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洁白的雪型塑了纯净的人

(2023-12-16 16:34:23)
分类: 诗评

洁白的雪型塑了纯净的人

 —简评李唱组诗《一场大雪》

苗而时

 

       大雪纷飞,是季节转换的自然物候。然而,作为文学原型,在古代诗歌中,却穿越漫长时空,扬了千年。自《诗经》“雨雪霏霏”下,“大雪满弓刀”,是争;“风雪夜归人”,是情;“北风吹雁雪纷纷”,写塞外苦寒,“有梅雪不精神”,显脱俗人格。即使间农谚也有“瑞雪兆丰年”、“腊月一场,来年少虫害”等说法。不想象,下雪与中国古代的自然与人文生态有关。但是,历史进入现代大自然的律令不,雪照下,人的感应却出现了差异:城里人嫌下雪,雪满大街盐,变成了黑,漫云飞雪也掩不灯的红、酒的绿;只有乡村广袤的原野,依然承接着雪恩泽, 感动于自然的赠予。大雪为苗盖上了厚,雪花扶摇着炊烟袅袅 温暖了人灯火……

       乡土诗人李唱句,名字白,可见“白”是诗歌的母题。白,是生命的真纯、界的澄净。以此为万事万物镜照写雪,自然是他诗歌题中应有之义。这组《一场大雪》,就是全部以雪为题材的。

       诗人写雪,是从《走向冬天》开始的。他回眸,冬是秋雨的演化。一场秋雨一场凉,“染黄了叶子染黄了”,“再刮几场北风”,“雨的青丝也就变白了”(《老的时候》)。而进入冬季,叶落归根,果实藏,树木曳着尘世云烟,“大雪”也便压上了“”。那《一夜的雪》, 寒风而至,从房顶弥漫村外田野,白夜的微光映现了“白茫茫的世间”,如见人类源初、浑天成。回忆起《那时在乡下》,一家人围着炉火“棉花桃,孩子们吃着“烤红薯”,小屋里供着间神像,母亲供奉香火,父亲吸烟,喷的烟,氤氲了一家天伦之乐。如今起来,当年冬,是一首诗一幅画一段乡愁:大雪封山,枯叶在风中翻卷,天空有寒鸦掠过,影子印在雪地上,父亲站在老地方,带着他尘世的笑容”。这一切,覆盖也托举了人世间苍茫的幻梦(《冬日的诗》)

       雪,是大自然无私的馈赠,不仅滋润土地,养育类, 而且,雪的精灵与魂魄,也给人以人性的启迪和生的智慧。《一场大雪》,就是一纸人生的试卷

 

人间是张写满题的纸

上帝又发一张,让我们重新去做

 

       《初冬》时节,“一片雪花落在枯枝上”使从没有开过花的生命也能开出花朵。尽管世态繁杂, 甚至光怪陆离, 但当“大雪落的时候”, 一切洁白,世间便“没有多余的一片颜色”(《多》)。即使一只伤奔跑野兔,也在雪地上画点点红梅的精神(《大师》)。诗人伫立在野上,也许晴空万里,望茫茫的雪铺大地,他发现,间的万千事物,《没有比雪花更白的了》,于是, 他企盼着等待着, 来年又“一场大雪的降临”! ……

     咏雪诗,语言简约,意象净朗,思婉转。结诗歌境界质朴澄明,诗人人格纯粹本真。然而,其涵泳的生命情调,则有对往昔的叹,又有对未来新生的渴。传统与现代碰撞,迷茫中孕生了更高的可能。我由此的感语和思考是:中国土现代文明建构,应身于古“天人合一”的人类生存智慧的光照下,以漫长的农耕生态文明和自然伦底脉与汇世界先进文明,并于弃人性异化的澄明中,确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和民族尊严,从而,造就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精神共同,使人们具有文化身份认同感。为此,在风雪中,我们热切地、悲壮地仰望——东方式的现代文明的精神日出……

 

雨时诗歌工作室

2023年12月1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