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康德:人类的认识主要有三个来源

(2017-05-18 09:15:12)
       康德是西方哲学历史长河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有人说,康德哲学是个蓄水池,他以前的哲学流派、哲学观点都流进他的池里做个汇总分析,他以后的西方哲学都从这个池子里流出,奔涌开来,流向远方。所以远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近到卢梭和休谟,都对他产生重大影响,康德说他一开始深受大陆理性主义的影响,其哲学观点是属于莱布尼兹--沃尔夫体系的,“是休谟打碎了我的独断论迷梦”,是休谟对认识的来源、知识的根据的质疑,使得理性主义的哲学和自然科学面临着全面危机,康德要拯救它们。康德写了《纯粹理性批判》为认识找起源、划边界,康德还写了《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为道德和信仰、为意志和情感留地盘。康德哲学是“人的哲学”,康德通过三大批判,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能够知道什么”、“我们应当做些什么”以及“我们可以希望什么”这三个终极问题,并通过对哲学的重建,力图去回答“人是什么”,为未来形而上学奠定基础。康德用德文写作,从而结束了哲学的拉丁文时代,使德语成为一种哲学语言,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时代,一直影响到今天。
       前面说了,康德的三大批判主要是回答三大问题,其实这也构成了康德哲学体系的三大部分:认识论、道德论和美学(美感论)。“人类的认识主要有三个来源”的观点是出自于他的认识论部分。
       康德认为,人的认识开始于感觉经验但并不因此都是从经验中发源的。经验主义的休谟认为人们只能知道其感知的,至于概念的产生只是因果性联系、习惯性联想,我们的知识只是一些或然性结论,不能证明是真还是假,从而导致怀疑论。独断主义的莱布尼茨认为,人的理性本身具有一种天赋的原则和永恒的法则,它们早已作为一种必然的关系潜在于人的感觉经验中,理智对感觉经验的反省就可以意识到它们,从而得到普遍和必然性的真理(直觉上为真——这个结论太简单独断)。为了区别于经验主义和独断论,回击怀疑论,康德认为人类的认识主要有三个来源。他在《纯粹理性批判》的“纯粹知性概念的先验演绎”一节中提出,“有三个本源的来源(心灵的三种才能或者能力)都包含有一切经验的可能性条件,并且本身都不能从任何别的内心能力中派生出来,这就是感官、想象力和统觉。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这三种能力进行综合发挥作用,即直观中领会的综合、想象中的再生的综合和概念中认定的综合。从领悟到想象再到概念,这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感性直观的材料越来越集中,最初被领悟力综合为相互连接的许多表象,这些形形色色的表象又被想象力综合为可以在不同时间和空间里出现的具有同一性的各种表象最后,这些各种表象被概念综合为统一的对象。经过这三种综合作用,具有客观性的知识就形成了。
       问题是,怎么断定此知识具有客观性,康德说,一切必然性任何时候都是以某种先验的条件为基础的,所以在对我们一切直观杂多的综合中,或者在对一般客体概念的综合中,乃至于在对一切经验对象的综合中都必须找到意识统一性的先验基础。由于康德在此之前已经建立先验的感性直观形式(时间和空间)、先验的逻辑系统(四大类十二项的范畴表),一方面,知识是在人的感性和知性中由主体的先验的时空形式和范畴概念提供的,不受外在经验的或然性干扰,所以是确定的;另一方面看,通过感性直观,外部杂多被设定在先天能力的时空框架内,形成经验对象或者叫表象出来,然后心灵能力依照先验的范畴对外在感觉材料的孤立、混乱、个别、偶然性进行积极构造使其具有内在联系的和普遍规律性的认识,这是一种先验演绎。现在这个先验演绎不是别的,正是先验的统觉,或者说,先验的统觉是以上这三种综合的根源。康德以笛卡尔的著名观点为例:“我思”作为先验统觉,所谓“统觉”,就是把形形色色的直观材料统一为一个概念的综合能力。“我思故我在”,“我思”必须能够伴随我的一切表象,不能被我思考的东西就不能在我里面被表象出来,所以统觉的统一性即自我意识的统一性,它是人类知识的最高原则,是知识的核心和出发点。自我意识的统一性又是客观统一性,因为一切被我意识的表象都按某种普遍必然的方式被联结到一起。“知识”就是人类自己的知性作用于客观对象而后形成的带有必然而普遍性质的经验。
       通过康德以上的观点,我们可以再从一个角度理解这三个综合:(1)通过感官对杂多的先天概观;(2)通过想象力对这种杂多的综合;(3)最后通过本源的统觉对这种综合的统一。”感官、想象力和统觉,康德又把这三种心灵的能力称为自发性(先验的、不受外界经验干扰的)的三重综合基础,康德指出,将表象的杂多在时空中予以贯通和概括就是领会的综合;将已经消失的表象通过内感官进行综合,就是想象再生的综合;这一综合是一切经验的可能性的基础。概念中认定的综合是把直观到的表象与再生出的表象都结合在一个表象中的意识,这种综合就需要概念、判断的参与,通过一定的范畴表达出来,具有普遍和必然的性质。
       至此,我们便可以看出康德所揭示的 “构造知识”的过程了:心灵有三种能力——感性、想象力和统觉,通过这三种能力的综合作用,就形成了关于对象的知识,即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客观知识。“有三种主观的认识来源是一般经验的可能性和经验对象的知识建立于其上的:感官、想象力和统觉;它们每一个都可以被看作经验性的,即在它应用于给予的现象上时来考察它,但它们也全都是本身使这种经验性的运用成为可能的先天要素和基础。感官把现象经验性地展示在知觉中,想象力把现象经验性地展示在联想(和再生)中,统觉则将之展示在对这些再生的表象与它们借以被给予出来的那些现象之同一性的经验性意识中,因而展示在认定中。”(《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  人民出版社2004版 第124—125页)
       整个《纯粹理性批判》就是一部认识论的生物学系统,就像康德在第一卷“概念分析论”中所说:在本书中,我们将把纯粹概念一直追踪到它们在人类知性中最初的胚胎和禀赋,在其中如何做好准备,直到最终由于经验的机缘而被发展出来,最后摆脱它所依附的经验性条件,破土而出,而呈现在其纯净中。正是由于康德对认识过程的细腻揭示,不像怀疑论和独断论那样简单化地认定,从而使得人们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认识及其过程的神奇和力量,更加激起对理性、对知识、对心灵的追求和敬重,从而使得西方文明中的理性哲思、科学精神和质疑批判等珍贵的品质积淀下来,不断得到弘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