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走进李奥尼的世界--撕纸拼贴画

标签:
转载 |
分类: 活动掠影 |
做这堂课的缘起,是爱心树绘本馆的朋友送来李欧.李奥尼的作品一大摞,让我能够很痛快地把一位图画书作者作品一次看个够。李奥尼,我们都熟悉,他的《小黄和小蓝》《小黑鱼》脍炙人口,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房子》《田鼠阿佛》《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鱼就是鱼》《鳄鱼哥尼流》等等等等,都很美很好有趣。鸟看到这位四届凯迪克奖得主的创作手法非常丰富多样,而很多方法其实很容易让小朋友上手,比如说做肌理效果,比如说剪纸或撕纸拼贴,这让我动念起意,设计一堂课:用讲故事的方法带孩子们进入李奥尼的世界,用他最常用的撕纸拼贴手法创作出自己的创意画。
那啥,说干就干。这堂课需要动用的工具很简单,就是一些旧画报杂志,胶棒,大白纸,三样足矣,连剪刀都不用(我自己做实验的时候有用剪刀,后来发现还是让孩子们直接上手撕纸,过程更放得开,贴出来的更生动)。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样工具:嘴,用来讲故事的嘴。我们把李奥尼的书摆了一桌子,让孩子们挑选,想听哪个,就讲哪个。嗓子当然辛苦,不过连续马拉松式地讲一位作者的作品是种很不一样的体验,会发现他在不同的书里传达了相同的意见,亦即作者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
李欧.李奥尼49岁以前都在做平面设计,艺术方面涉猎极广,就是没画过图画书。49岁那年为了在火车上哄孩子,随手撕下几片带颜色的小纸片,随口给孩子们讲小黄和小蓝怎么怎么是好朋友,怎么怎么一起玩,信手拈来的偶然成就了他人生的第一本图画书,从此“开创了一个绘本的新时代”。我一向喜欢这种广博和通达的人,以实际行动证明人的潜能无限。如果我们经常听到抱怨说“中国出不了大师”,那是因为大师的自我建设之路从来也不在学院中,不在体制中,不在社会惯性思维中。我们需要打开头脑里自由创想的那扇门,同时还向各个方向打开窗户,允许不同的风景进入视线。
鸟老师做汉苗以来,经常感慨孩子们呈现出的大师气质,但这种“小大师”一般都不稳定,呈散漫流淌状态。在孩子们没有被大教育规范掉以前,帮他们把不自觉的艺术感觉转变成体内蓬勃的生命力,是创想教育应该做的事。若我们在每堂课上打开思维,可能就有一点点,一小滴自觉性进入到血液里,令你茁壮。未来是未来的事,谁知道能不能出大师,且不去管他,至少创想是目前眼下快乐的源泉,这是实实在在的!
相信李奥尼老爷子若活着,会同意我的话。
第一个故事:有一只鳄鱼,孵出来就只会直挺挺站着……
鳄鱼哥尼流学了好多新本事。
《鱼就是鱼》,鸟就是鸟。
演示一下,拼贴真的很简单。
故事听完了,我们开工吧。
据说是奶奶教的大喜字。
蜗牛也能把壳搞成这样。
从杂志上撕点小纸片,鸟老师演示小黄和小蓝是怎么诞生的。
小蓝和小黄变成小花了。
作品都展示一下。
小黑姐姐来贴一只李奥尼的变色龙(《自己的颜色》)。
在杂志上寻找不同的颜色,撕下来。
地面用马赛克工艺,虽然麻烦点,效果真不错!
下午的小朋友,我们来讲李奥尼。
演示,贴只小老鼠。
开讲了。
小小的房子够不够住呢?
为什么又看这边了?因为鸟老师老是游移不定。
这个小朋友要听着本,那个小朋友要听那本,怎么办?同时讲两本吧。
都是小老鼠的故事,这本讲一页,那本讲一页。
过程很有趣,李奥尼的作品最后要传达的意思其实很统一,所以并没有讲乱。
鸟老师从小就以眼睛大闻名乡里的。
看到小黑姐姐的变色龙,不得不大大地哇塞一声。
可爱的后脑勺儿。
累了就撒撒娇吧。
插曲:忽然间疾风骤雨,非常爽哉。甘伯伯的船在避雨。
创作是件很辛苦的事。
余兴节目,还是讲图画书。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