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学梦诗中的科学和科学精神

(2024-01-30 18:45:35)
分类: 诗人论

张学梦诗中的科学和科学精神

苗雨时

当今的中国所处的变革和转型的伟大时代,是需要现代诗人,也呼唤现代精神的时代。在现代化迅猛进程的催动下,在现代文化语境中,确也产生了这样的诗人。张学梦就是这些诗人中成就很高的一个现代精神的歌者。

作为一个诗人,张学梦出现的社会背景是独特的:一是在大地震中他所生活的—个工业城市的毁灭与重生;一是中国从“十年动乱”经历急剧转折而迈向现代化建设的正轨。他就是这样一个在地震与历史的断裂带从废墟上站起来的诗人。他的生命里储存了太多的忧患和悲痛,也孕育了对未来无限热切的向往。他的灵魂深处体验和契合了时代的强劲脉动与历史走向。

唐山重建、祖国复兴都是被纳入四个现代化同一历史进程的。那么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和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关系是什么这就成了当时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在地震棚里他写下了他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现代化和自己》。在四化宏伟目标目前,诗人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巨大差距,人们一时还无法适应,于是大胆地提出了这个尖锐的问题

 

那么,思考这个问题吧,

现代化和我们自己。

 

我们有胜利的欢乐,更有前进中的苦闷“我突然感到,精神的苍白,肺腑的空虚。仿佛我是腰佩青铜剑的战士,瞅着春笋似的导弹发呆仿佛我是刚脱掉尾巴的森林古猿,茫然无知地翻看着四化图集。”诗人以此为基点,展开广泛的想象和联想,在理想与现实、科学与无知、时代与个人的反复鲜明对照中,深刻地揭示了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的命题,真实地反映了一代青年的思想—─他们的苦恼与思索、奋发与追求。“为了能担起历史的责任,我——学习”由于诗句道出了人们的内心和共同呼声,因而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

既然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那么人的成长、人的改造、新人的出现,就必然成为诗人创作关注的焦点。为此,他写了大量关于“人”的诗。例如,《人之歌》是专门歌唱人、歌唱新人、歌唱大写的“人”的一支颂歌。诗人从婴儿的诞生中触发了灵感,全诗以新生儿为主体和抒写对象,在想象和思考中,一步一步展现他的人生历程,赞美了灵与肉的解放和自由﹐不仅象征了新时代的痛苦而欢欣的分娩,也讴歌了新的人生价值和人生信念。随着意绪和形象的展开,这个初生的婴儿逐渐变成一个大写的新人,站在我们面前了

 

走来吧,走来吧,用你光辉的人生来否定

禽兽们龌龊的道德,

用你科学的目光来威慑嚣张的愚昧,

用你的智慧来改变,这野蛮的劳作。

 

诗人又写了歌颂科学家“李政道博士”的诗,诗中对李政道的科学事业和人生表示了极大的敬佩和赞叹“你徜徉在星座与星座之间/寻找着记载宇宙奥秘的残简”,“你”丢下了鲜活的趣味与世俗,只看重“人类血脉中的神话”,“你面向终极/揣摩未知的力的姿态/或企图以超核能之火/把超感觉的暗物质点燃”。尽管“你的手势/我无法命名/你的文字/我无法解读”,但是

 

我仰望着你,试图理解

你那嶙峋险峻的孤单

你的话语的来历

你那清清泛泛的眼神中的雷电。

 

