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歌写作技巧之四:对比艺术

(2022-01-22 09:15:38)
分类: 诗论
             诗歌写作技巧之四:对比艺术

                                                   苗雨时      


对比是把两种相对或矛盾的事物或情理并置在一起,互相比照,互相映衬,使其中某一方面的特征,更加突出,更加鲜明,以揭示生活的本质,从而产生强烈的震动效果,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所以,对比以它特有的魅力,为诗人们所钟爱,在诗歌中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对比形式。

按对比度的大小来分,诗歌的对比可分为反比和衬衬比两大类。

反比。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中说:“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反对就是反比,把完全相反、互相对立的事物组成对比,则,“理殊而趣合”,显得深刻和意味无穷。试举几例: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春风”、“秋雨”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景象。前一句暗喻唐明皇与杨贵妃当初的欢娱生活,后一句暗衬杨贵妃死后,唐明皇的孤寂凄苦,两者形成强烈的对照,引发人今昔之概:真可谓“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这首诗写诗人重阳登高,面对“万里”秋风,“百年”逝水,感慨万端。时间与空间的对照,极大地凝聚了诗人的悲情与病痛,甚至昭示了他一生的坎坷遭际。

 

    心也许很小很小

    世界却很大很大

    …………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

    心的领域很大很大

        ——舒婷《童话诗人》

 

这是诗人写给G.C.的一首诗,G.C.是童话诗人。诗中世界与心的大小的辩证,富有理趣地表现了诗与自然、诗与读者的广泛联系,而这里联系的核心是童贞。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

 

这是一首纪念鲁迅先生的诗。它没有直接赞颂鲁迅,而是把两种人生态度、两种结果并列在一起,从而形成尖锐、鲜明的典型化的对比:一种人是“骑在人民头上”,  “把名字刻人石头想‘不朽”’,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他们的下场是“摔跨”、速朽、倒台;另一种人是“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他们的结果是:人民崇敬,野草常青,历史永记。这种在对比中对鲁迅的歌颂,不仅使人们感受到人生的启悟,也从中窥见到历史的必然。上引是诗的开头一节,从生死观上,笼罩和统领全篇,更是奇警动人。

衬比。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  “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烟霞”与“高山”,“断脉”与“远水”,它们的关系不是反比,而是一种陪衬和烘托,对比度弱一些,但也有比照的效果在。咫尺山水之所以造成万里之势,恐怕和这种衬比艺术有很大关系。试举几例: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以星光遥挂而垂来比衬平野,便愈见出平野的辽阔无际;以月光的奔涌如泄来比衬大江,更见出大江的迷茫浩渺。而且,一写大地,一写江水,两相辉映,境界宏远。看似录常句,却比衬有致,工追造化。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天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

 

杨贵妃回头一笑,千娇百媚,相形之下,六宫所有的美女都暗然失色了。这就是以皇宫的美女来比衬杨贵妃,有力地衬托了她的娇美动人。

 

    鹰在脚下。

    云在脚下。

    迈进天的门槛,

    我来作客。

        ——孔孚《天门峰即景之一》

 

    啊,好一座天柱山——

    拔地而起,

    突兀峥嵘,

    鹰到此断翅,

    猿到此折骨,

    李白到此,

    一声长叹,

    两行泪湿万卷书。

        ——叶文福《天柱山献诗》

 

前一首写泰山南天门高,不直言其高,而说“鹰在脚下。云在脚下。于是真可以迈进天的门槛了。后一首写天柱山,如果光说它拔地而起,未见其威势,衬以鹰断翅、猿折骨、李白长叹,就有力地表现了它巍峨峥嵘、令人惊汉的气派。这就是衬比的作用。

对比,是符合生活现实的,它是生活辩证法的艺术表现。但;诗中对比不同于生活中的对比,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生活中生发出来以后,就有了它独特的价值和效用,而成为诗美的原则之一。运用对比,一是对比的事物要有可比性,或特征,或性质,或效用,恰好形成矛盾或相对关系,这样的对比才能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二是对比的整体性,对比的双方不是分立的,互不相干的,而是相反相成,在相互映照中,成为一种矛盾而又和谐的总体结构,这样才能产生出更高的效果。生活中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还存在着上下、远近、明暗等各种各样的相对关系。诗人应该深入地体察生活,做到如高尔基所说:“必须细看、酌量和比较,必须寻找统一,必须寻找对立,一切都在于此”。同时,要善于学习和运用对比的艺术技巧,使之很好地服务于内容的表达,以抒发自己爱憎分明的感情,从而在读者中造成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