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联璧合织锦绣
(2019-07-14 07:15:20)珠联璧合织锦绣
这本《村野恋歌》是诗与评的合集,诗人孙瑞从其180余首爱情诗中精选出60首,请诗评家苗雨时教授点评(文中简称“苗评”)。于是两颗纯真的诗心在爱的领域发生了碰撞与交流,迸发出璀璨的情与思的火花,让我们对诗歌和爱情有了更为深切的理解与感悟。爱情是朴实的又是浪漫的,爱情是自私的又是无私的,爱情执著此生又超越时空。
诗集中最打动人的是诗人写给妻子的情诗,因为它真实,朴实。《唱给妻子的歌》就写了诗人与妻子相识、结合、成家的全过程,如何从小青梅竹马结干亲,如何长大洞房花烛拜天地,然后如何“汗水一把泪一把/ 苦累伴你度年华”,终于“凭你勤劳一双手/ 擎起一个九口家”。与这首用叙事方式来展开二人爱情的全过程不同,《一本厚厚的书》、《储蓄》、《登山》则是用浓缩的意象手法从不同角度来咏叹这份挚爱。首先把妻喻之为《一本厚厚的书》,二人相伴的一生,也就是读她的一生,“从青年读到中年”,从封面读到最后一页,越读越了解,越读越深爱,“如果人生还有来世/ 我想再读你的续篇……”;其次,把妻子的付出喻之为《储蓄》,“你把所有的爱/ 都储之于我”,不仅不取,还不断“增加储额”,“用你的这份爱/ 喂大了儿女/ 喂壮了家庭/ 喂绽了我的诗花”。再次,用《登山》来比喻二人相爱的一生,前半生“有崎岖,有平坦/ 也有艰难和浪漫”,后半生“只要相互搀扶鼓励/ 就会登上秀丽的峰巅”。所有这些“给妻”的情诗都是诗人发自内心的种种爱意的表达。它与月前花下如梦似幻的爱情诗不同,从其满溢爱的蜜汁中我们能品味出农村生活的一份辛劳和苦涩。苗评把它名之为“乡土爱情”,说“只有奉献而无索取,这正是农村妇女爱的品格:无私、博大、宽厚”,又说诗人“写的就是这种乡土爱情”。这“乡土爱情”的命名与定位非常准确。诗人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当他还是民办教师的时候,就耕耘着三块自留地,即泥田、黑板、稿纸。在泥田上种粮食,在黑板上种知识,在稿纸上种诗歌。他写出来的爱情诗怎么能不带泥土香味呢?“乡村爱情”的发生大多在村头、溪边、林中、庄稼地,如苗评说的“农村男女孩子们的初恋,离不开他们的生活场景”。诗人的灵感往往也是从这些熟悉的农村事物中来的,如《我的初恋》写“寻找初恋”,“我的初恋在打谷场边/ 她掏个洞儿钻进谷垛/ 我找来找去急得打转……”,多么有生活情趣,没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能想得到写得出来吗?《故乡的青纱帐》更是用只听人声不见人影的含蓄笔法暗示农村青年男女的约会:
苗评说:“这里没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柔弱和文雅,而是成双成对钻入青纱帐,在那里大胆地、毫无拘束地谑戏和相亲相爱,你听那‘格格’、‘格格’的声响,是两性相悦的爱的旋律,也是庄稼拔节的节奏。在青纱帐的一片自然的交响中,人的生命与高粱、玉米同生共长。”并由此认为这样的爱情“根植大地,带着泥土的芳香,是野性的,纯粹的,具有与大自然一样强劲的生命力”。这就是“乡村爱情”的特色,也是这本诗集的精华,是孙瑞爱情诗中最有份量的厚实之作。
孙瑞爱情诗题材广泛,并不限于“乡村爱情”,形式也多种多样,对爱情这一永恒主题从各个角度予以开掘、探索;苗评则是锦上添花,借风下雨,在阐释与演绎爱情时又注入了自身的感悟及理念。他们的合作成果对走向恋爱的青年男女自然是极好的启蒙教科书,即使对于品尝过爱情酸甜苦辣滋味的过来人也能引发种种美好的回忆。诗集中最突出的印象是对爱情坚贞不二始终如一精神的赞美,如《想你》、《追你》、《攀月》、《愚公之子》等诗就宣扬了在爱的征途上不畏艰难挫折对爱一追到底的不屈韧劲。正如苗雨时在《篝火》一诗的点评中说的“此诗,以‘篝火’作为爱情的象征,生命不止,爱情不熄。这丛不以朝暮相伴为归依的爱的火焰,超越时空,永远温暖着天各一方的两个人的心,使他们的生命臻于完美”。
