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诗评 |
——评杨建华诗集《守望情怀》
苗雨时
杨建华大学期间非常勤奋,曾有诗作在校内外刊物上发表,毕业后参加工作又时有所作问世。如今他将自己的作品加以汇编、整理,交由华艺出版社公开出版,作为他青春的一个纪念,题名为《守望情怀》。应该说,这些诗歌可以称为青春写作。
他所上的大学,并不是非常有名的高等学校,但却有较为自由宽松的人文环境,这就是现在的廊坊师院。他上学时,学的是中文,然而在特殊的文化语境中,思考的却是人生哲学问题。而文学则成了这种思考的滋养和传达这种思考的方式。当然,思考需要外在刺激,那就是纷纭复杂的社会现实,而其内在动力,则是青春生命的探索与追求。两者相摩相荡,相济相生,在创作上催发和绽放了一丛丛艺术之花。
在社会转型期,真正的青春并不总是轻飏的梦幻和甜美的心境。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与精神的极大反差,它也常会陷人诸多的困惑、焦虑与惘然,并感到切肤的“存在之痛”。即使是“风花雪月”的爱情,也于明媚中蒙上了一层迷茫的色彩。诗人在诗集《自叙》中写道:“巨大而可怕的宿命之哀压迫着我,裹挟着我,我卑弱的心灵深处也时时充满冲动和不安。”这就是他青春的心态。而《守望情怀》则曲折有致地记录和展现了这种躁动不宁的心路历程。
人类文明的进步却造成了人的某种异化,人变成物,变为商品,而抗拒人性异变却颇为烦难。这里有物欲与人文的冲突。诗人在《写给自己的便条》中揭示了这种矛盾:“因为梦想/才不停地写着/写着,直到怀疑它一文不值直到物欲也填满心胸/写得精疲力尽/也才真的知道它/一文不值。”这里有肉体与灵魂的纠缠。一方面是自然的本能,“女人,可以揽过来享用的女人/交媾息信传过每一种人群”(《裸女》);另一方面也还有精神需求,“纵然有妖姬以色相诱我”,我仍是要寻我那支撑我“骨架”的“我的生命”的“崭新的意义”(《黄金教言:天堂之路》)。这里还有生与死的考验。生是开始,死是终结,生与死都是宿命,死先进入生,向死而生,是否可以战胜宿命,获得生命的自由?诗人这样唤醒人们的觉悟:“清晨,死亡的光线正发自每一具苏醒的躯体/人啊,你为什么还在贪图污浊的睡席!”
探索者永远是孤独者,他居于人群之上,时刻警惕不要把“自我”泯化于世俗之中。他的精神力量,一是来源于哲学,一是仰赖于爱情。但是,“爱情和哲学给予的不仅仅是欢愉和智慧,更多的则是难以自拔的痛苦”(《自叙》)。诗人的爱情,是爱不得其所爱,但又不能忘其所爱。这似乎汇入了中国文学的原型母题。他在生活中不是强者,在爱情上也不是。他的爱是有具体对象的,但又不是完全具体,甚至是柏拉图式的。他爱得深挚,“爱人,我为你绿了整整一个夏天/用我全部的生命/来装点你的景致”(《枫》);他爱得柔美,“是那月儿的柔波/荡漾在清粼粼的溪水是风儿吹拂她长长的秀发/洒一片斑斓的清辉”(《望月》);但爱又常常是“错位”的;“是缘又断/是同心圆又览不到交点//是故事/仅有开端”(《错位》),所以,我虽然“真心的追赶”,而你那“水绿的裙子”却“拂过绿草”而去。因此,爱只有藏于心中,化为隐秘:“你曾隐秘地与我相伴/在那栋灰色的楼里//甬路旁那么粗大的杨树/你的声音和小鸟的细语/操场上你绯红的脸和稚弱的喘息/教室的那个书桌以及你的其它东西”,然而这一切最后只能是:
别了,都别了
留在越来越模糊的记忆里
不是为占有,爱过就是美丽。不仅存留美好的记忆,而且也结晶为很多人生哲理。爱,是青春之流的浪花,它不是生命的全部,但却可以成为人生的驱力。诗人这样唱道:“在我被你的爱点燃而终成灰烬时/我不需要谁为这样生命的消亡而惋惜/生命原是爱的延续,可这死/却是爱的异体!”(《爱情箴言》)
诗人从爱与哲学走来,他感受着,思考着,不断地质疑世界,叩向人生,他在天地人神四维时空中,坚持着从大地到天空的旅程,恃守着超拔的精神向度。也许他的追寻永无完结,永不会有答案,但这追寻本身就是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诗是诗人生命的表现,其艺术形式也应该是切合表现生命的一种创造。这种创造表现在他诗中,就是对生活的审美虚化方式、意象组合的有机特点、语言节奏的动力感等的恰到好处的把握。他的诗多是倾诉式的,或意象化的。倾诉在于情真,真情是诗的命脉,真情的审美升华赖于生活的幻化,因此,意象搭配的有机统一,就构成了诗歌艺术的生命体。节奏是这生命体的呼吸和脉动,语言是这生命体的外形和物化。试以短诗《惊见一女孩印象》为例:
有一只鸟又飞进了这口古井
还喳喳地叫了两声
此诗言说的是一个“鸟”的意象,“叫”声是这一意象的强化,而“这口古井”,则是“鸟”的遭遇和处境。“鸟”不是“女孩”,但经过审美转化,则更是“女孩”。“鸟”作为“女孩”命运的象征,它飞翔在精神的天宇,撞击了诗人的灵魂,引起他惊奇的震撼与痛楚。全诗以口语的节奏,传达了诗人生命刹那波动,并以鲜明的语象----“鸟”为核心有机组合成了一个独特的语境和语义场。这一语境、语义场,是自足的,也是开放的。因而,它于定向中激发人们无尽的想象和联想:这女孩的形象是什么样的?这形象表露了她怎样的身世?为什么如此地打动了诗人的心灵?……这正是诗人艺术创造的魅力!
建华的诗是他青春生命滋育的花朵,因为年青,这花朵还显得稚嫩。然而真诚是一切艺术之本。但愿他在今后的人生风雨中,永运守望真诚的情怀,他的创作就一定能从春华走到秋实,迎来成熟的灿烂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