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构成物质的微粒》第一课时说课稿

(2010-04-07 12:45:56)
标签:

杂谈

 

我说课的内容是: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节内容分四课时授完,我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分子的概念及性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基础上,由宏观的世界转向微观的世界的开端,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它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以后学习化学方程式,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起着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等微小粒子构成,初步理解分子的概念。

2、了解分子的特性

(2)能力目标

能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和模拟微观粒子运动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3.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分子概念的建立

难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初学物质的构成,学生难以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因此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分析

由于本节概念比较抽象,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微观概念,对分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他们缺乏准确的内容表象,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概念是较为困难,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创设情景

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及香水在教室中扩散提出,引发思考

第二、辅助教学

采用分子结构模型让学生把微观粒子形象化,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三、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利用图片把同学们带进一个物质世界。物质究竟是由什么构成,引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和兴趣,接着从分析学生熟悉的水蒸发,花丛中闻到花香, 香水在教室中扩散等现象提出问题,确定物质是由分子等微小粒子构成观点,然后再展示出我们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苯分子图像,以及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最小的汉字图像中国,这样用事实来说话,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分子的真实存在, 物质是由微小粒子——分子等构成。

(二)启发诱导,探索新知。

1.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提出问题: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为什么水能看得见而水分子看不见?那是因为分子很小是否有质量和体积?请同学阅读知识视窗“分子有多大?”得出第一个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2)分子处在不断的运动中

从课堂开始闻到的香水味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本节教材中安排的“活动与探究”,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会一种研究的方法——对比实验的探究方法。通过对实验观察,引发学生以疑导思以思求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使理论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解释一些熟悉的生活现象,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会晾干,为什么走道花园会闻到花香等,盛放敞口容器中的水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为什么?得出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3)分子之间有间隙

通过压缩分别装空气和水的注射器,让学生感受,得出分子之间有间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