忠贞的爱情再遥远的空间也隔不断,再漫长的时间也磨灭不了。《是的,我们老了》就是这样一首出自诗人肺腑写给妻子的感人诗篇,“是的,我们老了/ 体力委实有些不支/ 但爱情的温度依然不减/ 你搀我扶/ 走好人生的每时每天……”在《爱的呼唤》中说得更精炼,“老去的是躯体/ 不老的是时间”。对于前一首诗,苗评很自然地联想到叶芝的诗《当你老了》,说“两首诗对照欣赏,正可见出异曲同工之妙。它们所共同表达的是:生命可逝,而真爱不泯”。在后一首诗的点评中说,“由此,我们可以领悟:人生有限,爱情永恒”又说“爱,永远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永无休止。”诗如文,文如诗,它们如同偈语一般打入读者的心,让每个人都更加珍惜身边的爱情。
爱情并非都是阳春三月,风和日暖,也会有寒潮,遇风暴,如何面对爱情中的挫折和失落,诗人也有一些经验之谈及人生箴言。《心窗》告诉人们,“一经把心窗打开/ 就要耐心地等待”,不管等来的是“梅雨”还是“寒流”,“坚信爱情的花蕾/ 定然会向我绽开”。苗评说:“爱情,是一场暴风雨,也是一种灵魂的探险。它要做理性的抉择,也必然经历波折的考验。但只要敞开心扉,坚定信念,真正的爱总会降临。”当然,也有不管你如何努力都等不来的爱情,如《你说……》里那位痴心的姑娘,对情人的许诺“等了一冬”、“等了三载”、“等了许久”,最终情人来了,“那株桃树死了……”。桃树只是暗喻,死的是那颗少女的心。《错失的爱》与此情景类似,主人公却掉了个个,是一位孤鰥老人,当年为躲爱情他玩失踪,等到回头想去找那支丘比特箭时,“弓弦已断/ 箭亦生锈……”这都是对爱不负责造成的《苦果》,“咬了一口/ 涩了半生”。苗评也指出“真纯的爱情,是两颗心的相知与契合,容不得一点欺骗和掺假。爱,不仅关注外表,而且要深入内心。否则,将吞下令人终生悔恨的‘苦果’”。在人的一生中爱的经历最难忘怀,《焚》中把“不再爱我”的人的信“付之一炬”,想彻底告别过去,“但那跳动的火苗儿/ 一直灼着我的心窝儿……”,实难舍弃,这就是爱情。不过,爱情需要执着,也应有拿得起放得下的胸怀,请看《既然你决计要走》:
苗评认为“这才是一颗包容利他的心,也才是伟大的爱”。孙与苗二人就是如此一诗一文、一唱一和地密切配合,弹奏着爱情圆舞曲的每一个音符。
孙瑞诗有奇想,雨时文有妙评。《荷塘月色》一诗的题目来自朱自清的经典名篇,只见“月色如乳/ 无声地泻满荷塘”,令人恍惚又踏入那种情景,诗人不由地想用“匙儿”,“轻轻舀来月华/ 一匙匙送进她的唇”,利用旧景抒发新情,引得苗评立赞“此诗,借题发挥,取其神髓和气韵,来写今日男女青年的情爱”。至于《走进黄昏》,苗评点出是以欧阳修的诗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为原型意象,“此诗,利用诗歌原型进入现实在场,而现实在场,又要求原型的增殖和衍化,具有独特的个性化的特质。古往今来,叠重互鉴,以此构建了深远、宏阔而巨大的诗意审美空间,因而给人以悠长的艺术享受……”。对于用钝刀和藤蔓作比仅只四句的《思念》,苗评指出这是“两个意象的并置组合,有效地揭示了‘思念’的内心体验:它如钝刀割肉那样隐隐作痛,越割越疼;它又似一棵缠心的藤蔓,一年四季都在疯长。前者,写思念造成生命疼痛之深、之切;后者,写思念的浓郁与悠长。两者共同构筑了诗人思念的内在的立体雕塑。化主观为客观,化无形为有形,感于心而呈于象,这就是意象对于诗歌的巨大的审美效应”。这就不仅仅是在点评一首具体诗作,而是以此为例,开讲有关意象的诗歌讲座了。《苹果》是写一个小伙子与一个卖苹果的姑娘之间的爱情故事,小伙子天天到姑娘这儿买三两个苹果,借此与姑娘亲近。姑娘会心的笑,“笑出一对甜甜的酒窝”给了小伙子一个梦,“夜里”他梦见“院中的梧桐上/ 结了个又红又大的苹果……”。苗评分析说,“叙事性和戏剧化,是现代诗歌的两个重要技巧。它们能使诗歌更富现实的质感和变幻性。诗人运用这两种手法,演绎了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这故事没有世俗的沉重,而放射出生命本真纯爱的素朴的辉光。这在当下是可贵的”。从苗评以上这些精到演绎和分析中,读者不仅能更好的领会孙瑞诗的美妙,得到爱情的启示,还能从中学到如何写诗的诀窍。况且,还是有模本和范例的具体指点,不是空对空的抽象说教,其对初学写诗者的实用意义不言而喻。诗人孙瑞在征得雨时教授同意后,嘱我为此集子写序,情不可却,勉为之书,不知二位诗界同行阅后能首肯笑纳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