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14-03-17 15:34:46)数学课标要求:课堂上要转变教师的观点,转换角色,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学生的导演,伴奏,充分相信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及时间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索,去实践。使每个孩子能主动地去学习,有思考的余地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一共有几只小鸡吃食?(6十4=10)
(2)左盘吃食的小鸡比右盘少几只?(6-4=2)
(3)一共有10只小鸡吃食,左盘4只,右盘有几只?(10-4=6)
其中,提出第1、2、3个问题的学生人数依次递减,也有极个别的学生提出其它问题,共提问题6个,有两个错误。我再顺水推舟引入新课。这个情境使学生发现了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反映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这样一个道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主动学习
2.设置合理科学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沿着健康轨道开展竞争。在学习上学生不仅要赛知识、技能,还要赛习惯、意志力,赛学习方法,赛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独创性,赛语言的表达是否流利、简洁、完整、准确。教师不应将考试的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经历了艰苦努力,取得了进步,对他们,教师也应给予肯定和赞扬;对取得同样高的分数的学生,教师则要评比谁的方法更优越,谁的解题思路更简捷,从而让他们朝着更高的标准努力。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现代教育观念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起引导作用。学生要学好数学,掌握知识,必须依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去认真学习。许多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学科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的个人魅力。
中国有句成语叫“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会连带到他有关的事物.同样,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就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教育力量,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差生,他们由于成绩差,长期被自卑所困扰,所以应当对他们要更多地关心他们,使他们的心理保持平衡.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因此,我们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时候,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做到“从教师走向学生”,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