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容淡泊的画境人生——评《陈继荣师生绘画作品集》

(2018-12-13 08:16:12)
分类: 诗评

            从容淡泊的画境人生

                               ——评《陈继荣师生绘画作品集》

                                        苗雨时


   著名画家陈继荣先生主编了一册《陈继荣师生绘画作品集》。题名为“从容”。从容,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珍惜和感悟。这对年近古稀的他来说,是“夕阳留住且从容”;而对他与学生的作品来说,则其气象是风雨过后的绚烂与光华。“从容”一词,概括地写照了他们师生之间的生命传递和画艺在生命传递中的衍化和流转。

   陈继荣(1947- ),河北大城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廊坊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有多幅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多个国家级、省级奖项。在全国颇有名气。然而,他的绘画生涯却是从自学开始的。他出生在文化历史底蕴深厚但当年却十分贫困闭塞的大城县。以古代姜子牙命名的子牙河从境内流过,滋育了这一方水土。也许是人杰地灵吧,他从小天生喜欢画画。因家境贫寒,没钱买纸张,他就用树枝在地上画,用粉笔在墙上画。看见什么画什么,想到什么画什么。上了小学,课本的边角,画满了小人和动物。先是被班主任老师当成“罪证”,后来一位懂画的老师从“罪证”中发现了他绘画的天分,给了他纸笔,鼓励他画。不久,《小朋友》杂志发表了他五张画,一下子轰动了全校,班主任老师也改变了态度。从此,他爱上了小人书,用打芦草的钱买了很多小人书。他对小人书,不是照着画,而是背着画。十三岁那年,在书店看到了一本《中国画选集》,他打开一看,惊呆了,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画。那时正是困难时期,他忍饥挨饿,用母亲好不容易攒下的一元多钱,买下了这本书。这本朝思暮想的画册,就成了托起他绘画人生的第一块基石。1964年,他考取了杨村师范学校,师范有美术课,除得到老师课上指导外,他课下从图书馆借阅了大量有关绘画的理论和绘画范本的书,悉心研读。并在绘画实践中理解和验证“绘画透视学”、“艺用人体解剖学”等理论。他随身带着速写本,画人物,画风景,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绘画专业技能,进步很快。几年间,有多幅作品公开发表,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他三部连环画和一幅年画。这样,他名声大振,成了大城县远近闻名的画家,并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很多喜欢画画的孩子,拜他为师,跟他学画。

   二十多年间,他先后教了几十位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是乡下孩子。他像对自己的子女那样对待这些孩子。他真诚宽厚,无私付出。在生活上照顾他们,帮他们能决各种困难。在教画过程中,他坚持一个宗旨,要作画先做人。把教孩子们做人与技艺传授有机地结合起来。他秉持孔夫子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孩子的兴趣,发挥他们各自的优长。他认为,童年是充满好奇和梦想的时代,培养他们的个性,就能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和艺术进步打下根基。他强调实践教学,主张学生学画先读画,在读画的基础上,就直接开始创作。在创作中,放飞想象,学习技法。所谓“放胆作画”。在具体操作中,即要学会观察,又要涵养人格,把再现与表现加以融通,做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告诫学生要当有创造性的画家,不当只会摹本的画匠。在生活与学习中,他几乎与每一个学画的孩子都有一段令人难忘的动人故事。这种教育,是当时的,现场的,也是久远的,其影响将使这些孩子们受用终生。

   几度寒暑,春华秋实。有耕耘就有收获。不仅他自己的创作精进、丰饶,而且在跟他学过画的学生们中也涌现了一批国内知名的画家。例如,刘进安,现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水墨人物画的领军人物和新文人画的代表画家。他主张水墨性格和水墨形态的“扩张”,在坚守传统水墨写意精神的前提下,融进现代的人文精神和艺术质素。他的画,不讲究形似,而强调水墨形式的“纯化”,创造了一种超越形象本身的新的艺术语言,形成一派荒寒的生命空间和镜像。任庆明,当代著名的工笔画家。他的女性工笔人物,于柔美、细腻中,透着一缕曼妙雅致的韵味,闪烁着人性的脉脉辉光。谢崇礼,河北大学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河北省美术研究所创作中心主任。他的中国画,或笔墨淋漓,或毫发毕现,粗犷与细致,两极并在,表现了他大气包举的艺术风范。毕继民,今任教于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他的水墨山水,苍茫浩远,意态氤氲,山静处立精神,水流中现光采,印证了他主张的“意境”说。刘佳宁,江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他的水墨淡彩画,人物与山水,相映相谐。线条简洁、明静、灵动,韵致超迈,生气远出。张玉华,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廊坊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曾为“中国画坛百杰”之一。他的画法,离形得神,笔致洒脱,所表现的多为返璞归真的童年记忆和乡村人物,尤其是孩子们的童贞、童趣,整体风格,清新、俊秀,带着一种梦幻的情采和气韵。邓乃甫,现在是大城县文化馆主管美术的副馆长。他的人物画,有现实题材,也有古代题材。现实的则凝重,古代的则飘逸,笔墨间涌动着一种悲悯和感叹。这些人当初都曾跟陈继荣先生学过画,后来他们考取了各种美术院校,受到了现代的艺术教育。而且,他们的画风经由个人的努力和创新,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各具风采,但总的趋向是日渐成熟。其标志是:回归艺术本质,确立了画家的主体性,笔墨从具象转变为表现性艺术符号的创造,使画作成为了个体生命的瞬间显影。这是最传统的,也是最现代的。然而,不可否认,正是陈继荣先生对他们的最初教育,为他们今天的创作演变和成就,种下了原初的艺术根脉。

   当然,他在培养众多学生的同时,自己也辛勤挥毫,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在五年一次,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美展和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举办的全军美展中,他有十一件作品入选。出版连环画作品57部,出版国画人物、山水画集三部。数十件山水画作品在国外展出并被收藏。如今他的各种画作,更加遒劲,老到。人与画融为一体。山----“道”,水----“禅”。生命抵达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他犹如一株苍劲的青松,俯仰天地,怡然自得,有风吹过,松涛发天籁之声,一轮明月,正在它枝头朗照。这是他的人格风骨,也是他艺术风格的写照!

   一生画了那么多的画,教出了那么多的学生。他把全部生命奉献给了绘画艺术事业,至今回忆起来,无愧无悔。在编辑师生绘画作品集的过程中,他深情地写下了《我和我的学生们》的长文,作为画集的前言。忆往事,娓娓道来;论专业,头头是道,字句间满含着眷念和欣慰。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幸福啊。特别是他与学生们以艺术为纽带,在他们的心灵上共同生长出人类的圣洁之光,这就使他的自我生命的存在,更获致了崇高的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确证。在此,我热诚地向这位老人表达我的敬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