这种莫可名状的赞美,高标了诗人的人格理想,也表现了他对探索宇宙奥秘的神往。

张学梦诗歌的现代精神的一个重要表征,是科学话语入诗。把科学术语写进诗中,讴歌工业文明,不自今日始。五四时期《女神》作者郭沫若就曾以“火车的飞跑”和“轮船的鼓进”,象征当时“动”的时代精神,甚至把摩托车的前灯比喻成20世纪的太阳神——阿波罗。而现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有了更大的飞速发展。因此,写现代化,诗歌必然应该深入科学领域。大量的科学术语入诗,甚或以科学术语表现生活,就成了张学梦诗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亮点。因为科技也是生产力,崇高文明,鄙弃愚昧,正是现代精神的一个侧面。尽管诗中使用的一些科学术语使人感到有些生涩、奇异、斑驳,似乎破坏了传统诗境的和谐,但是,诗与科学的结合,它所带给我们的现代科学精神,却拓展了农耕文化的“小生产”的目光所无法企及的崭新的美学境界,为人们创造了一种现代性的新美。暂不说那些“超核能”“暗物质”“形而上学”“经济结构”……在此且让我们看一看诗人对信息时代的前导性载体——电脑的赞美和歌颂吧:“初潮又来临,羊水又充盈。这次有别于光和苍穹的诞生/这次太阳、无花果和所有的自然造物/都成为分娩的见证。这次在精神的制高点上/人类脑系制作了/新话语的雷霆。如今/我们叛逆的崇尚自由思维的头颅/已上升到寰宇的中央。刚刚加冕的王冠光芒万丈。”在诗人心目中,电脑的产生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是一个推动新时代的历史杠杆,它将整个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方式。从20世纪孱弱的阿波罗到21世纪怒放的“天上的向日葵”,中国的历史几经曲折,才在真实的意义上,步入了科学与民主、建设与创造的时代。

诗人的现代智慧还表现在他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生态学的哲学思考。张学梦的诗其开始就是理性主义的,从现实、社会、人、文化到大自然、宇宙,一路走来,逐渐趋于博大与深邃。而这一切又都是建基于他真切的生命体验之上的。他亲历了那场世界罕见的大地震,参与了震后唐山的重建,追踪了祖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放眼了世界的科技爆炸,甚至体察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质与精神的失衡。但他对历史演进抒写的内驱力,却从根本上导源于他被压在瓦砾下生命之光由晦暗而转为明亮之后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生命感悟:“原来存在,就是存在初始和终极的意义”  (《蓝色记实》)。他的创作历程,从自然灾变出发,又重返大自然,就像人类从自然中分化出来,又皈依自然一样,他思考的这种螺旋式轮回,赋予他的诗以极大的社会文化的包容性和历史的穿透力。在他的诗中,他既看到大自然有时给人造成灾祸,但更多领略到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恩泽。大自然与人的关系,已从郭沫若的泛神论演进到了现代人类生态学。他认为,人可以认识自然,甚或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但从根本意义上说,它们之间是一种平等、亲和的关系。任何破坏自然,无异于毁灭人类自身。诗人在《绿十字》中指出,人类的“苦酒”,必定由“罪错”来酿。而诗人对土地和太阳则表现了无限的依恋和深情。土地,是我们的生之根,命之源,是我们的生存和灵魂栖居的所在(《热爱国土》);太阳,则每天照临我们,它为我们带来光,带来热,使我们体验生命的脉动和欢愉,而且源源不断地给人类以生存的启示。诗人在《日出》一诗中,这样唱出太阳的礼赞:“我们懂得热爱/我们满怀感激/……我们心中有数,并牢牢铭记/为什么小麦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为什么我们对明天总是着迷/为什么我们不向苦难屈服/为什么我们屡受挫折从不畏惧。”这些包举人类现代智慧的诗篇,对那些在物化与媚俗风习下既不抬头望天也不脚踏实地的处于悬浮状态的精神失重的人来说,不啻是一种强刺激的针砭和警示。

诗人在《热爱国土》中这样歌唱:

 

热爱国土:不论她肥沃或贫瘠

不论她正值旱季或雨季,珍惜这灭赋的拥有

宇宙茫茫,人生茫茫……

好叫我们轻如烟尘的魂灵,有个当然的维系。

好叫我们安置新生儿的摇篮

好叫我们展示生命的瑰丽

好叫我们的骨殖,在分解和石化的过程

有所托付,一直萦绕熟悉的母语。

 

这里,诗人把对太阳的崇拜和对土地的爱与人的生存和国家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它们是生命的源泉、生存价值和意义的象征,也是人类未来美好的昭示。

 

 

自然与社会、科学与人文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诗人的有些诗作,往往以自然的物象或景象,象征、隐喻社会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追求。例如,《地平线》,历史的前景是广阔的,这正如眼前的“地平线”,它神秘莫测,而又充满诱惑力和感召力。我们的人生在历史的征途上,就像追逐着不断后移的地平线,我们仿佛追上了,但又有新的景色在前面。这就是人对历史的不可更改的命运。尽管“高云笑我近视,山冈讥我冥顽”,但我还是“背起行囊,继续向前”,我知道历史不会辜负我们,“向着地平线!向着地平线”:

 

我在自己的征途上跋涉,永远相信

会有新美的事物在那边出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