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苗雨时
苗雨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0,003
  • 关注人气:4,6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把风留在了风中——序我是圆的诗集《我把风留在了风中》

(2019-12-01 13:53:28)
分类: 序言

我把风留在了风中

——序我是圆的诗集《我把风留在了风中》

苗雨时

 

诗是个体生命的展现。在我是圆的第三本诗集《我把风留在了风中》中,如果风喻指时间,它丈量生命的长度,那么,诗人就是把自己有限的人生放在无限的时空中,以求存在。有限与无限的对峙,要求诗人活出生命的质量。而诗歌瞬间中的永恒,恰恰是最好的生存方式。人到中年,正处于“生命的拐角处”,中年写作,类似法国罗兰·巴尔特所说的写作的秋天状态,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更着力于“现在”,而对“现在”的书写,既有往昔的对比与衬托,又有神性的向往与超越。因而,其总体艺术特征是:通明透彻,月映秋水……

诗歌艺术的本质,就是在瞬间达到永恒,从有限走向无限,对诗人自身价值进行肯定。我是圆的的《我把风留在了风中》,爱贯彻始终。爱情侣,爱亲人,爱乡土,爱自然;爱大千世界的真善美,拒斥阴影里的假恶丑……诗人善于深入和扑捉日常的生存状态,对具体事物予以价值评判和审美观照,并在个性化的处理中,不仅揭示现实生活的本质,而且表达他的识见、襟怀和担当精神,从而映射着人本主义的理性主义的艺术锋芒!

全书分六辑:

第一辑《背对夕阳》。背对夕阳,抗拒迟暮。诗人的心态,从容、淡定、澄明。他“坐在窗前”读书,却读懂了“云”,发现了“自我”的变幻不定,“现实”呈现为一种“幻境”;在梦幻中,他谛听到了童年的“幸福的水声”;回想起“我被我的步子踏碎”的日子,和“打结的往事”,心中涌动着些许的甜蜜的疼痛;如今,我经营着“我的一亩三分地”,任凭风吹雨打,都“置身事外”;“今晚”,在冷洌的风中,“月光如我水独秀”,自在、坦然、平静。也许,即将“身陷暗夜”,但我相信:“黎明应该不远(《那树蒙太奇》)”……

第二辑《她在别处》。在当今这个缺乏爱的时代,那么爱在哪里?她只能在那过往的青春岁月的“别处”。诗人之爱,主要是男女恋情,以及对一切美的依恋。他在花前月下,爱人是他心中升起的“明月”;他给恋人写诗:“给你的诗 / 依然还有当年的醉意(《你走后》)”;他于“恍惚仿佛”中,神魂颠倒地“看到了年轻的你”;在“背阴的午后”,“每个念想都是诱惑”;有时甚至于“错把你当成了我”,而“让你开心的日子,真好”!他感叹:“谁家的扁舟 / 喂养了这一江 / 水天一色的美景 // 春江花月 / 里面只有你(《让你开心的日子,真好》)”……

第三辑《胸部以下》。依然是爱,但由于人生的波折与磨砺,让爱有了更沉重的分量和更开阔的境界。现如今在“思想被风吹得满地乱爬”的年代,人心浮躁与媚俗,在科技理性的制约下,“在人造的夜里,我无法进入这个腹地”,只能梳理那片生存的“空白”;我既不是坚韧的“胡杨”,也不是炫美的“蝴蝶”,只是把圣洁的寺庙,盖在我心灵的深处,让“莲的心事”开花,“在你肥沃的胸中”,“修身养性”,“不再叨念你的名字入睡”,至多“只想成为你案上的油灯”:“天天陪着你 / 度过漫漫长夜(《只想成为你案上的油灯》)”……

第四辑《二片叶子》。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差异性的存在与碰撞,可以是爱,也可以是人与人的关怀。我们在树上摇晃,叶子与叶子的关系,“你那么远,你那么近”;“还是九月”,燕子翻飞,而“你的目光 / 翩翩起舞”,“我的希望 / 被你唤醒(《还是九月》)”;他伴朋友“和蓝天一起旅行”,“你是青的 / 我是绿的 /我们一同装扮 / 美丽的蓝天(《我和蓝天一起旅行》)”;“诗人是我最爱的一朵云 / 今晚我将继续云游 / 去找 / 当年的那一朵(《云,顿然不知去向》)”,然而“闪电撕开天空”,“我的胸膛”也被撕裂,鲜血流了一地;于是,我只得在“雾霾”中虚构一个亮丽的“早晨”,守护着我们“唯一家园”,让世界记下我这颗赤子之心……

第五辑《生活原生态》。生活原生态是回归生命的原初和本真。一切从“本色”开始,“抹去时间 / 零度才是本色(《本色》)”。人从故乡来,他活在地域的“方言”中,方言是对生命最初的命名。然而,现实社会生活中,人性却被严重异化,尤其是权钱合谋,制造了世间乱象:荒诞而无稽。“我的窗外,有点邪”,自然败坏,人事纷纭。于是,我“重回寂寞”,在孤独中思念乡亲,魂归故里,细数自已的每一声脚步;“我还是想 / 做一棵庄稼(《秋天》)”,等待着秋风来收获。因为一棵庄稼立于天地间,诗人和它并在,物我两忘,而体认到“天人合一”之妙理,从而彰显了生命的终极意义。

第六辑《我把风留在了风中》。风,正面袭来,以不可阻挡的无情,推毁一切。“我把自已留在了风中”,就是要刊落浮华,留住自己做人的尊严与高贵。“快与慢”、生与死,都在这风中。把握生命的节律,向死而生,在动静之间前行。他怀着爱心,去玉树,看“风停 / 雨止 / 好样的玉树 / 巳然屹立(《玉树我来了!我们全来了》)”,深感安慰;他来到大海边,望海上明月,“再往前走 / 你就是我的天堂 / 里面有我的另一生(《海上明月》)”;“生活在冬的眼情里 / 冷成了一片片 / 飞舞的雪花(《雪不是你,也不是红过秋天的枫树》)”,却托举出那灼灼红梅;他傍着古老的黄河,“从终点去向终点”,“我已飘零,完成一生”,然而,留下的却是和风中小草一样的摇拽不屈的精神风骨……爱贯始终。爱情侣,爱亲人,爱乡土,爱自然;爱大千世界的真善美,拒斥阴影里的假恶丑……诗人的这些诗,大多为短章,体制小而丰实,意象疏朗而明丽,语言简洁而隽永。对人生入乎其内,又超乎其外,因而感性与理性忻合,生气与高致同在。他善于深入和扑捉日常的生存状态,对具体事物予以价值评判和审美观照,并在个性化的处理中,不仅揭示现实生活的本质,而且表达他的识见、襟怀和担当精神,从而映射着人本主义的理性主义的艺术锋芒!

“我把风留在了风中”,即我把有限的生命截留在人生的某个时间段,并把它诗化。诗人说:“我是圆的 / 是只认准前方而滚动的圆 / 没有起始也无休止地向前/旋转飞奔(《快与慢》)”。圆,是完美的象征,它表明对诗歌艺术的不懈的追求。而诗歌是做梦的事业,用诗歌圆梦,圆诗歌之梦,正是圆的题内应有之义。诗人站在大地之上,怀着对诗歌的敬畏,穿越滚滚红尘,放飞自已的梦想,让灵魂在神圣的天宇飞翔,并向人间洒下缤纷的花瓣和悲悯的泪雨……

是为序。

2014年7月18日苗雨时于廊坊师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