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歌的现代性构建
(2019-08-09 17:15:10)分类: 诗论 |
中国新诗的现代化,从其诞生之时起步,至今已走过较为漫长的历程,其中不乏颠踬顿跛,坎坷挫折,但如今已峰回路转,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但远没有完成。什么是当今新诗的现代性?这一问题固然可以以西方现代诗歌作为参照系,但也不能完全照搬西方诗歌现代性的模式和特点。因为它毕竟是生长在中国大地,所以必然表现出若干自己的构成要素和自身的特色。
从艺术社会本质论的视点来看,诗歌的现代性品格,是社会现代性的折射和反映。而社会现代性是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而形成的。相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转型期的社会,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经济从传统的农业形态向现代的工商业形态转型过渡,现代性可以理解为“促进社会进入现代发展阶段,使社会不断走向科学、进步的一种理性精神、启蒙精神,就是高度发展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就是一种现代意识精神,表现为科学、人道、理性、民主、自由、平等、权利、法制等原则”(钱中文《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文学评论》,1999年第2期)。但是诗歌的现代性,并不是上述社会与文化现代性的简单的翻版。它应该是社会文化现代性的普遍精神以合乎诗歌本性的方式,在诗歌创作中的体现。诸如个人主体性原则,生命本体的诗歌理念,多维立体的审美思维方式,现代诗语的创造和各种现代技巧的运用,以及现代媒介的影响等等,都属于诗歌现代性的内涵。就整体诗歌来说,其特点是:它是个体化的,但不拒绝承担社会的道义和责任;它是多元的,但多元之间不是各说各话,而是多元互动,在对话中走向共荣和多样;它是本土的、发展的,不断加进传统的新质,但又是开放的、广延的,迎会吐纳世界上一切优秀诗歌之精华……
然而,象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艰难进程一样,中国诗歌现代性的建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诗人们致力于探索和开拓,经得起失败,在失败中坚持,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智慧和艰苦卓绝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