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莽暨白洋淀诗群诗歌朗诵会解说词
(2022-06-20 09:51:34)分类: 信息 |
解说词
巍巍燕山,浩气雄风;
萧萧易水,古韵流长。
诗的语言,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魂;
诗的声音,闪烁着穿透岁月的光芒。
今晚我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林莽暨白洋淀诗群诗歌朗诵晚会”
在这里,我们重温历史,诵读经典。
下面我们隆重介绍今天晚会的嘉宾:
让我们把掌声再一次送给在座的领导、各位专家、学者、诗人,热情地欢迎你们!
白洋淀地处燕山脚下、易水河畔,古称“祖泽”。祖泽通九河,乘易水之舟,可至于此。在藻淀之南有“古秋风台”碑,壮士荆轲,在这里弃舟登岸,告别燕太子丹,走上了刺秦之路,谱写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千古绝唱。
这祖泽之地诞生的中国诗歌“燕赵风骨”的原型,在历代的流转和衍化中,使白洋淀成为了一片诗歌的圣土。在上世纪那个特殊的年代,一群北京的孩子,秉着马车来到白洋淀,在这里扎根落户。他们年轻的生命犹如一粒粒种子,播撒在这块土地上,在人生的风霜雨雪中,生长出了庄稼,也生长了诗歌。他们在大地上寻觅诗歌,以诗歌缝补自我青春的裂痕。就像白洋淀中一株株会思想的芦苇,从迷茫、觉醒走向自由、挺立
林莽,原名张建中,1969年从北京到白洋淀插队,同时开始写诗,后成为“白洋淀诗歌群落”的重要成员和代表人物。1974年回北京,在教学和编辑诗歌之余,坚持诗歌创作,已出版各种诗集11部。现为《诗探索》作品卷主编。
下面,让我们沿着他的诗行、诗句的韵律,走进他心灵的深处,追踪诗人生命与艺术的春秋。
第一篇章,青春岁月
林莽插队在安新县北何庄,借住在低矮的土屋里,房脊上长满了荒草。春天到了,燕子来了。他孤寂的心情盼望燕子来筑巢。枣树下,他向燕子倾诉,与燕子交流、沟通、对话。请听《欢迎你,燕子》。
林莽每天起得很早,上工前,常到水淀边散步。一天,他在几株芦苇间的蛛网上看到一只小昆虫正在挣扎,触景生情,心灵受到震悸,
林莽在插队的日子里,早晨清醒,傍晚安祥。劳累了一天,沐浴在紫红的晚霞夕照里,沉静,开阔,放松,他把自己的生命打开,让它和田野上的无数精灵一起在这红光中孕育。请听:《沐浴在晚霞的紫工里》。
春去秋来,春种秋收。在“第五个金秋”,收成丰饶,心灵也结果。林莽从自己居住的小村,带着喜悦和祝福,去造访白洋淀知青小农场。在同那里的知青朋友畅叙友谊中,赞美了他们开荒的劳绩、生活的情趣和新生的勇气,并表示要和他们一道相信未来。请听:《第五个金秋》。
第二篇章,深情怀念
1994年,《诗探索》曾组织了一次白洋淀诗歌群落的寻访活动。他们重返故地,探寻当年生活的点滴和诗的足迹。在此前后,林莽写下了很多对插队生活深情怀念的诗。
《水乡纪事》回忆了许多难忘的往事:那收割芦苇时隔岸的呼唤;那凄清长夜他和老乡的夜话
美和善,是生命的本质血素,也是诗歌绽放的花束。尽管时光流逝,冲淡了很多记忆,但那个“月光下乡村少女”的美好形象,她结实的身体、健朗的谈笑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却永远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请听《月光下的乡村少女》。
诗人重回故土,是在黄昏时节。像鸟儿归巢,寻找往日的记忆。那淀水中划动的浆、晚霞的宁静、实然而起的布谷鸟的叫声,特别是村头骤然敲响的古钟,都一下子终止了我的思念。“我知道,故乡/你用以往的眼睛认出我的归来。”请听:《湖边晚归》。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生命如花,年年开放。少年的扶桑,青年的木槿,中年的芙蓉,次递绽开。尽管时光一晃就过了那么多年,但永远不会忘记白洋淀那生命源头活水的浇灌。请听:《时光一晃就过了那么多年》。
第三篇,走向峰峦
诗人林莽的诗歌创作,从白洋淀起步,继续前行,并开始走向自己的艺术峰恋。他说:“当我们不断地提高艺术造谐,真正摆脱了所谓艺术的表面形式的制约之后……建立一个崇高的‘信仰’体系,是从一个一般诗人走向更高艺术境界的必然之路。”
林莽没有驻足,怀揣着白洋淀,走过神圣的山岗,苍茫的大海,千里的草原,来到初夏的查干湖,还是湖泊,还是芦苇,还是击筑悲歌的壮士!那永远的白洋淀,他心中的鸥鸟在高高飞翔……请听:《慈航》。
雪域高原,纯洁神圣,挺立着神女雪峰。沿着朝圣者的荒漠古道,我们奔跑而来,树木狂舞,流水欢歌,一路赞颂,一路敬仰。他祈盼着让自己滴血的灵魂,与神同在。请听:《寄自高原》。
第四篇章,诗群合鸣(合诵)
现在我们拉回镜头,再看白洋淀诗歌群落。除林莽之外,还有根子、芒克、多多等。他们的诗歌写作,相互激励,彼此切磋,在凄冷长夜,以生命之火抱团取暖,在白洋淀的水天之间,奏响了青春命运的交响曲。
那些冬夜,寂静的小屋,怒吼的风,一颗年轻的心脏在跳动。春天在爆裂,春天在唱响,春天在狂奔。你还说春天是愁苦吗?不,春天是重生,是力量,是青春的旋舞。
美丽的白洋淀,月光流照着水面,燕子痴恋着白杨。那个少年说他是风,吹过北方的树林,吹入母亲的胸膛,吹动情人的发梢……
白洋淀的沙滩上,躺着一个累倒的青年,城乡的落差,使他孤独、忧郁。于是,他闲上眼睛,走进了一片无边的橘红色的雾中……
但是,看一看那些渔民兄弟吧!他们黎明起帆,唱着悲壮的谣曲,迎着凶险的风暴,踏浪远行,抛下了一家老小,义无反顾。他们款待我的老酒,让我们生出了生存的勇气和力量!
请听:《春之舞》作者多多。
请听:《我是风》作者芒克。
请听:《白洋淀》作者根子。
请听:《致渔民兄弟》作者芒克。
第五篇章,历史回声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白洋淀诗歌群落承继了燕赵风骨的流脉。他们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时代的重负,但他们的心灵是强大的。因为有古代的志士仁人的精神支撑。
林莽站在自己插队的小村,于穿越悠远的时空的“记忆”中,倾听到了历史的回声。请听:林莽的长诗《记忆》。
结束语
“白洋淀诗歌群落”,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他们的潜在写作,衔接了五四新诗与西方诗歌碰撞、交流的传统,又一次开启了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追求。在诗歌发展中,为1980年代的朦胧诗潮的出现做了艺术探索的充分准备,奠定了前提和基础。这就是它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地位、价值和意义。
回顾历史,重温经典,将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和指引。正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