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论诗歌的陌生化(之二)

(2019-10-29 07:36:16)
分类: 诗论

                          简论诗歌的陌生化(之二)


陌生化,也根植于意象创造。英国诗人王尔德曾说:“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再用的是庸才,第三个就是蠢材了。”每一个诗人身上都应该有一颗勇敢的种子,致力于同意象的陈旧、僵化做斗争,不断地创造出醒人心目的奇特的意象,以使诗歌别开生面。

例如,傅天琳的诗《迪斯科·在西柏林布达舞厅》:

 

   快渴死的金鱼

   一池火焰嘶咬着

 

   脱不掉紧身的红鳞

 

这首短诗,描写迪斯科舞厅人们跳舞的情状,然而不是写实,而是拟喻一条金鱼在火焰中翻腾、挣扎的意象。不直写舞蹈,而在本质意义上则更像舞蹈,因为迪斯科正是生命的激情、喧嚣与疯狂。这种意象,奇警、生动,甚或怪异,但却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产生了神奇的艺术魅力。

陌生化,还来源于情感的极化和意念的精深。诗歌表达的情感,不是自然状态的原生情感,而审美情感。审美情感与自然情感的差别,在于它的变异性。变异,即极化。或强,或弱。诗中情感只有极化,才能以超常的力量,打动人心。例如,台湾诗人王渝写与爱人的离别是:“一次分手/一次小小的死亡”。把一个“分手”,极端化为一次“死亡”,在极度夸张中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又如,舒婷对母亲的思念则为:“啊,母亲/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此诗,一反常规,没有外在地强化对母亲的怀念,而是以“古井”这种极为弱化的形式来表现,却反而强化了她对内心情感的压抑。同样,诗的思想,也不是肤浅的、尽人皆知的、普泛化的道理,而应是深入生命体验底层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个性化的发掘和体悟,然后,凝聚成诗的精神内核。如此,它能给人以深刻、独到的启迪,从而照亮一个独立自足的别样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