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金鹏诗歌创作研讨会发言辑要
(2019-06-07 18:53:26)分类: 信息 |
于金鹏诗歌创作研讨会发言辑要
2019年3月31日,“于金鹏诗歌创作研讨会”在廊坊师院文学院隆重召开。来自河北省内外的诗人、理论家、文学爱好者集聚会场,谈诗论道。大会由著名诗歌理论家苗雨时先生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谭五昌先生发来贺函:
于金鹏是一位富有才情的河北诗人,他的诗歌写作立足于日常生活经验,既接地气,又具有艺术表现上的灵动......衷心祝愿于金鹏诗歌研讨会圆满成功!
下面是各位诗人、理论家发言的选辑:
张无为:
于金鹏的诗,在起步阶段,就“入门正”。
有人排斥理论,这是误区。像于金鹏这样,能够在诗写与诗论之间自由穿行,是最好的选择。
《废河》一诗,展现了现代工业发展中,由于环保缺失给农村造成的灾难性影响,深层指向的则是人性视野下的生存况味。
李仪:
小诗才更接近诗的本质。于金鹏的诗是真正具有阅读意义的诗。
于金鹏的诗观是“生命诗观”。这恰恰是区别诗人与非诗人、伪诗人的分水岭。
于金鹏的诗,“天然去雕饰”,技巧和修辞都藏在了背面,这正是他自己常说的不谈“技法”,只讲“表达”。而越是这样的诗,越具备诗学价值。
意义,任何文本都可以有;而意味,则属于艺术。于金鹏的诗,是有意味的诗。
冯志忠:
《废河》一诗,充分展现了于老师的大爱境界与悲悯情怀。
诗人应该像一只蚌,用伤口含住沙砾,把它孕育成晶莹的珍珠......
田园:
于老师的《废河》,留给读者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也是深层次的,有力道,有厚度,有深度,兼具现实性、前瞻性、普世性与恒久性,意境阔大,语句精短,仿佛铜钉,楔入读者心。在这个诗歌泛滥的时代,比起那些无病呻吟的语言垃圾,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宋汉卿:
大鹏瞰海的诗,传承中有扬弃,吸收中有突破。比如《废河》,既保留了中国传统诗歌重意境,重情怀,重含蓄的特点,又吸取了西方艺术的戏剧化追求,在多重境象中突出暗示功能的特长。他的许多诗,《双鱼》《深夜积木》等,都体现了这种兼收并蓄,传承创新。
大鹏瞰海诗歌的另一个特点是诗情智化的审美趋向。诗应该能够容纳更大的哲学,应该在有限的文字里展示更大的世界。大鹏的探索无疑是超前的,是有艺术发展引领作用的,这一点必须肯定!
吕游:
什么样的诗歌创作状态才是诗人创作应该有的状态呢?是“诗由心”。
大鹏瞰海的诗,深度中彰显思想境界,广度中不忘适当留白,精度中以小见大,诗人自己内心世界的反映在读者心中产生了共鸣。
就诗歌的语言来说,当下有两个创作向度:一是口语化倾向,二是意象化倾向。大鹏瞰海为我们带来了第三种诗歌语言,这就是对中国传统诗歌语言的继承发展。
沈阳:
在《废河》一诗中,大鹏瞰海以悲悯的情怀,观照人内心的不舍,强调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存在之意义。他巧妙地处理了涉及复杂的社会问题和自然问题,并有深度地将其进行了化解。与其说他在影射什么,不如说他在呈现一种诗法与活法能否一致的人的内心之镜像。
大鹏瞰海的作品多为短制,他致力于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揭示,以个人视角去折射时代和历史的在场性。以小博大,短小而不寡味,“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一个好诗人,首先是一个全神贯注的观察者、思考者。大鹏瞰海的《深夜积木》《水的心情》《废河》等,都可视为观察和思考的诗性结晶范例。面对新的不可预测的世界所带来的生命体验,寻求诗性的多维度的语言表达,大鹏瞰海切实做到了......
张书杰:
大鹏瞰海老师是杰出的理论家,他的理论,必将对无数的后来者,对诗坛,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鹏瞰海老师是新诗的集大成者。正如李仪老师所说,他的诗很难定位!大鹏瞰海老师的诗,不但有现场感,还有画面感,《双鱼》《废河》,都是明证!
