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时代(或我的钥匙丢了)》
(2020-11-07 07:19:10)| 分类: 点评 |
时代(或我的钥匙丢了)
走到家才发现
我的钥匙丢了
我的钥匙不是诗人惦记那一把
我的钥匙很小
小到只能打开一扇门
只能装在口袋里
可现在它丢了
我站在熟悉的门口
却无法进入熟悉的房间
我的恐惧和绝望
比当年的诗人还要深
注:“钥匙”,是前辈诗人梁小斌先生《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一诗中的经典意象,这首小诗的灵感也源于此。
2016/1/6
苗雨时点评
小事件,大主题。
这首小诗,很有意思。它借用了经典原型,却有了独特、深入的生发。梁小斌的名诗《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在历史呼告中,以“钥匙”的丢失,象征一代青年理想的幻灭和价值的失落。它是虚拟的,想象的。而这首诗,写的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生活事件,我真地把“钥匙”丢了。前者是一代人的痛苦,后者则是个人的不幸。孰轻?孰重?表面看来,同样是“钥匙”,那把是重大的,这把是微小的。然而,对个体生命而言,这微小却十分重大,它使人进不了家,只能站在门外,被寒风瑟缩。因而,他的恐惧与绝望,比当年的诗人还要深。而令人奇怪和惊异的是,它竟以此题名为“时代”,却震悚了我们的灵魂。仔细想一想,也的确,如果把丢失“钥匙”提升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那么这种失去家园的畸零人的存在状态,就显得愈发酷烈与噬心。评判历史,固然可以是群体观照,但从个体命运悲苦,明辨窥探真相,也许更为真切、真实和透彻。经典是传统的,而此诗是现代的。诗人独到的发现和深邃的思维,正成就了这一点。他以超人的睿智,从感性到理性,从具象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把日常生活的一件小事,演绎成了一个沉重的时代的命题。小中见大,举重若轻,莫过于此!
幸福,或许是的
或许是的,幸福的形式不止一种
颤栗,泪水,手足无措
一种形式就是一种可能
一种可能就是一种打开
打开肌肉,打开嘴巴
打开眼睛,或者打开心灵
像孔雀开屏
像狗吐出舌头
马群踢踏,狼嚎虎啸
软弱属于肉体
意义属于骨头
苗雨时点评
人的本性是渴求幸福。那么,什么是幸福?人们可以有很多的解说和界定。但我们从切身体验认知,幸福首先是一种感觉,进而是一种满足和快乐。它的外化形式多种多样:“颤粟,泪水,手足无措”,幸福袭来,如春草萌生、鲜花带露、风吹林木……。然而,从表象进入底里,深潜探测,我们便不难发现:那里有人原始生命的动力源,幸福就是生命欲望的绽放与打开,打开“眼睛”,打开“嘴巴”,打开“肌肉”,打开“心灵”……像什么呢?一一“像孔雀开屏/像狗吐出舌头”,这种外在的形象比拟,其背后涵容的却是“马群踢踏,狼嚎虎啸”,乃至翻江倒海,地动山摇……。这是人的生命原子核的裂变!那么,什么是人真正的幸福?诗人告诉我们:幸福来自欲望,但不是欲望无限制的放纵与渲泄,它是规范,是节制,是道德的拿捏,是人格的型塑:“软弱属于肉体/意义属于骨头”。也就是说,在灵肉通达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幸福就是爱、信念、自由、创造,也就是阳光、明媚、蓬勃和生动……
关于什么幸福,诗人说:“或许是的”,我们说:确实是的!这就实现了或然与应然的对话和论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