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秋日郊外散步》
(2023-08-19 22:08:11)分类: 诗论 |
秋日郊外散步
陈超
京深高速公路的护栏加深了草场,
暮色中我们散步在郊外干涸的河床,
你散开洗过的秀发,谈起孩子病情好转,
夕阳闪烁的金点将我的悒郁镀亮。
秋天深了,柳条转黄是那么匆忙,
凤仙花和草勾子也发出干燥的金.....
雾幔安详缭绕徐徐合.上四野,
大自然的筵宴依依惜别地收场。
西西,我们的心苍老得多么快,多么快!
疲倦和岑寂道着珍重近年已频频叩访。
十八年我们习惯了数不清的争辩与和解,
是呵,有一道暗影就伴随- -道光芒。
你瞧,在离河岸二百米的棕色缓丘上,
乡村墓群又将- -对对辛劳的农人夫妇合葬;
可记得就在十年之前的夏日,
那儿曾是我们游泳后晾衣的地方?
携手漫游的青春已隔在岁月的那-边,
翻开旧相册,我们依旧结伴倚窗。
不容易的人生像河床荒凉又发热的沙土路,
在上帝的疏忽里也有上帝的慈....
赏析《秋日郊外教步》
秋色日深,天高气爽,大雁南飞,草木凋零。但仍有阳光和煦,凉风习习,收获后的大地空阔而又安详……
夏去秋来,喧嚣与沉静、激荡与澄明,在过渡和转换中,大自然的季节轮替感应了人的生命。而诗人的写作心境,也应和着节气的迁移而趋于从容、宁静、明澈、淡远……
《秋日郊外散步》这首诗,就是陈超在此种心态下写作的。他和他的夫人西西,在深秋的傍晚,云霞夕阳中,携手到郊外散步。这是一年中难得的一回,也是难遇的时光。那眼前的秋景是:“柳条”由绿转黄,“凤仙花和草勾子也发出干躁的金光”,暮霭四合,“大自然”的盛宴也己在“依依特别”中收场……
在一片安静与空矿中,他们漫步在一条“干涸的河床”。那么悠闲,那么自在,那么放松。在秋的澄明镜像中,他们真正呈现了最为真纯的自我:西西“散开洗过的秀发”,优雅而飘逸,
她悄声“谈起孩子病情好转”,
而“我”的“忧郁”,
接着,诗人对夫人说:“西西,我们的心苍老得多么快,多么快!”他近年来时常感到“疲倦和岑寂”。回顾这十八年,我们有“数不清的争辩与和解”,现在都己“习惯了。“争辩”是自立,“和解”是包容。这种“和而不同”,让我们悟出了一条人生的真谛:“是啊,有一道暗影就伴随一道光芒。”这一道理,使他们的心融合而又敞亮。
再向远处望去:“你瞧,在离河岸二百米的棕色缓丘上”,十年前曾是我们夏日游泳后晾晒衣裳的地方,但如今却成了乡村墓地,埋葬着一对对辛劳一生的农民夫妇。感慨吗?感慨!却也释然:人生在世,生死明灭,沧海桑田,此乃天地人间之大道。什么“向死而生“呵, 什么“先行进入死亡”呵,这些命题太玄远。我们只要知其“道”,顺应自然,便可坦然面对,风云从容。
同时,他们也忆起了曾经携手漫游的青春年代,但由于岁月的阻隔,已风流逝远。然而,我们的“旧相册”还在。“翻开旧相册,我们依旧结伴倚窗”,这就足够了。真正的爱情不在于海誓山盟,而在于曾经的拥有。这曾经拥有的爱情,便可以滋润生命之树长青。
最后,诗人明静地归纳道:
不容易的人生像河床荒凉又发热的沙土路,
在上帝的疏忽里也有上帝的慈祥……
这种蕴有神性与哲性的生命彻悟,犹如夜空明月,遍撒大地,点亮万家灯火。
写作这首诗的时期,陈超已人近中年。他少了些青春期写作的锋艺和犀力,而多了些平和、澹定。他的生命正处于人生之秋的节点。这一节点,收获与迟暮,迷茫与洞彻、社会责任与个人自由之间达到过渡性平衡。这时期的诗歌写作,也就是欧阳江河所谓的“中年写作”,也与罗兰·巴尔特所说的“写作的秋天”相当。中年是一种宿命,也是一种机缘。中年写作的艺术姿式是:承载命运,把握机遇,在人的生命漫漫求索中,放慢脚步,有时停下来,或仰望星空而思人间道德律,或“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天人感应。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捕捉现实的审美瞬间。一个个这样的瞬间累积起来,中年诗人的生命就可能获致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