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题研究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课题研究 |
http://s12/middle/66ec9456g84b721b3245b&690
2006年10月,我校参加了“十一五”全国教育协会国家级重点课题《中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的现状与发展研究》的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结合我校班主任工作的现状,我们进行了科学的选题,最终确立了我校的子课题《班主任专业素养与提高班主任情智能力的研究》。几年来,在县教育局德育科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大胆探索,不断实践,课题研究稳步推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精心准备,做实课题的启动工作
我们课题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素养,打造一支理论素养高,实际工作能力强的科研型、智慧型的班主任队伍,全面提升我校的德育工作,实现以德治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
为此,在课题组筹备之初,我校就确立了以下几项工作:成立组织、建立制度、调查研究、制定方案、明确分工、建立课题组研究管理档案、分中小学确立研究内容及研究计划。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开题报告课题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内容方法等。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课题组组长,学校主管德育的副校长、德育主任、优秀班主任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精心撰写了课题开题报告、实施方案,正是由于我们的精心准备,我校的课题顺利完成了课题的论证,申报,开题,为课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学习提高,保证课题的深入开展
为使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序的开展,注重理论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贵在学习、旨在提高、重在反思,但由于我校是中小学为一体,班主任队伍年龄跨度大,而班主任工作又是学校中最复杂,最繁重的工作,能让班主任真正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使年老班主任由经验型转变为科研型;使年轻班主任成长为智慧型的班主任是我校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为教师创造学习、发展的机会,搭建展示的平台成为工作的重点。三年来,我校始终坚持每周二下午七八节课作为班主任进行理论学习、交流的时间。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为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班主任提供帮助。学校购买了大量的书籍、资料在学校图书馆中专门组建成立了班主任专栏,为全体班主任提供必要的精神食粮。同时,我们要求班主任在学习中做到理论学习与撰写随笔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摘抄笔记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学校德育处定期检查学习的情况并将其纳入班主任考核当中。让全体班主任能适应教育对象变化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使他们明确理论学习不仅是课题研究的需要,更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条件。真正认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必须走科研之路。
通过有利的组织和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全体班主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坚持每周撰写一篇学习心得,每月撰写一篇学习反思,每学期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德育论文或个案,每学年组织一次高水平的班主任论坛或演讲比赛等等。在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安排部分班主任外出学习。除参加本市、本县的学习考察外,先后派出25名班主任赴北京、盘锦、杜郎口等地学习观摩。让班主任身临其境切身感受到名校的班级管理经验,聆听一些教育专家的话语,感悟现代教育的理念。回校后第一时间进行归纳总结撰写学习报告,在全体班主任会议进行上交流,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提升全校班主任的业务素质。使他们的视野更开阔、理论更充实、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高涨、目标更明确、工作更科学。
三、分工中抓活动,合作中抓交流
我们紧密结合课题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重点,结合我们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特点,注重突出了“情”和“智”,“情”即班主任的感情投入,“智”即班主任的智慧运用。
对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我们提出:班主任既要有慈母般的细致关怀,又要有严父的指导教育,这种角色的发挥要恰到好处,情感投入过多会娇惯学生,过分严历会使学生与老师产生距离。我们课题组的小学班主任在研究实践中用理论指导实践,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三年下来,这些班主任都成了孩子们的“知心姐姐”、“放心哥哥”。班主任老师深有感触地在论文中写道:“小学生的情感最纯、最真,纯真的让你不敢在他们面前有一丝一豪的世俗……我爱这些孩子,是他们让我也变得更真实了!”
