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萧振荣乡土诗歌论

(2019-08-06 07:35:49)
分类: 诗人论

萧振荣乡土诗歌论

苗雨时


萧振荣(19432010),河北省行唐县人。1961年初中毕业后参军,后当过工人、干部、编辑。曾任石家庄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理事。新时期以来,写过大量反映农村生活的诗。主要诗集有《远行》《秋风集》等。?981年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新诗奖(19791980)

萧振荣是河北省诗坛有较大影响的诗人。过去,他主要写工业题材,善于从平凡的生产劳动中发现诗意,捕捉形象,并有结构严整、语言平易的优长,但也嫌格局较小,笔力不太雄健,难以充分表达大工业生活的动人心魄的节奏。新的历史时期来临以后,他在集中力量向农村题材的突进中,却像燧石打火一样,令人惊异地进发出耀眼的火花,照亮了一片新的生活和艺术天地。在这种新的开拓中,作者也仿佛确认了自己才能的特点和方向,逐渐形成了自己作品的艺术特色。

“歌从乡野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农村政策像一场及时的春雨,滋润了农民的心田,燃起了他们生活的热望。诗人同农民一道深切地感受到了生活的深刻变革,他的诗较早地向人们传达了农民心头的这种喜悦和农村的新气象。虽然这些诗显得清浅一些,但它们还是以真实的感受、带着露珠的晶莹和朝霞的亮采,为我们透露了农村新生活浓郁气息。

在19808月号《诗刊》发表组诗《回乡纪事》以来,作者陆续发表了农村题材的诗作近百首。有些诗沿用“回乡纪事”为总标题,有些诗另起组诗题目,如“家乡的笑容”、  “歌从乡野来”等。其先导性在于他较早地变诗的政治学为诗的人学。当诗坛还沉浸在一种沉重、悲愤的历史反思的气氛中时,他却率先把笔投向当时正在改变中的乡村生活。不是简单地图解概念,而是深入生活,在生活本身中寻找诗意。这样,他就超脱了政治指代系统,而凸显为真正的艺术。翻阅这些诗篇,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充满生机的农村生活的图画:阳光铺成的“乡路”,房前屋后的“新绿”,村头刷去旧时标语崭露新的笑容,还有五月的麦浪、八月的瓜园、春节的“年味儿”,且不用说闲时走亲,窗前看戏,就是常用的“秤杆”如今也抬起了头,就是普通的“算盘”也换了声声新韵。诗中并没有回避旧生活的印记,但写昨天是为了陪衬今天,它着力表现的是新时期以来农村变化了和正在变化的现实生活。  

萧振荣的诗在表现农村生活上,有着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特色。他扎根现实生活,以敏锐而细腻的洞察力,着眼于把握自己真切的感党,把选取富有典型特征的生活场景与揭示农民内心深处的愿望和热力结合起来,加以熔铸和提炼,从而深刻地反映农村形势迅速而巨大的变化。因此,它比某些同类题材的诗作,有较为浓烈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自然、亲切的感觉。试看《集日的黄昏》,小小的镜头溢满了多少生活的诗意:

 

    炊烟淹没了落日半轮,

    暮霭浮回赶集的人们。

 

    携走早晨的背篓、竹篮

    装回一个欢乐的黄昏:

 

    猪娃的叫唤关进西院,

    半导体新声溢出东邻;

 

    拉化肥的铁牛归来最晚,

    库房前卸下月色如银。

 

这首诗虽然写得不是如火如茶,热气蒸腾,但却精巧细腻、韵味隽永。它不是从意念出发,而是选择了一个特定的角度,抓住了最迷人的“黄昏”时刻,表现农村新生活的脉搏和欢乐,即景生情,缘情写景,情景交融,写得如此有声、有色、有情。

萧振荣诗歌的另一个特点是:讲究构思。他致力于构思的精巧和意境的创造。他的独创之处是善于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情画意,所写虽然多是一枝厂—节、点滴事物、瞬间情景,但经过作者精细笔触的开掘和生发,却能以小见大地概括社会生活,给人以含蓄蕴藉的美感。因此,在他委婉秀丽的笔下,一条乡间“小路”,串起儿时记忆、现实感受,以及从昨天到今天的漫长岁月(《乡路》);一片房前“新绿”,显示了过去与现在的鲜明对比,寄托了诗人无限感慨(《新绿》);而“会计室里热闹的算盘声”,在孩子的梦中是花衣,是鞭炮,在大人听来,却似“檐间春雨”,  “一滴滴”  “溶尽心头十年寒霜” (《夜间算盘声》)……如《绿化的传单》:

 

从苇乡来了端午节的信使,

把绿色的传单撒向村巷。

 

奶奶讲这粽子的来历,

嘴里缓缓流出条汨罗江。

 

手棒粽叶的孙儿,

像初读一篇悼念文章;

 

曾有时不知棕子的味道

终于又闻到那千古芳香  

  

可以看出,这首诗并没有正面写农村形势,而只是写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便是“端午节”也没有一般地铺开写,却落笔在一片苇叶上。诗的构思则以此为起点,从这片苇叶生发开去,奶奶讲粽子的来历,孙儿品粽子的滋味,即是在传述千古佳话,然而在重温这古老的风习中却也包含着现实生活的酸甜苦辣。于是,一片苇叶化为一张“绿色的传单”,宣告农村幸福生活的降临。

在创作中,诗人较多地吸收了古典诗歌和民歌的营养,对诗歌的形式和语言进行有益地探索和尝试,构成了他诗作的第三个特点。他大部分抒情短诗都是“八行体”。全诗分四节,每节两行,起、承、转、合,层次分明,结构完整。其句式大体整齐匀称,韵律自然和谐,节奏轻快流畅。体制和容量有点类似我国古代绝句,然而有其“咫尺万里”的长处,却没有“五言”、  “七言”的拘谨。这种“八行体”,在当前诗歌创作中,萧振荣可以说是运用较多的一个。在语言运用上,他的诗字斟句酌,颇见锤炼的功夫。例如, “我看她缝沙砣给孩子玩,闲聊的话儿串上针线”(《针线上的哲学》),一个“串”字,把无形的话语变成有形的珍珠,字字句句,闪着璀璨的光芒。  “青壮从金海淘座金山,他们把金丝抽在手上”  (《麦收小景》),两个比喻“金海”、  “金丝”,两个动作一“淘”、一“抽”,不仅写了小麦大丰收的景象,而且点出了不同劳动的特点。  “旧酿苦酒斟出陈年旧忆,新添竹筷夹起今岁新话”,酒而陈,筷而新,陈酒新筷的对仗中,概括了多少生活的感慨。

    统观萧振荣的诗作,其艺术特色是清新秀润,质朴自然。它植根于生活,又对生活加以提炼和升华,往往以简洁的线条、清淡的笔触,蘸着深挚的情思,点染和勾勒出一幅幅淡墨水彩画,轻柔,明媚,雅致,饱含生活的情趣。这固然不是富丽的牡丹,也不是艳冶的玫瑰,却是诗苑中一支秀丽的兰花,又像是撒遍田野的星星菊,香色虽然各异,但同样以自己独特的风姿,装点着时代的春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