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当下中国诗歌的发展现状,从激进的理想主义写作已进入现实生活经验的体味。年初编辑部曾讨论刊物改版事宜。除排版形式变化之外,基本栏目未动,主要是强化新时代学院派诗写的精神意涵和相当的话语修辞。第一期,我们选择了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罗振亚先生作为“专题人物”。他是著名的诗评家,也是卓越的诗人。他的学术方向,是现当代诗歌研究。其重要著作有《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与先锋对话》等,论评中国当代先锋诗的演化过程及其美学特征。他在从事诗学研究的同时,自己也写作现代诗,在实践与理论的交并互动中,呈现了学院派诗歌的艺术风致。他的诗,写亲情、乡情,一年四季轮替,日常生活点滴。但,大都灵魂在场。《她一个人走着,却不孤单》,因为母亲心中的爱牵系着家里的每一个人,“她是和孩子们一起在走”。他《站在岸边,我想起河的上游与下游》,在雁阵南飞, 芦花摇曳的秋凉里,他“思考河的前世今生”,从而感悟到:“凝定是山的本分/流动乃水之真理”。他写《雪后的村子》,在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中,一个村庄在炊烟和青草中站起来,虽然在一“点”之后,一场大雪压下来,但“生在高纬度的村子啊”,也没必要过于“谦卑”,仍可保持自己的伟岸与…尊严。正如李文钢在“读罗振亚诗集《一株麦子的幸福》”后所评价的:“皈依于‘一’的歌”。即化繁复为单纯。这是很中肯的。“当代诗星”,选二人:邹雪峰和女诗人冯冯。他们的诗都写日常生活经验,但由于性别和民族不同,在话语修辞与艺术风格上,也表现出了差异。前者,清刚、诚朴、睿智、隽永;后者、深挚、雅洁、柔婉、颇具女性生命风采。“诗人之页”,一如既往,选择有实力或有潜力的诗人,他们根植现实土地,打开话语的多种可能。“大学生诗圃”改为“大学生诗苑”,标志着大学生诗歌的生长,繁茂,成熟。“翻译之窗”,是新开设的栏目。一诗多译,是一种比较文学的尝诚。“佳作点评”,
集中一个诗人进行点评, 也是一种新的方式。“诗歌研究”,强调中国“诗教”传承。总之,这一期,文化气氛浓郁,内在灵镜生动。犹如一树转世的桃花,迎风盛开或落红遍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