子的书中,从亲子阅读中的获益吧。
酒井驹子的这些“关键词”,在她的绘本中出现最多的是“妈妈”“夜晚”“布偶玩具”“交通工具”等。这些在陪伴她长大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些词汇都很朴素,一点也不华丽,但它们却是孩子最需要的。
酒井驹子的绘本总是静静地散发着魅力。
有人这样归纳酒井驹子的作品:她的图画在现代感中,又带着古典的气息;她喜欢用黑色的背景,营造神秘的气氛;有时会带着些微杂讯、粗糙的油画式的触感处理图像;她擅长运用线条、色块及光影变化,大胆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人物表情细腻传神,情感的刻画也颇为生动……每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读者超越现实
酒井驹子有一段时间在幼儿园工作,这段体验为她日后的创作积累了宝贵的财富。以前创作作品时,她要努力回溯童年的记忆和经验,而幼儿园的经历让她用大人的眼光去诠释、呈现活生生的儿童心理活动。她自写自绘的作品不但灵活调度图像与气氛,更精准掌握孩子的感觉、经验与反应。
有评论说,酒井驹子仿佛手里握着一支通向儿童心灵的钥匙,非常准确地打开了童年世界的门,把惹人怜爱,有点神秘感的人物和故事送到每个孩子面前,也送进了温暖的梦想。她的作品总能为我们带来温暖、安心的感觉:《我讨厌妈妈》中那只“牢骚满腹”的小兔子;《小夜熊》中那惹人怜爱、找不到妈妈的小小熊;《蓉蓉的气球》中的那个渴望伙伴,柔柔弱弱的小蓉蓉;《熊和山猫》中情深意长的熊和充满人性和智慧的山猫……无不牵动着每个读者的心。
每读一本酒井驹子的书,我们离童年就又近了一步。这不仅仅是为了我们的孩子,也是为了我们自己。记住自己童年的人,就会与童年不远,就会更容易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也会获得更多的快乐。
最后,我们再来欣赏酒井驹子的一些温馨的图画:
总给人一种暖暖的,软软的温情。
谢谢大家!
管理-豆妈14:20:08
谢谢杜老师的精彩讲座
4岁-洛阳—芸爸14:19:23
油画的技法.收益匪浅,谢谢老师.作者背景我总算多了解了一些,呵呵这是绘画和人文艺术完美结合的绘本
4岁-山东-九棠妈
精彩,难得上网一次遇到这么美妙的讲座直播,真是幸运幸福
1.5-成都-朵朵妈
看的心里暖暖的
2岁-杭州-渡渡
原来她的作品都是这种风格呀,看来是我自己太没艺术水品,不会欣赏,受益匪浅
4岁-山东-九棠妈
不仅仅是绘本感人,老师的见解更加精彩,文字细腻,感情充实,读来真的就是很温暖感动。
4岁-郑州-昱锦妈
第一次赶上直播,看的是图片文字,内心确听到一个娓娓动听的声音在为我讲童年的故事!为前面没有看到的,感到遗憾!
3.8岁-中山-宸妈
今天的讲座基本没有被打扰,很舒服呀
2岁-杭州-tiger妈14:22:21
小夜熊让我很受启发,我一直以来很怕自己出差不能陪宝宝睡觉。都想辞职。
1.5岁-北京-豆子
对妈妈的欣赏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
0岁-浙江-旅程
第一次用这种形式听讲座,感觉不错
2岁-深圳-豆妈
我们也没有这几本,看起来真不错
4岁-洛阳—芸爸14:23:48
关于分床睡,心理学方面的建议是国内5岁后,国外2岁
这次讲座中也提到了5岁前要和父母睡,呵呵
管理-豆妈14:24:38
太好了,杜老师还留了一些时间给大家,有什么需要交流的,赶快小窗我吧,今天回答10个问题另外3个群的朋友,可以提交给直播员或在线的管理员
管理-豆妈14:28:24
第1个问题:
2岁-深圳-豆妈:我想问问给宝宝选绘本的原则,大框架,比如几大类,或者是否按年龄选?
(特邀)杜廼芳14:30:11
1.孩子喜欢看的;
2.年龄越低分类越细。
比如你的孩子2岁,绘本图片比较大,内容单纯,重复性强,色彩柔和等
管理-豆妈14:34:00
第2个问题:
不用这样给孩子讲。因为今天都是面对成人,想分享更多的信息。给孩子只需原汁原味的讲。至于成人自己,最好先以放松、欣赏的态度去看。看出多少是多少,每次可能看到的层次是不一样的。
管理-豆妈14:37:27
第3个问题:
阳光生活:我儿子比较喜欢听我讲,自己不太喜欢看,我很想引导他自己独自看,这种想法对吗?
