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诗评 |
碧云何处认芳尘?当从《尘缘》!
郭友钊
偶遇《尘缘》,许久东著,花山文艺版。试想尘缘,如《天仙配》中织女下凡,将邂逅红尘黄尘灰尘?风尘土尘水尘?或者再听到如《金莲记》中的感叹:“端只为爱河欲海起波涛,名韁利锁不能逃,这尘缘怎消?”
怀着期待,翻阅《尘缘》的目录,就像织女遇见牛郎,一眼就见到了牛人:第一人、好人、高人、能人、真诗人,将军、市长、主席,忍者、觉悟者,汤吉夫、陈超、尧山壁、铁凝、苗雨时、刘小放、大解,当然不能忽略的当是酒星,以及他们的牛质:侠骨、雄风、大智、仁义、自在、伟大,当然也不能忽视他们的命运、他们的苦难、他们的尊严。定眼一观,站在后排的还有作家许久东的家人:祖父、祖母,二爷、三爷,三叔、老叔、小叔,老奶奶、大少奶奶、老姨、老姑、大姐,当然少不了父亲,与伟大无缘的父亲。可见,《尘缘》里的尘,都不是微尘都不是浊尘都不是游尘,都是与许久东有机缘有情缘有血缘的洁尘玉尘珠尘,是许久东广结的善缘前缘后缘,所经营的人缘佛缘酒缘,都是都有着不浅的缘分。
《尘缘》描绘了众多的缘分,当然有缘起。许久东生长在燕山上,青龙县人,也是一条龙。小龙高中毕业后,当山村教师,当果园工人,再上班当上仓管员采购员核算员质检员,可不管干什么工作,总有一种尘心跳动不停:喜欢山鹰、喜欢文字、喜欢诗歌。于是,青龙山鹰诗社组建,许久东任社长,大解任副社长,十六位成员登文山游墨海,并破茧而出,有的成为全国有影响的诗人,有的成为市府秘书、县府县长,有的成为专家学者,许久东也龙出升天,走出了大山,考入河北省首届作家班、调入河北省作家协会、再调入燕赵都市报,后任唐山站、廊坊站站长,单位频换,工作地频更,出版报告文学《又一条黄河》《金之光》《铁骨春秋》、诗集《无果花与无花果》、长篇小说《旭氏家族的女人们》,穿越尘世,一路走来,风尘仆仆,遇物遇事遇人,久历风尘,六尘尽染,留下车尘马迹,遂成《尘缘》。
《尘缘》说人缘,分辑传述,计良师益友、君子之交、同窗寄情、血浓于水、先人往事等,都是他的亲朋好友,主要人物四十七人(他自己是最主要的人物,应为四十八人)。四十八人中,各人或者各种人的尘种不同。佛日,人有六根,眼、耳、口、体、心,当生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奈何,这四十八都不是清净寺庙中的真和尚,并非一尘不染,或者六尘不染。诗评家陈超、苗雨时等,诗人尧山壁、刘小放、大解、刘向东、杨松霖等,小说家汤吉夫、铁凝、何玉茹等,办报人李炳庠、闻章、孙明君等,他们劳心劳力发表文章,常一鸣惊人,惊起梁尘,这种尘属于心生之法尘。前尘影事,说过往、喻当今、望未来,法尘让人明白生死存亡中的美丑善恶。因此,见贤思齐之人,若知自己尚属浊水,何妨可在《尘缘》中望清尘而拜伏。
《尘缘》中,许久东奔波六尘中,体现中他的尘性。他在1993年申报二级作家这一职称时,巧遇祖母病危,便从省城立马回青龙老家,未与大院内的评委们打个招呼,望尘而不拜,结果差了一票而落选,从此不再申报职称,可见其性格之刚烈。这种秋风烈马的性格,也体现在《尘缘》的文字中,择清尘而歌,文短句短、言简意赅、情深理明,当是飘逸在燕赵上空的一团团芳尘。
提起芳尘,想起宋彭元逊的词《临江仙》:“白帝空惊旧曲,阳关只梦行人。碧云何处认芳尘。紫荆花作荚,青杏核生仁。”一部《尘缘》,当作清尘、芳尘观,愿读者如我有缘蒙此种法尘,花将作荚、核将生仁,结缘阳光道,超逸而绝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