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及评析
(2010-04-27 15:05:09)
标签:
杂谈 |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及评析
靖江市城西小学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1页上的例题、试一试及第62页上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讨论探索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直观的摆放,引发探究新的解题方法,列出减法算式求两数相差多少。
教学准备:
一袋红花片,一袋蓝花片。
设计思路:
本课学生在学习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这一内容前,已熟练掌握了简单的减法计算,理解了减法的意义。初步具有了用一一对应的形式排列,直观地比出两种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多几个、少几个的经验。本课着重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逐步抽象出求两数相差多少的计算方法,及能用学到的本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纵观全课,基本上做到了“帮”——“扶”——“放”的过程,如:学生经历了例题和试一试的学习,对这一类问题有了较好的认识并能用完整、科学、规范的语言表达。因此,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我放手让孩子去讲,孩子是主角,在这样的一种合作中,所有的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孩子们经历了思维的外化,是一种更高程度的学习,并且实现了强帮弱,所有的孩子共同进步,使学生能较顺利的完成此课的学习任务。在教学媒体的使用上,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产生较浓的学习兴趣,能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评析:游戏是低年级最喜欢的活动方式。这样的导入设计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新的知识。〕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情境,呈现问题
多媒体播放小红和小明的对话。
小红:“我抓一把蓝花片有8个。”
小明:“我抓一把红花片有13个。”
提问:哪一种花片抓得多?多多少个呢?
2、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启发:怎样才能知道哪一种花片多,多少个呢?(学生可能想到:把他们抓出的红花片和蓝花片数一数,再比一比;把红花片和蓝花片排一排,再比一比等方法)
提问:用哪种方法能使我们很清楚地看出,哪一种花片多,多少个呢?(先把花片排一排,再比较)
谈话:请小朋友就用这样的方法,把红花片和蓝花片排一排,并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得到的结果。
学生拿出红花片与蓝花片排一排,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反馈:你是怎样排的?(一个对着一个)结果怎样?(指名演示排花片的过程,并说一说比较的结果)
〔评析:这一教学片断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感知“一一对应”这一数学思想的基础上,直观地找出谁比谁多,多多少,体会“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中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提问: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还可以怎么说?(蓝花片比红花片少5个)
指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与蓝花片比红花片少5个这两句话只是说法不同,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
谈话:小朋友们都很会动脑筋,用摆花片的方法得出了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那如果红花片与蓝花片有很多很多,我们也用这种摆一摆、排一排的方法方便吗?那怎么办呢?(列式计算)
讨论:怎样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 (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就是求13个比8个多多少个,也就是从13个里去掉8个。)
提问:怎样列式?(板书:13-8=5(个))
指出: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可以用减法计算。
提问:你知道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吗?算式怎么列?(13-8=5)
再问:为什么两个问题的算式都是13-8=5呀?(引导学生体会: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与求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这两句话只是问法不同,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
〔评析: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到有时不需要再用“排一排”、“比一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巧妙的设计自然引导学生想到要用“计算”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理解悟出了计算方法,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
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我们都是用减法,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3、学生游戏,感悟算法
(1)每人自己抓一把花片,和同桌比一比,谁抓得多?多几个?(学生游戏,指定一组交流)
(2)让两个不同桌的学生比一比:你抓了几个?你呢?谁抓得多?多几个?(学生回答)
提问:没见你们放在一起排一排啊,你们是怎么知道多的个数的?(学生说出减法算式,教师板书)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评析:让学生通过抓画片的游戏,相互比多或比少,要求列出算式,集体交流,使学生再次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运用新知,引导推理
谈话:玩花片的游戏结束了,小朋友玩得开心吗?接下来老师带你们去参观学校的合唱队,好不好?
课件出示试一试
谈话:瞧!他们排练得多认真呀?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提问:你会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吗?(学生口答算式:24-20=4)说说算式各部分的意思,再次感悟: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就是求24比20多几?
三、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 “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 让我们再去学校图书馆瞧瞧吧!(出示图)
(1) 让学生说出从图中知道了哪两个信息?萝卜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问题?
(2)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3) 交流: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4) 提问:题目中的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评析:计算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具体的问题,在具体的情景中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两种不同问法需要同一算式解答,进一步强化了对“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法的理解〕
2、“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最后再让我们去学校兴趣小组去看看吧!
出示两个小朋友对话的情境。
(1)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不同的问题。
(2) 提问:你会列式解答这些问题吗?
(3) 交流: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4) 提问:这些问题都用什么算式来解答?
3、 “想想做做”第1题。
(1) 让学生说一说图意,找出条件和问题。
(2) 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
(3) 学生列式解答。
4、 “想想做做”第3题。
(1) 让学生用三句话说一说题意。
(2)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3) 交流。你是怎么算的?怎样想的?
(4) 这道题的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小结:虽然提出的问题不同,但都是求的什么?(都是求小兔和小熊跳绳的下数相差多少)
四、 开放练习,学会运用
小黑板出示每个小组得五角星的情况: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提问:哪组得的☆最多,你会不会从中任选两个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然后进行解答?(同桌相互交流)
〔评析:在学生初步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五、总结评价,应用拓展
提问: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新本领?生活中有许多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你能举些例子吗?
〔评析:让学生举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从“生活中有数学”发展到“在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到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