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1潮涌面前,诗评家的坚守与策畧
(2025-05-21 18:35:54)| 分类: 诗论 |
在A1潮涌面前,诗评家的坚守与策畧
苗雨时
当今,处于人工智能时代,诗歌评论面临着比A1诗歌更大的危机和挑战。时下,AI诗歌还比不过真正的有创造力的个性化诗人。但A1诗评却远超出多数诗歌评论者,其理论框架高、广、深,一般为人们所不及。尤其是个别诗作的文本细读,准确、精当,更使一些诗评家无话可说。我从事诗歌评论写作四十余年,如今面对AI诗评,也感到力有不逮,却又心存不甘。
对于AI写作的技术生成,我是有一定程度的理解的。在2024年《诗选刊》第9期上,曾发表一篇论文《从符号诗学视域看AI写作的生成及其前景》。我认为,语言作为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符号,是可以进行数字化处理的,因为词语是概念,与数字是具体事物的抽象表达,具有同质性。A1写作可以收集大量的词语信息,先将数据储存起来,然后按控制论的原理,依据一定的指令予以编程,建立相应的模型,最终形成系统性的完整文本。
此种AI写作的程序和方式,既适用于诗歌,也同样适用于诗歌评论。但由于诗歌带有情感色彩,感性成分较多,而诗歌评论则几乎是纯理性的,这样,诗评家的写作要想超过A1,便有了更大的难度,个人的智力,远不及AI的理性集成。
所以,现在真正的诗歌评论写作,对待A1技术,一是学习和利用,二是坚守和超越。先弄清椘A1是怎么回事,可利用它搜集资料,也可借鉴它一些思路和词语,但必须扎实人文情怀,坚持诗评家的个人主体性,并在某些方面对A1有所超越。_
具体设想和做法的策畧是:
一、坚定确立和重新聚焦生命诗学的理念。
诗是个体生命的纯然表现。个体生命,是诗的本源、本质,也是诗的最高真实。荷兰艺术家凡高曾说:“我作为一个苦难的人,不能离开一种比我更强大的力量。”这句话,道出了诗人与诗的真正关系。不仅我们选择了诗,诗也选择了我们。“比我更强大的力量”,就是个体生命的深层存在。对此种诗学信念,我们要贯彻始终,坚持到底。诗的深刻,不只是理性的深刻,更是生命的深刻。这种深刻是AI写作所不易抵达的_。
二、创构多维度综合性批评的新的范式。_
A1诗评,其模型的建构主要凭借形式主义批评和结构主义批评两种模式。形式主义诗评注重诗歌文本内部,强调对语言、意象、韵律等形式要素分析。结构主义诗评,把一首诗看成一个诗性话语的有机的完整结构,并将诗当作文化系统的符号实践,涉及到诗与社会历史的互文关联。这样,既有微观的文本细读,又有宏观的整体框架。一篇评论文字,就实成了。但其缺憾是磨灭了评论家的生观情致和生命体察,显得过于客观和冷峻。虽然它也运用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甚或哲学与美学,但多止于概念。我们应对的方法,应该是全方位整体性的印象体验批评,感觉进入,情感激荡,感悟深潜,形成心灵与诗人的对话,心灵与文本的对话,乃至心灵与自我的对话,从而,使诗歌评论成为真挚而惊奇的“灵魂探险”。同时,加入传记批评所未见诸报刊,而与诗歌文本有关的诗人的经历、逸闻轶事,以及评论家与诗人的私下交往或实地考察,这都是AI诗评所做不到的,进一步,更可以引进读者的阅读反馈和接受美学的“二度创造”。
三、突破现有的常规模式,创制更多新的诗评样态。
现在的诗歌评论已然程式化:主题解析、结构梳理,话语修辞辩难。这正适合于AI模型。有时候,这一套路可以从一个诗人的评论搬用到另一个诗人。这早已是诗评本身的弊端。打破这种僵化,创新更多的批评体式,让诗歌评论更加生动活泼,多样化,诗性化。如借鉴古代诗评传统,创造现代的“诗品”、“诗话”、“诗说”,画龙点睛,点到即止,意象拟喻,言筒意赅;或随笔式、散文,式,或以诗评诗,等等。这都使诗评更具有诗的情韵和文学色彩。为了实现AI困境的实围,诗评家更应该葆有自我独立性、稟赋个性、自由创造性,深化个人
的审美体验,这些都是AI写作所不易做到也,从而,以独特的创造,构建起不可替代的,不同于AI和他人的话语系统和诗评风格。
四、站稳诗评家的主体地位,强健个人主体性的肌质。中国古典诗歌自屈原以来,一直秉持个人主体诗学。这不仅指诗人,也包含诗评家、诗论家。即创作主体和批评主体。诗评家从来不是诗人的附庸,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彼此促动,共同推进诗歌的迭代与繁盛。诗评家也是一个独立的创造主体,因此,要不断加强自我身心的涵养。既可以向A1学习,也要拓展自己的思维时空,并在自己人生途程中锻炼自我的人格风骨。一个真正的诗评家,应该像真正的哲学家那样,具有同样的品格。首先,他是一个真实的人,热爱生活,渴望探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其次,他敢于创造新诗学,并勇于捍卫自己的新诗学;第三,他倾情诗歌,也真正懂得诗歌,他把自己的整个生命交托给诗歌事业,他的人格和使命包含在他的命运之中。他的评论文字,同诗人一样,不是单纯能指的语言符号的操弄,而是带着他个人生命血泪体验的存在的确证。最后,他仰望星空,俯瞰大地,俯仰之间,穿越人性复杂的丛莽,在确定性中把握不确定性,从而在瞬间获致永恒!
总的想法是:面对A1的冲击,不是人战胜A1,而是让AI对冲A1,人利用A1超越A1,永远守住人之为人的生命底线和作为个人主体存在的坚定立场!
2025年5月20日
(作者: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