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十人诗品:张洪波
(2021-08-22 06:30:35)分类: 诗人论 |
张洪波(1956- ),当代诗人。他从现代化的石油钻塔下走来,唱着《黑珊瑚》之歌,然后,开始生命的《独旅》,探寻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独旅”,始终是一种有意识的灵魂冒险,它以悲剧意识反观自身,使自已的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草木、大森林、钻塔……都生长在恒凝的大地上。诗人在走遍世界之后,终于感受到脚下大地的震动与温厚。于是,他开始打捞地下的《沉剑》,把目光伸向民族历史的底层,唤醒远古的生命图腾。我们看到了一个“胸结果实”的母性形象。她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始祖和精神的象征,她以自已的怜悯、忍耐、宽宏和勇毅锻造着生命最初的灿烂。是她“吹响第一声源于泥土的音乐”,那哨音“再艰难的岁月也压不弯”,它滋润着永远流转的天空,它向大地和四季释放着各种幻想。这一古老的原型几乎隐含在诗人的所观照的一切事物中。对几千年民族生存意志的自由与坚韧的重新发现,诗人持重地告诉我们:“在这里愈久/爱的愈深”。并且相信,那柄静卧在历史急流中的“沉剑”,必将以其开创的雄性姿态,划开时代的幔云,迎来一个崭新的黎明。
张洪波,吉林延边人。中学毕业,当过下乡知青、中学教师,后调华北油田,从事文宣工作。他跑遍祖国的山河大地,视野开阔,思维敏捷。诗中,那些富有动感和声势的意象和繁茂的语言,总是这样或那样地成为民族、生命精神的体验者,实践者和见证者。或许由于对这种精神深层沉浸的缘故,他的诗呈现了一种肃穆、沉静、宽宏的气度,体现了一种东方的艺术风神!
前一篇:民族灵魂的打捞
后一篇:点评杨维松《在时间中干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