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诗评 |
冉伟严在发言
书画艺术的诗意寻觅
——评冉伟严专著《画影书心》
苗雨时
当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一是物质对精神的挤压,使人们处于焦灼、浮躁之中,无心观赏艺术;二是那些以消费为导向的怪异的理论,泯灭和扼杀着艺术的良知和创造力,使艺术创作不出真正的艺术作品。物化与媚俗的文化历史语境,严重地阻遏了艺术的生长和正常发展。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从根本上说,当然是要重建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但在具体操作层面,还是必须从古今优秀的艺术作品中找回艺术的本源、本质和特性。而冉伟严的专著《画影书心——古今书画品评》,则从欣赏的视域,参与到艺术的再造中来。因为创作与欣赏的规律是相通的。正是二者的相辅相成,才最终完成了一部艺术作品的创造。
创作,面对的是外在事物;欣赏,面对的是进入艺术的审美形象。然而它所遵从的心灵法则是一致的,都是:从感觉到情感,到经验,到领悟……。艺术家需要这种禀赋,而欣赏者也需要这方面的才能。
一切从感觉开始。人们常说:“艺术是直觉的花朵。”冉伟严对古今绘画、书法的品评,表现了她天性中极为聪敏的艺术感觉。其独特之处在于,她把自己置身于虚静的心态,在空明、宁静之际,以直觉切进和深入作品,让心灵在作品的意境中尽情、自由地遨游……然后,有所发现,有所体味,有所感悟,最后形诸文字,实现话语定型。这样,她的艺术欣赏,对应于作品,就形成了一个有机系统,构建了格式塔的完整的审美认知图式。以此种审美认知图式,观照作品,其品评必然带上个性色彩和二度创造的特性。
那么,冉伟严在赏读书画的过程中,究竟发现了什么,领悟了什么?她发现的是美,领悟的是诗。她的欣赏,总是携自己柔婉、细腻、深切的生命体验以行,重返历史或现实的现场,直逼画面和书法的情境,善于捕捉那些微妙的色彩、线条和灵动笔势,用整个身心与作品交流和对话。既领略了各种各样的美,同时也以美澡雪自己的精神。例如,周昉《簪花仕女图》所反映的盛唐气象的“安闲优雅”的古典之美,林风眠画中女子所呈现的“出于悲喜哀乐之上的淡出、安顿”的现代之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所展演的“千古风流”的爱情神话之美,刘旦宅的《美女骑虎图》所彰显的阴阳相济相生的天道之美;其他如“顾盼生辉”的“媚”(刘选让的《新疆少女》)、沉凝定格的“颓”(陈逸飞的《浔阳遗韵》)、亦古亦今的“恒”(云清的《洪荒隧影》)、似睡非睡的“梦”(陈雅丹的《紫睡莲》)等,都令她惊羡。至于书法,柳公权的清拔、骨力,苏东坡的洒脱、旷达,弘一法师的冲淡、恬静,更使她产生对美的敬畏和感动。
美,是古今艺术家的法律;诗,是古今艺术家的追求。“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冉伟严的欣赏所探寻的是书画中蕴含的诗意。而所谓“诗”,一是情感,二是哲思。其至诚至圣的境界,就是生命本真的澄明与敞亮。例如,青年画家张玉华的《童年》,那淡淡的雾霭,那清翠欲滴的竹林,那岸边戏水后憨睡的孩童,迹写的是乡村的记忆,唤醒的是人们内心深处所珍藏的对土地的依恋;雷金池的《万里长城画卷》,以奔放的笔致,尽写山河“巍峨雄壮”和历史的“浩瀚沧桑”,让人触摸到了画家热爱祖国的“万里情怀”……,她的书画欣赏,犹如在诗行间行走,驻足,流连,乐而忘返。而丰子恺的小画所传导对人世间大爱悲悯的禅境,徐悲鸿的《奔马》所负载的探索和担当精神,范曾的《灵运临风图》所展示的“清风沁心”的人格风范,尤其是作为范曾开门弟子崔自默的一祯小幅《扫月》,则更是突发奇想,以别具意趣的“扫月”,昭示了人与世界瞬间与永恒的哲理。这一切,都使我们领悟了书画之诗中所包含的生命之思的神秘奥义。
美与诗同在。欣赏书画中的诗,欣赏者与艺术家应该具有大致相近的学识、素养和才情。而要作为一个评论者,则更应具备广博的艺术知识和高远的美学视野。冉伟严是懂得书画艺术的,不仅掌握了它们的历史和传统,而且对它们的表现形式,也有相当程度的认知和理解。诸如,中国画讲究的散点透视、布局的咫尺千里、动与静的意趣、空白与气韵的生成、笔墨的浓淡和各种皴法,以及意境的营构;中国书法,也有多种多样的章法、笔法,也讲究整体的气象、气势和韵律。写艺术评论,当然用得上这些知识,但是这种知识的运用,不能如外科医生解剖尸体那样对待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艺术。冉伟严的书画品评,不是外在的讨论技法和炫耀知识,而是深入艺术,从古代、现当代那些优秀作品中探索出中国源远流长的艺术精神。因此,她以极大热情,从自我的生存境遇和生命感受出发,在浩淼奔涌的艺海里,小心翼翼地打捞那些恒久美好的珍珠,以此为人类有尊严的生存提供可能性的精神支撑。历史上那些我们曾经拥有和正在失去的伟大事物,不是值得我们今天很好的怀念和承继吗?!
书与画,其本质是生命的纯然表现。生命的诗意栖居,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涉足这一领域的人,不论是创作者,还是欣赏者,都就是自我灵魂的拷问,都应有生命激情的燃烧。创作是诗意盎然的,欣赏也须是诗情勃发的。冉伟严对书画的品评文字,就充分体现这种特质:那些诗意的标题,那些精妙简约的提示,那种贴近心灵的描述和想象,那么诗化的话语风格,那种丰沛葱茏的文气……,不仅完美地传达了书画的诗意,而且也润泽了人们渴望审美享受的干涸的心田。说其是美文和散文诗一点不为过,因为这些评论在行云流水般的书写中,的确充盈着美和诗的质素与风韵。
重树艺术的尊严,再造艺术的高贵,传播艺术的知识,扩散艺术的熏陶。让艺术走进人们的生活,为人们送去精神滋养。这就是冉伟严这部书对当前艺术发展和艺术普及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