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3年01月02日

(2023-01-02 19:12:45)
分类: 信息

卷头语

 

李白有诗《秋风清》云:“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清秋即至,落叶飘零。遥想当年“冲浪诗社”诸诗友,不禁感慨系之。有的己然仙逝,有的散居省内各地。唯有张洪波远在吉林长春。虽有微信往来,但毕竟相隔千里。这期刊物选定张洪波为“专题人物”,以为对那个梦幻年代的纪念。张洪波(1956- ),当代诗人。他从现代化的石油钻塔下走来,唱着《黑珊瑚》之歌,然后,开始生命的《独旅》,探寻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草木、大森林、钻塔……都生长在恒凝的大地上。诗人在走遍世界之后,终于感受到脚下大地的震动与温厚。于是,他开始打捞地下的《沉剑》,把目光伸向民族历史的底层,唤醒远古的生命图腾。我们看到了一个“胸结果实”的母性形象。这一古老的原型几乎隐含在诗人的所观照的一切事物中。对几千年民族生存意志的自由与坚韧的重新发现,诗人持重地告诉我们:“在这里愈久/爱的愈深”。并且相信,那柄静卧在历史急流中的“沉剑”,必将以其开创的雄性姿态,划开时代的幔云,迎来一个崭新的黎明。他跑遍祖国的山河大地,视野开阔,思维敏捷。诗中,那些富有动感和声势的意象和繁茂的语言,总是这样或那样地成为民族、生命精神的体验者,实践者和见证者。或许由于对这种精神深层沉浸的缘故,他的诗呈现了一种肃穆、沉静、宽宏的气度,体现了一种东方的艺术风神!另一个栏目是“廊坊抗疫诗歌”,这些诗的特点是:现场感、亲在性,以及以人类灾祸史为背景的人与自然反常合道的哲理思致。它们不是简单的新闻诗、事件诗、现象诗、口号诗,因而,在开阔的时空视域下,这些诗可能葆有长久的艺术生命。最后一个栏目是“中学生诗选编”。编选者是向隅,他是优秀的语文教师,也是一位诗人。中国自古以来有“诗教”传统。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向隅承接这一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一个人,把一生交给诗歌、交给教育,在人文情怀上,与孩子们做心灵的沟通与交流,他写诗,学生也写诗,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再造民族复兴的现代梦想,不仅使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华,而且也获致了诗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和幸福!中国诗史上,对秋的书写,不只有思,有悲,也有收获的喜悦和灵魂的腾越。如,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