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与云朵——读吕宏友的诗
(2019-03-07 15:33:20)分类: 诗评 |
土地与云朵
——读吕宏友的诗
土地,是诗人生命之根、之源、之本。他出生在家乡故土,那里有他的父母、亲人和乡亲。即使后来他走出了家乡,但他的灵魂仍挂念着故土,牵系着那里的一切。他不会忘记农民祖祖辈辈“蹲在田间的耕地边上”的姿式,“蹲着,土地那么固执地吸引着他/他身边,是逐渐增多的新坟”;他懂得农民的生存欲求,“守着一囤粮食”,“不挨饿,日子就充满阳光”;在他的心灵屏幕上,永远不可磨灭的,是他逝去的父亲的身影;在他情感深处,是年逾古稀的母亲的七次坎坷、七次磨难,仿佛她用七星北斗之勺,淘尽了暗夜,“好让黎明之光,欢快地/淌过我生命的河床”……正因为如此,他的生命里融注了土地的真实,他的灵魂中葆有了土地的纯朴、善良和永不服输的品性,就是进入现代文明社会,它们仍具有永恒的精神力量。
诗人从家乡出走,来到城市,虽然仍以真诚、质朴为他的人格底垫,但毕竟由于文化语境的转化,从农耕文明进到现代文明,因此,他的生存方式、思维特点,必然发生历史性的蜕变。这样,就使诗人的视域更为开阔,诗的旨趣更加高远与深邃。他探索自我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为此,把自己的心比喻为一盏“灯”,让良知指引着他“在黑夜从容前行”;他坚信,“梦/有一双神奇的翅膀//能想到/就能抵达渴望的天堂”;他深知,“生活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的冲突,或被黑暗淹没,或被阳光唤起;他穿越人生四季,举着鲜红的火把,寻找“爱”的理由,他把欲望的火压在身下,向往雪域高原的圣洁,就像“巍峨的珠穆朗玛峰”以“雅鲁藏布江”为洁白的“哈达”……这就是一个农民之子,在现代风的吹拂下,他的心路历程、存在定位与生命价值的追求。
总览吕宏友当前的诗歌创作,我们不无惊喜地想到了他的一首诗,这首诗就是《我们所能植下的》,兹节录如下:
刨一个坑,在广袤的田野。大地
就多了一只眼睛。如果我再植下
一棵树,植下一棵正在苏醒的
生命,我就搭起了一个温暖的巢窠
小鸟的翅膀从此有了家,一片云
从此有了落脚之地……
扎根泥土,汲取大地的营养,直抵云霄,领略世纪的风云际会,这就是诗人所植下的年轻生命之树,也是他的年轻诗歌之树。这觉醒的挺拔的树的形象,正是诗人抒情主体的象征,它的飒飒临风,摇曳多姿,也隐喻了他诗歌的繁茂景象和艺术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