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语的造型功能
苗雨时
一切艺术的共同特征就是形象化,而它们所创造的形象又多是生活的幻象。但由于塑造艺术形象的方式和使用的材料不同,不同艺术种类的形象也就有了明显的差异性。诗歌的造型不同于绘画、舞蹈和雕塑,它不使用色彩、线条、人体动作和物质材料,而主要使用语言符号,因此,诗的形象不具有直观性和直接性的品格,而具有很强的间接性。语言本来是抽象的、概括的,但因为词语的共义性,作为传递信息的符号,除了传达概念之外,也能传达生活的表象。语言的这种独特的表现性所创造的形象,虽然是间接的,但是它是从心灵发出的,所以也能作用于读者的知觉和想象。苏珊·朗格曾说: “诗的语言是高度造型化的。”诗歌语言的造型功能是怎样发挥的呢?大概有这样几点:诗歌语言的象似性。诗歌语言的能指本身是一个物象或表现一种物象,这样就造成了诗歌的意象为语象。特别是中国的文字 是象形文字,造字之初,就是以与事物相象的图画作为形象化的符号的。诗歌语言的个性化知觉。诗人在诗歌中所抒发的感情,总是独特的具体的,或者说是个性化的,要把它表达出来,诉诸于语言,就必须捕捉与其相适应的词语,这词语也应该是个性化的。诗歌语言的低度抽象。任何词语都是抽象,但抽象的程度不同,有高度抽象也有低度抽象。因为抽象的基础是表象,表象的重复和积累而上升为概念,但概念与表象的距离不同,高度抽象的概念,距离较远,如一些科学上的用语,低度抽象的概念距离较近,它还带有若干感性特征。正是这类语言成为创造诗歌形象的重要手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