让孩子们真正懂得老师是关爱自己,班主任就必付出真情。例如,五年级有一个男生写了一封“情书”给了前面的一个女生,正好让科任老师发现,老师把这“信”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一看信中的语言,绝对不是出自小学生之手,他不知在哪抄来的了,于是她想,不能因此大张声势,最好先“冷处理”,观察这两个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情况,可两天过去了,兴许是那两个学生因事情暴露而害怕,还是别的什么,他们都很认真的学习,有时会偷偷地瞄上老师一眼。又过了一天,班主任在操场活动休息期间,向那个男生问起此事,那个男生吱唔着说是从书上抄来的,觉得有意思就给那个女生。被老师发现后心里一直很害怕……,班主任笑着拍着他的肩膀说:“孩子,这样的事,可不能再有了,你们还小,情啊、爱呀,等以后大了再谈,我之所以没有告诉家长,也没惊动你们,是怕给你带来不应有的麻烦和伤害,永运保持好自己童真的心灵,专心学习,别分神啊!”男生听了很诚恳地说:“我再也不做这些事了!”从此之后,男生学习更努力了,把自己的日记也给班主任看,期末考试成绩比以前提高了一大截。他高兴,班主任更欣慰,一件有可能引起哄动的事就这样在班主任老师春风化雨般的教育下烟消云散了。这是用真情去打动学生,让学生懂得老师是真心地关爱着自己的一个案例。
中学老师在管理中,以前都爱犯急躁情绪,对于那些“问题学生”,往往压不住火气,不是严厉斥责,就是叫家长。我们课题组的中学班主任们开始尝试用“智”来处理这些学生。他们深入研究分析这些学生的特点,积极寻找了最佳“切入点”,适时地运用智慧去引领学生从迷惘中走出来。
有一个这样的案例:一个学生常常偷去网吧,家长、老师没有办法。他的班主任从学生那里得到了他的QQ号,于是也上网,几天下来,那个男生知道了和他“对着干”的“强手”原来是他的班主任,于是课下主动找到了老师,从开始谈论游戏,到后来谈人生、谈前途,最后谈到了学习,这样一步一步把一个迷途的羔羊引出低谷,走向了阳光。如今这个学生已上了高中。他在给他的班主任的短信中说:“如果不是您,我恐怕会像街上所有不良青年一样啦!衷心地谢谢您老师!”
班主任们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每学期结束时都有许多典型案例,我们都分门别类地进收集。这些成功案例都是在每周的班主任工作交流会上先由班主任口述,再经过大家出谋划策支招,最后得以成功的,所以说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我们课题组除每周的例行会议之外,还有每月一次的大讨论。在这样的大讨论中,确定我们课题今后的工作内容,制定新的工作目标,并及时总结调查,写成报告存档。调查问卷是检验我们课题实施情况的最好方法。为此,我们每学期开始和学期结束都要进行,调查问卷事先经课题组成员讨论,确定调查问题,然后下发到实施课题实验和暂时没有实施课题研究的班级中。每次将调查问卷收上来,先由部分成员对问卷予以归纳、统计、总结,然后再向大家宣布调查结果,针对问卷中产生的问题,我们有的放矢地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这样四年下来,收获颇丰,一部分班主任由此写成了科研论文,大部分班主任在这样的研究实践分析总结中,整体素质均在提高,成为了我们课题目标所期望的智慧型、科研型班主任,向班主任专业化道路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经过三年的课题研究、探索实践,我们模范学校全体班主任的整体素质、业务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全校中小学生的精神面貌、礼仪常规、学习风气及成绩均得以大幅度提升。学校德育处的各项工作都能顺利推行,全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一、班主任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
三年来,我校召开的班主任工作会议大大小小大约有一百三十多次,几乎每周都要有一次的班主任学习、交流、展示的时间,通过专业理论的学习,工作经验的交流、研究方案的展示,使得各层次的班主任人员素质都能达到了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老班主任把多年来管理学生的经验、教训传授给新的班主任;新班主任把他们新的教育理念展示出来。通过大胆探索、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老班主任也得以吸收了新鲜养分,这样的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结合,迸发出了无穷的激情和能量。
