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鞋》

(2018-12-09 08:15:37)
分类: 教学案例
http://s5/bmiddle/001SQEWezy7q0wuEiRCe4&690

【课型】群文阅读课

【阅读目标】

1.通过例文的学习,运用例文学习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在对比阅读中领悟几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通过借助具体事例,学习对环境和人物语言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阅读准备】阅读文章提前发给学生,进行初步阅读,扫清阅读障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阅读过程】

 一、明确内容,回顾方法

1.找寻学习的“指南针”——归纳学法

这些人物的事迹真感人,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学懂呢?请同学们回顾我们学习《桥》这篇课文的方法,并归纳。
   2.指名交流归纳学习方法如下:

(1)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2)入情入境地读并批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悟表达方法,模仿说与写。

二、依法阅读,体悟情感

1.根据学案自学。要求:针对关键内容、重点词句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整理自己的主要观点。然后与同伴交流讨论自己的阅读收获。

 学习项目

具体要求

默读:概括内容

1.《再见了,亲人》写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2.《金色的鱼钩》和《七根火柴》分别讲了一件什么事?

3.《鞋》寥寥数语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批注:理解感悟

1.《再见了,亲人》哪位亲人的事例给你的感受最深,请在旁边进行批注。

2. 从《金色的鱼钩》中画出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3.《七根火柴》中请你抓住印象最深的一两处写批注。

积累:丰富语言

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背一背。

2.集体交流,分享感悟。

1)提出交流的要求:课文内容的交流,要简练。

2)教师依据学案交流,并适时点拨。

例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学生抓住“大娘、小金花、大嫂”来谈都可以。《金色的鱼钩》引导学生通过抓住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交流感悟。交流后,让学生理解 “金色的鱼钩”真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七根火柴》中七根火柴的意义何在?《鞋》引导学生交流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自己的意料?在这些出乎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

(3)丰富语言积累:课外能在你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甚至熟能成诵。

3.小结提升。

三、对比阅读,领悟表达

 

表达上的共同点

表达上的不同点

《再见了,亲人》

《金色的鱼钩》

《七根火柴》

《鞋》

 

 

 四、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安排课外时间阅读语文主题丛书中的《回眸感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