许振东:
语言无古今,题材非关键,风格无高低,发展无东西。于金鹏的创作充分证明了这几点。
于金鹏的诗作,还具有感觉敏锐、视角奇妙、语言简净、气脉雄浑等特色。
陈玉红:
大鹏瞰海的作品,以其化繁为简的笔致,形简实繁的意蕴,充分彰显了“舞之美”、“简之美”、“厚之美”这一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
大鹏瞰海的诗观是生命诗观,在他的诗中,流淌着生命的律动。
王颖:
于金鹏诗的重要特点,是性灵在生活的瞬间闪耀光彩!于金鹏的诗,情感浓厚,笔性灵巧,以有限的语言,营造出无限的空间。这是诗人的技艺,也许是天才。于金鹏的诗,成功地捕捉着生活中那“魔幻的瞬间”。一霎的顿悟,具有照亮灵魂的力量。他的诗,是有神性的诗!
吴昊:
王克金:
诗和诗人具有对应关系。
诗歌创作应进入文本现场。
井秋峰:
大鹏瞰海的诗作中对诗的形式有一种自觉,他在不断探究与尝试着不同的形式。在新诗创作的道路上,他如同一个提灯人,为新诗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高继苓:
于金鹏先生的诗,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生命的体验,这些体验凝结为生命的智慧,穿上了诗歌的彩衣。这些智慧让生命充满了能量,思想得以升华,格局得到提升......
铁舞:
中国诗歌现在有三大传统:一是古体诗的传统,二是西诗译作的传统,三是由这两个传统的继承和汲取而带来的新诗本身的传统。大鹏瞰海的诗,三种传统的因子都有:《深冬》一诗里瞬间的恍惚,《夜澜》里的印象派感觉,《鸟与人》一诗里的现场写生,《双鱼》的超现实表现手法......都是值得回味琢磨的。
龙吟:
中国现代新诗的民族化是一个严重命题。如何将在缘起上以割裂传统为起点的现代新诗,转化为能够连接中国传统并为其注入新的生命活力的民族化中国新诗,这之间需要很大的努力。于诗人而言,则需要非常的才具,需要对中国传统和现代精神都拥有精深造诣和双重尊重的诗人。而大鹏瞰海,正是这样一位难得的新诗求道者!
齐知端:
大鹏瞰海老师的诗,包蕴各种美感:一是画面美,二是意境美,三是情怀美,四是节奏美。他的诗,不口水,不晦涩,很好地传承了中国古典诗词之精粹,又有独创的新诗之魂灵,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于金鹏老师的微诗,平凡中藏着不俗,朴素中蕴着典雅。没有言辞的奢华浮夸,更寻不到刻意雕琢的痕迹。在自然简洁中升华情感,运用精准的文字,扎实的文学功底,与灵魂对答,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郭友钊:
于金鹏老师的《风中》一诗,以“鸟”喻“我”,我仍特殊,仍唯一,而“鸟”之种多变,“鸟”之意象多变。因而,于老师《风中》的“鸟”,存在多义,是一种诗艺中的“留白”,让读者有许多想象的空间,走向不同的解释路径......
穆晓禾:
喜欢读微诗的朋友,在大鹏瞰海的小诗面前,肯定会驻足。因为较之他人,其内容多有新鲜的感觉,不落俗套。对待创作,我们就应该像他的《爱在深秋》一样:“收获的同时/别忘了播下小麦/伏下又一波
鹰子:
《废河》一诗,构思精巧,角度新颖,拟人修辞无处不在,富于想象力,这都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基本功和闪光的才华。《私家裁缝》,可视为情诗,把爱慕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和奇特的修辞。在《重建诗歌精神——兼答为何要痛批伊沙》一文里,大鹏瞰海说:“重建诗歌精神,让中国新诗重获精神性、精灵性与文化性,乃是新诗作者们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及使命!”
王振:
行顺:
读大鹏瞰海的诗,给我的印象是:有豪气!他善于以气驭势,字句之间荡漾着一份洒脱。他追求的是“抟扶摇而上九万里”,自不会计较锱铢!一个诗人能够以气造境,就等于脱离了为文凑字的泥淖,写作上就展现了一种大气与圆融!
苗雨时先生做总结:
小诗是诗之精华,是诗中之诗。它以有限表无限,以刹那写永恒。
于金鹏小诗的意味是什么?
四个字:空,静,稚,隐。
三、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