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个人感悟 |
http://s14/middle/66ec9456h8bc76ec01aad&690
八、中高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①
在中年级识字教学中,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帮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重点培养预习的能力。如低年级的识字预习,是学生“读、画、说”等口头或动手作业占多数;到了中年级段,识字预习就可以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动脑思考。写出生字的音序、音节、部首、找出课文中的词再扩两个词,这是全班同学都必须做到的,而字的解释以及课文中词的解释只要求有能力的学生做。 这可以促使学生自主的有意识有目标的去分析字形,既记住了字词,又可让学生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对字的音、形、义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这种自主学习所取得的效果是单靠四十分钟来学习所远远不能及的。
②课上检查,记忆生字。
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纠正一些读音,让学生读一读。难写的字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个字,或者是你认为哪个字难写提醒提醒大家?
对于课上检查生字词的形式,使我想起了很成功的一个案例,也是值得我们去从多个角度剖析的案例。《月光曲》。课前谈话后,教师就让学生听写了“传说、谱写、蜡烛、茅屋、盲姑娘、琴键、清幽”,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还强调了“蜡”字的偏旁,“键”字的笔顺,识字教学走得很扎实。接下来,他利用了字典中的解释,来理解“清幽”的“幽”的意思。这样的识字教学,教师兼顾了生字的音、形、义。接着,让学生选用刚才听写的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一段话,这样把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了。
(二)高年级 由零碎到整合——引导学生在运用中识字
一般来说,生字在课文中是分散的,如果把生字抽取出来逐一学习,不仅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费时低效。把零散的生字整合在一段话中,学生的识字便成了扫除阅读障碍的过程;而且有了语境的支撑,学生的识字过程成了有意义的识记,更容易在相应的语境中复苏。再利用它们在文中的意义联系,可以牵一带二,相互增益。
识字教学不宜零打碎敲,应注重整合,编写词串也好,编写语段也好,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语境。
3、联系上下文,在课文中品读字、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