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诗人爱情的精神风流

(2019-09-26 13:25:45)
分类: 诗评

一个诗人爱情的精神风流

——论董培伦的爱情诗写作

苗雨时


 一个诗人一生致力于写爱情诗,以爱情诗写他的人生。爱情,作为他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他的某种生存方式,主导了他的价值取向、精神风流。而对爱情诗的写作,矢志不移,痴心不改。这无疑是诗歌史上的一个奇迹和传奇。

 这就是年届八旬的老诗人董培伦。

 爱情的书写,是古今中外文学/诗歌的一个原型母题。它不仅是人类得以生存、繁衍的血源动因,也是人类文明进步、演化的人伦推力。但对个体生命而言,爱情却是一个永远说不尽的奥秘:从浅表到幽深。有人说爱情是“黑洞”,而这“黑洞”,却从中迸发出千姿百态、万种风情。

 董培伦的爱情诗写作,正是对爱情探险、体验和升华。

 如果从共同性观照,他的爱情诗几乎写尽了爱情的一切林林总总。对这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进行了多侧面、多维度、多层次、多方位的探索和呈现。诚如。谢冕先生在一篇评论他爱情诗集的文章中所说:“通读全诗,佳作联翩。不能不令人惊叹董培伦感情之炽烈、想象之丰富、比喻之生动、体式之多样。他写初恋,写热恋,写擦肩而过的美丽,写别离之后的刻骨铭心的相思,丝丝缕缕,欲死不生,真是情到深处,爱到极处,他的笔墨到处,都是满目锦绣。”简要示例,他写爱的萌动的微妙与惊奇:“试探你火热的青春的花蕾/是否在你生命的枝条上萌生”(《沉默的约会》);他写坠入爱河的癫狂与痴迷:“热恋的情人一旦拥抱接吻/全身的热浪便风起云涌”(《两珠举上高空的长跑火炬》);他写新婚的缠绵悱侧:“新婚是神形相交的合二而一/新婚是万水归一的开闸泻洪”(《新婚是热恋攀上渴盼的顶峰》);他写婚后的和谐美好:“婚恋不是谈情说爱的终结/婚恋是两心甜蜜挚爱的继续”(《婚恋不是谈情说爱的终结》);他写人到老年的相依为伴:“你我两颗互恋的心/即使老去爱也年轻”(《永恒》)……这里有花前月下,湖边留影,也有秋风红叶,夕照静远。情因景生,景以情异,情景交融,便逶迤成一条爱的彩练和爱的画幅长卷。

 然而爱,不仅有“爱的艺术”,而且有“爱的哲学”。爱的艺术与哲学,都关涉到爱的神圣性和人的全部人格的型塑。诗人说:“爱情啊,男女之音的爱情”,“你是人类供在心台上的神明”。又说:“真爱永恒如同日月经天”。他写慧星与木星对撞的《太空之吻》,以宇宙现象,来隐喻人世间爱的前世企盼和今生机缘,用以昭示爱的天长地久。人生于天地之间,处于生死之际,仰望星空而思人间道德律。阴阳合道,死生轮回,真爱永恒。而爱是生命的本质血素,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关键所在。因此,爱情能使生命完美、人格完整。正如他在《完整》一诗所写:


     当你嫁到我的身边时

     我才感到生命的完整

     我的爱情终于找到归宿

     生命有了依托的生命


 恰是此种“完整”,开启了人对真善美的欲求,也因此可能抵达在大地上诗意栖居的人类生存的精神家园。

 如果从历时性考察,董培伦的爱情诗也必然带有特定的历史文化特征,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性。上世纪50年代,他的爱情诗,由于他的海军生涯,他体验到的爱情,是与“水兵、军舰、大海”联系在一起的。那大海般的恋情连着岸,牵系着家园和国家。其所蕴涵的是家园情怀和责任。他在《少女之歌》中写女孩子的心声:“他日夜巡逻在海疆/他的心也在将我挂牵/他把青春献给祖国/我没有权力背叛哲言”;而水兵的《无形的力量》则来源:“标灯是你的明眸闪烁/更坚定我前行航向”。这种写法当时是诗人们常用的创作模式,其价值是青春、理想、热情的真诚馈赠。

 但这还带有群体性的沦化特点,具体到个人真实的爱情也许不尽相同。“文革”后进入历史新时期,他在回忆中写了《蓝色恋歌——十四行》。依然是以海为背景,然而他的“海之恋”却不那么风平浪静,而是波诡云谲 ,潮涌环生。不仅有爱的追求、期待、幸福、甜蜜,也有离别的痛苦、重逢的喜悦,更有冲破重重阴隔的执着与沉重,而最终是爱的胜利。这是诗人在特殊年代的一部爱情的心灵史,而这心灵史的主旨是:


     我们的脚 下是同一块土地

     我们的头顶是同一片蓝天

     我是撇你是写成的“人”字

     失去一方必将天倾地陷

                 ——《失去一方必将天倾地陷》

 

 个人主体性的确立,产生了新的诗歌话语,也生成了新的极富个性的修辞和独特的艺术风采。

 跨进新世纪,诗人仍然坚持爱情诗的写作。但对爱情有了更多的理性穿透与省思。他的长诗《春天的来客——感悟爱情12行》,处于新的历史文化语境下,面对物质质主义对爱情的剥夺,高科技对爱情的可能异化,爱情沦为金钱的等价物,等等,他仍然秉持爱的纯正与伟大。他拒斥“性爱机器人”:“我说无情之缺乏人的灵魂/无魂的身躯如同画饼充饥”(《真爱永恒如同日月经天》);他反感爱情缩减为“性”:“文明社会提倡自由恋爱,自由恋爱不是性的自由”,而有性无爱的斜风正以等价交换的方式在世间流行(《自由恋爱不是性的自由》)。他始终持守爱是人生命的本真、本性。爱情啊:

 

        它是你人品的诗意升华

        它是你情感的和谐乐章

        它的结晶是人类的繁衍

        它的创造是事业的辉煌。

                        ——《它是你不倦的执着追求》


 诗人的这种跨时空的爱情诗创作,它所积淀的艺术经验和葆有的艺术精神,不仅指明今后诗写的方向,也提供了巨大势能与动力。

 我们认为,在新时代,爱情诗现代性,应该是“神本、人本、物本”三位一体的融合。其动态结构,是以人本主义为核心,既呼唤爱的神性,也不否定爱的物性,但要在实现归魅与拒斥异化中,高擎爱的高贵的精神旗帜,并由此打开人性界域:从自爱、他爱、两性之爱,延伸到自然之爱、民族之爱、人类之爱,从而为构筑生态文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预约人类生存的爱的美好愿景。

 个体性与整体性的契合,生命体验时代脉搏的谐振,把爱置于时代的中心,加以现代性的审美体察,诗人必将成为现代爱情的歌者,从而创作出我们的时代和民族所需要的伟大的爱情诗篇,进而成为经典在文学史上永远传诵。

 这是我们对这位老诗人的肯定、祝愿与期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