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进在现代诗的朝圣路上——读贾树敏诗歌的印象

(2023-10-30 08:29:51)
分类: 诗人论

行进在现代诗的朝圣路上

 ——读贾树敏诗歌的印象

 

苗雨时 王之峰

 

 

树敏,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河北高班学员表在《诗 《诗选刊 星星 《南方文学》等刊物上。诗人的创作正处于成长期。她力图摆脱和突破传统的叙事抒情模式,而积极探索现代诗歌生命主体的精神站位,尝试汉语直觉思维引领修辞审美,以实现对人内外世界的话语命名

现代主义诗歌,或诗歌的现代性,一个重要的标识是诗人尤其是个人主体性的确立。而种确立,导源于“个人”写作的生命意识的觉醒。它所秉持诗歌创作立场和方法,是生命学和语言美学。既不同于现实主义对社会人生的外在关注与摹写,也有别于浪漫主义泛化的浅层次抒情,而是根植于诗人的心灵世界,也即是生命意识对生存深潜的体验和感悟,以此开掘人性的深度。贾树敏的诗歌创作,是有女性个人主体性对诗歌的现代性的生成,及其相应的审美范式,也有所意识和体认。这都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因此,他的组诗第一辑《我有所感事所揭示的生命体验就不是平化的、直线化的单一铺开而是立体化的曲折化的多维凝聚。例如《琢玉》,她打破了宏阔、悠久的时空界限,把“昆仑山上的一小片鳞”与宋代的“模样”拼接在一起,聚焦于“我”的生存现场,以“琢而为“镯”,穿越千古诗词的“平仄”,完成了“玉”和的相互寻觅与合一从而,展现了诗人女性生命温润柔婉的气质、格调和风采:“袖口里,隐着三分灯影,七分古凉”。又如,《致幻》从童年的迷梦写起,一只“黑猫”,也许不是猫,而是“行走江湖的侠客”,他月光下飞檐走壁,穿行于“黑暗”与“河水”与游鱼深情对视,经历一场“未发生的事情”,直至“诗经里的蒹葭”苍凉……结尾点“致幻”的因由“那个熟睡的孩童,她手边放着一枚  曼陀罗。”正是枚具有麻醉性的曼陀罗使人“致幻”,让诗人潜意识中的时空折叠,意趣丛生,以此还原了童年美好的梦幻漫游。再如《弄陶》写对陶土的虔敬和黑陶经过火炼的纯净,隐喻了人世间的炎凉冷暖,并昭示“知其白,守其黑”的生命哲。这些诗作都表现了诗人对自我生命体验的剥离、拆解而又整合、包容的独特性和深刻性。

其他三辑,《我有所念人》 《秋天殊未晓》 《乡远去不得》也都以诗人的生命体验为文本源。他的所有诗作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审美思维方式的“内视”性,即由内向外看,化外在事物的本质为生命的本质。因此,其意象系统的构成,自然意象,人文意象,历史意象,都最终归结为生命意象。如庞德所言:“意是在一瞬间表现出来的理性和感性的复合体。思维方式和意结构形成了现代诗歌文体的艺术范型。例如《七夕》,选择特定的时间节点展开的对话实际上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中国文学的一个原型题:爱而不能得其所爱但又不能忘其所爱牛郎织女的故事,梁祝化蝶的传奇《孔雀东南飞》的仰望,陆游《钗头凤》的叹惋,都是这一题的创生和演绎。但诗人还是渴求如若能重回原点银河畔定收好那件红罗衫又如,《和最后一只蝉说再见,此诗以一只蝉为核心意象他如一滴星火,歌唱一生,蜕变一生渴望温暖人世间,但最终耗尽了生命像一灰烬挂在树干上”,“我说明年再见 / 蝉说来生再见”,因为蝉蛹在地下沉埋需要三年甚至十几年之久才能重回地面而获新生可悲可叹而更可敬再如,和父亲在田间,年老的父亲站在田野中面对大地上一片片禾,他排兵布阵,指挥若定,仿佛是一位将军甚或王者,看着土生金也生养天机”。然而,在女儿的眼里,一个细节却透露了玄机鞋子破洞处/一株正在萌芽”。这才是父亲生命/生存的本质。他就是一棵庄稼,一颗庄稼就是他的存在。人与自然的合一是他整个的生命哲学,也是他活下来的尊严和价值。无需多示例,窥一斑而知全豹。

现代性诗歌的话语修辞讲究陌生化。如果我不套用西方形式主义的理论予以阐说,那么其实际上是指艺术感觉的新鲜与奇特,多种修辞技巧的运用,以及对一首诗的个性化处理例如透着亮的风”、“发着光的虫鸣”、“月光温软的呼吸”、“香甜是另一种光明”,红百合开得争风吃醋,以及这一页旧时光在午后发出脆响/空气里传来金属的微凉等等。这些诗句或词语,或通感,或拟人,都让感到清新异、不同寻常,并能激发瑰丽而奇幻的想象从而生成诗歌话语鲜润净朗的生命活力。而所谓个性化是指诗人的天赋气质素养审美趣味价值取向理想追求,在诗歌结构编织中的独特而鲜明的表现一个诗人一个自我的世界。以前举的琢玉为例,其个性化特征是人与玉的远距离拼接和话语语式与调性所体现出的诗人个体的女性意识,使这首诗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生命体。正如歌德所说个性化是诗人内心生活的标志

阅读贾树敏,纵览全诗给我们的深刻印象,可用她的诗句来概括

 

喜欢覆满山墙的五叶藤

经过他们

就像经过燃烧的火焰

进入他们,又走出他们

就像一只涅槃的凤凰。

         ——《秋声辞》

 

 诗人的诗歌经由生命体验熔炉的熔炼,深入其中,又超然其外,内外相生,催发了她灵魂的涅槃与重生,从而,打开了生存的澄明与敞亮,使其存在的真理放射出脉脉辉光

 这就是贾树敏在现代诗歌的朝圣路上所留下的前行的轨迹和足印期望她继续走下去,走得更踏实、更稳健,不扺达极致,永不停步,前面必将有更加美妙的风光和远景!

 

雨时诗歌工作室

202310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