(特邀)杜廼芳14:39:24
有研究结论,一般来说,孩子的听力在初二以前都强于他的阅读能力。所以孩子喜欢听你讲是很自然的事。小时候读的多,到时候,他自己会捧起书来读。
管理-豆妈14:40:05
第4个问题:
笑笑:我想问问内向的孩子多看些啥样的书
(特邀)杜廼芳14:41:22
首先,先不要急着给孩子定位成或内向或外向的性格;其次,阅读跟某种性格没有必然关系
管理-豆妈14:41:49
第5个问题:
dudu:老师能否推荐适合1岁1的小男孩看的绘本?
(特邀)杜廼芳14:43:05
给你个书目吧,供参考 "爱心树书目0-3岁部分.pdf"
管理-豆妈14:43:57
谢谢杜老师 其他问书目的朋友,一起参考哈。
第6个问题:
旅程:听了您的讲座,感觉这位作家的创作里总有“离开”,比如关键词里的交通工具,比如雪花。就像您所说的失去—寻找—重获,这类绘本是适合在孩子有这样的经历的时候看呢,还是平时就可以看呢?怎么去引导“重获”呢
(特邀)杜廼芳14:47:12
失去—寻找—重获……这些是贯穿在一生中的事情,有些事情无法预期。绘本也不是在某些特定阶段解决特定问题的“药物”。还是以平常心平静地读吧。还是自然一些好
管理-豆妈14:47:47
第7个问题:
简简单单的:我是从小就给女儿阅读,现在她平时给我对话,说着说着就加入自己的幻想,这样好吗
(特邀)杜廼芳14:49:47
你看,刚才的几本书,很多不都是在说想象吗?我们不是都希望孩子有想象力,创造力吗?
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
管理-豆妈14:50:20
第8个问题:
2.5岁-薇:我宝宝看绘本有兴趣的部份,他自己就会去模仿,后面的内容就不愿听了,像这样,需要打断他吗?还是让他继续听呢?
(特邀)杜廼芳14:51:47
孩子参与到故事中来了吧。耐心地让他模仿完,你再接着讲,也可以给他一些悬念,让他想知道结果。
管理-豆妈14:53:47
第9个问题:
开心一笑:我儿子时候自己看书,能看差不多四十分钟,有时翻的很慢,有时翻的很快,有时自己也大声读出来,有时内容是书里面的,有时不是,这种状况您怎么看呢?
(特邀)杜廼芳14:55:09
他不但读进去了,还能再创作呢
管理-豆妈14:55:21
谢谢杜老师。今天的第10个,也是最后一个问题:
4岁-山东-九棠妈:我家宝现在4岁整,一直也在读一些经典绘本,但是最近一段时期忽然对那些绘本没有兴趣,开始喜欢听连载故事,一本小矮人的连载故事很长230多页,现在已经要我讲到了160多页,而且还要求我再给他买同类数目的其他连载书,很纠结是该继续给他增加这类连载故事书还是引导读其他经典绘本?
(特邀)杜廼芳14:57:25
可以同时啊。就像人吃东西,不可能只吃一样,要营养均衡。但不可强制打断他的兴致。比如,事先跟他商量好,每次读连载故事半小时,再读一些其他的书。
管理-豆妈14:58:24
谢谢杜老师。还有朋友不断的小窗我。但是抱歉,已经整整两个小时了,杜老师讲得很辛苦我们下次有机会再请教吧
杜老师以后还要常来和我们聊的。
(特邀)杜廼芳14:59:01
其他问题请先收集在一起给我吧,有些问题我们以后也可以继续聊
2岁--鲁-轩妈15:00:04
我期待
(管理-豆妈15:00:25
是的。今天就到这里吧,让我们再次感谢杜老师的精彩讲座和回答
4岁-福建-青青15:01:36
非常感谢杜老师
5岁半杭州涛妈15:01:57
谢谢老师,很多问题正好我现在有碰到
3岁-包头-果果妈
谢谢杜老师,总之,今天的讲座不仅是对酒井老师的绘本有了了解,而且,对怎样讲绘本,怎样在平时面对孩子的一些情绪也有了一些体会。
(以下省略掌声鲜花无数)
(特邀)杜廼芳15:02:12
感谢大家的参与
是,好绘本总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启迪
管理-豆妈15:04:29
再次感谢杜老师
本资料禁止随意转载,转载需征得新阅读读书会管理团队及分享者本人同意,否则将自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讲座直播:新阅读群义工俊妈
实录整理:新阅读群义工豆妞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