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是对文本把控的行为——读苗雨时老师的诗作《诗歌感冒》
(2018-07-21 12:59:40)分类: 点评 |
写诗是对文本把控的行为
——读 苗雨时老师的诗作《诗歌感冒》
王克金(回族)
《诗歌感冒》——文/苗雨时
室内外温差很大
里面24度
陈超说
诗人是那种在存在与诗语的临界点上走钢丝悬索的人
现在,他被置于冷热之间
天堂与地狱之交
内外协调
头上是火焰和玫瑰
左右失衡
就是睡不醒的——诗歌感冒
在诗歌的写作过程中,苗老师把生命的感觉、体悟与语言构筑上的冲突、不对称,不能水乳交融,形象的说成是“诗歌感冒”了!那么,感冒的结果我们都十分明了,就是浑浑噩噩,头脑不清,仿佛写作中的意识遭遇到了重度的雾霾……诗歌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分行文字混乱的排列。
《诗歌感冒》一诗,从暑天的室内外温差起笔,联系到诗评家、诗人陈超对诗歌、对诗人的定义与理解,苗老师把诗歌写作状态的逻辑、智性部分与原初感觉、血液奔流部分,甚至物象中的现实与抽象中的玄思,表述为“冷热之间
所以,一首好诗不会轻易写出!在《诗歌感冒》这首元诗中,苗老师点出了“内外协调、左右平衡”的文本把握原则。我认为这是非常有见地的观点!到最后,诗歌文本是我们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数学证明题,有时候是需要从最终证明的结论,采用逆向的方式,寻找所需的条件,来分析、探索求证的。我看,用在诗歌写作上,这也不失为一条写诗的途径。
既然要考虑“内外协调、左右平衡”,就不能随随便便去写。写作,需要有不断审视的做法,需要有能审视的眼光,需要达到敢于审视的境界。对文本的不断审视,说到底,是一种对文本把控的行为!只有把控,原初语言的凸显、思维逻辑的力量、生命感觉的尖锐、惊异思想的锋利、泥沙俱下的情感,饱满厚重的形式,才能予以统一的恰到好处的构筑,才能点到为止。窃以为,只有深邃的思考,恰当的构想,才是通向写作涵蕴意味的作品之途。
2014年11月21日王克金于廊坊金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