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之十:语式
(2022-01-29 08:15:25)分类: 诗论 |
诗歌语言之十:语式
诗的世界是由语言创造的。而语言的图譜则在时间流动中赋形。因此,话语方式的运用就成了诗歌写作的重要机制。在诗歌中,诗人会有多种多样的语式。如描写、叙述、阐释、论证,抒发、吟唱、倾诉、自白等等。这些方式,不论是趋向于客观还是倾注于主观,它们都会在诗人独具特色的配比与融汇中,形成某种个性化的话语方式:语感、语流、语势、语气、语调。从而,显示出各自独特的审美特质。且不说五四以来的新诗,浪漫主义的悲慨壮烈,现实主义的质实沉郁,革命诗歌的呐喊呼告,象征派诗歌晦涩难懂。而抗战时期,艾青的长号和田间的短歌。不同的流派、不同的诗人,他们都有各不相同的诗歌话语方式。建国以后,贺敬之、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诗,闻捷、李季的生活诗,他们的用词、句式、抒写调性也有很大的差异。即以朦胧诗为例,也是如此。例如,北岛与舒婷。北岛,词语坚实,句子简短、跳荡,感性中楔入理性,其格调锋利而冷峭。而舒婷则选词优美,造句婉约绵延,在雅致中潜含着某些酸楚。
试以新世纪优秀的诗为例。如,来小兮的《花瓣》
又如,顾偕的《我在黯淡的人群为你发光》:
真理千年不死
今日却依旧无处可寻
只有你还在为向往的磁铁颤动
在徘徊中永不落下枯叶
总在期待玫瑰还会
将华美的事件发生
这里是你对真理的真诚的“向往”,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你,执着如风中“永不落下的枯叶”,总是期待爱的“玫瑰”再次开放。如此重大的会社历史主题,诗人却举重若轻,并没有多少政治、经济常用的话语,而是以独特的话语方式,运用具体的人文意象和深邃的哲理思维,架构起了寓言性的诗意的时空世界。具象而抽象,微观而宏观。一个看似普通的人物和事件,却概括和涵纳了历史的真理、人类的命运。
然而,当下网络时代的诗歌写作,人们似乎不大重视这一点。即事即写,即感即写。信笔涂鸦,全无章法。需知,语式的锤炼与成型,并趋于某种系统的稳定性,是一个诗人成熟和形成艺术风格的重要标志。大家不能不为此而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