其实,我校的各位班主任及其他课任老师,不光是在每周的例会上研究、交流班级管理经验,他们在平时课余时间,甚至下班回到了家里,主要的话题基本都是有关班主任“情智”能力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如何运用“情”如何使用“智”,这是一个因班、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很微妙的问题。有可能一种方法,对A学生行之有效,而放到了B学生身上就行不通,因此,老师每天这方面的话题是日新月异,这样不断探索的结果是每位班主任的心中都“千条妙计”,针对不同的学生任何突发事件都应付自如,游刃有余。班主任们风趣的说:“这样的课题研究应该有。”
如今,我们模范学校无论哪位班主任手中都有自己专业性论文1-2篇,有的甚至多达5-6篇。至今,我校先后有13篇论文,在全国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的论文评选中分获国家级二、三等奖,11篇论文在天津市德育学术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评选中获得市级二、三等奖。不管问及哪位班主任,他们都会像数家珍似的讲自己在班级及管理上的所得及乐趣,他们再也不因调皮捣蛋学生而一筹莫展了;再也不因“问题学校”而连声叹息了;再也不因工作繁杂而叫苦连天了,他们真正从这次课题研究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术能力,提高了工作水平,尝到了乐趣。
二、学生面貌大为改观
从前模范学校的学生由于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又来自不同的区域,可谓参差不齐,极难管理,好多班主任都使出全身解数,仍收效甚微,急得他们是口舌生疮,苦不堪言,有些班主任坚持了一个学期之后,便向领导提出辞呈,只愿清静地教几堂课,不再担任这受累不讨好的苦差事了。
自从我校开始了这项课题研究,各位班主任开始还将信将疑,渐渐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他们尝试着运用这种“情智”结合法来接近、关心、管理学生。发现真的有所好转。学生们也都从开始的和班主任“势不两立”,慢慢地愿意接近班主任了,愿意把心里话和班认行吐露了。学生们觉得他们的老师、班主任既有父母般的关爱,又有非常机智、灵活方法,可以让那些“调皮大王”、“小皇帝”、“小公主”们无计可施,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的形象越来越高大,心态上的转变带来行动上的改观。王霞、刘苑、王月彬、李依然、张雅然、孙英震、阳优司、郑昱彤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刘君妍被评为天津市突出进步生;郑昱彤获旅港同乡奖励学生。
如今,模范学校的学生们校服整齐,语言文明,行为得体,再也没有大手花钱,请客送礼的了,再也没有打仗骂街的了,再也没有逃学去网吧的了……。不仅在班里,就是在校园中也听不到大喊大叫的喧哗众取宠声。因为他们记住了班主任老师的话:“模范学校的学生要对得起‘模范’两个字,我们要时时处处起模范作用,坚决不给模范抹黑,要为模范争光,为自己是模范学生而骄傲、自豪。”
发生这样大的转变,当然得益于这项课题研究,是课题组的全体成员经过辛苦的四年,用“情”温暖、感染了学生,用“爱”体贴、关心学生,用“智”激励、调动了学生的结果。
三、德育工作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以前德育处或校长办公室经常是在处理学生间的纠纷,不是打架斗殴,就是逃学去网吧,老师急,家长气,主任、校长更是大发雷霆。
随着课题研究的一步步稳定进行,德育处的校长室里的学生或家长在减少,到如今,一个月或一学学期都很少有学生因违纪违规而被送到这两个地方了。主任和校长等领导人员都大为感叹,班主任的课题研究、实验成果真是行之有效啊!
以前,学校或德育处布置一项工作,很难推行得下去,不是老师、班主任不配合,而是学生们不愿意去做,比如参加社区劳动,班主任一宣布这活动,学生们就嚷嚷开了:“我们到学校来是学知识的,不是来干活的……”结果家长也跟着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不让自己的孩子参加,有的家长说,让我们出钱雇人也行啊,我们家孩子干不了那活,也不能干那活……
如今,我们每学期的几次活动,如到街上擦洗护栏,去田野远足,为灾区捐款等,我们学校的这些“娇生惯养”的学生们没有一个不参加的,我们学校的各项活动在全县各级各类的评比中均获得了上级领导的好评。三年来被评为县级三好班集体15个、校级三好班集体23个、校级突出进步班集体2个。模范学校真真正正地为全县中小学校树起了模范的榜样。学校先后被评为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示范单位、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示范单位、天津市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学校、天津市中小学法制教育先进单位、天津市优秀家长学校。2009年被评为首批天津市现代化达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