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观课报告
(2019-08-07 10:27:09)分类: 教学研究 |
九山镇宋王庄小学
今年远程研修,我观评课的内容是罗庄区傅庄街道中心小学张慧老师执教的《要使你在野外迷了路》、蒙阴县桃墟镇中心学校王晶晶老师执教的《青蛙卖泥塘》和沂南县孟良崮实验学校宋雯雯老师执教的《小马过河》三篇二年级下册课文。三位老师优秀的课例,精彩的课堂,巧妙合理的教学设计,让我深受启发。
在这三节优课教学中,三位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都非常注重创设情景,在学习中开展多种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活力四射。特别是三位老师都倡导以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尽量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将生活和书本知识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理念。我深切体会到老师们的这些优点,是我必须汲取的知识、经验。
但我最有感触的还是宋雯雯老师执教的《小马过河》课例,《小马过河》是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马要过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浅。小马问老牛,老牛认为过得去;小马问松鼠,松鼠认为过不去。最后在老马的鼓励下,小马大胆去尝试,终于过了河。故事叙述了小马为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对岸磨坊去,三次来到河边的不同表现及不同结果,从中领悟遇事要“开动脑筋,敢于尝试”的道理。
本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篇幅较长,涉及的事物也多,蕴含哲理深刻,要成功完成教学目标,突破课文的重难点是不容易的。但宋雯雯老师却能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达成了教学目标。
宋老师的《小马过河》这堂课,通过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完成了教学重点,发挥想象力,进行语言训练,突破了教学难点,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有效结合。在教学中,能引导孩子品读重点词语、句段,通过抓关键词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从而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具体来说,宋老师的这堂课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体会人物的各种“说”。在教学中,宋老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对话,揣摩人物的说话语气,进而深入文本感悟课文内容。如“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宋老师引导学生做动作演示刚没小腿,感受“水很浅”,指导学生读出老牛说这句话时很肯定很干脆的。“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淹死的!”松鼠说这句话时也是很肯定的。
二、抓关键词句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在教学时,能注重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指导朗读。如“(松鼠)拦住他大叫”,让学生感受松鼠在看到小马将要过河时那种着急、紧张的心情。接下来,“小马吃惊地问”,宋老师先让学生做吃惊的表情,再让学生眼睛睁得圆圆地问松鼠——,嘴巴张得大大地问松鼠——,感受小马内心的疑惑。
三、朗读形式多样,读中感悟。在教学中,宋老师紧扣住这些关键语句,将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所蕴含的道理。课堂中,朗读形式多样,有指名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角色朗读等。如在学习小马被一条小河挡住去路,感到为难时,能让学生设想现在你就是这匹小马,读读这几句话,感受小马的为难。这一问题的设定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为难的内涵,有进行了朗读指导,可谓一举两得。
四、拓展延伸,深化感悟。学习完这篇课文后,宋老师适时让学生就本篇文章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的自由表达中,完整地阐释出了本文所要说明的道理:别人说的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宋老师引导阅读语文主题丛书2中的《搬房子,还是搬树》,在读中学生进一步明白了生活中总会遇到为难的事,但方法总比困难多,有时换一种眼光看待问题,很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