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顾城《小萝卜头和鹿》
(2018-07-17 16:15:30)分类: 点评 |
小萝卜头和鹿
顾
读过小说《红岩》的人都知道,小萝卜头是书中一个动人的形象。他是一个天真、纯洁而又坚强的孩子。刚出生不久,就随母亲坐了牢,过着极阴暗的生活,但他童心未泯,仍幻想着自由美好的天地。这首诗就是写这个孩子的故事。
诗人在诗中以怜爱而悲慨的笔触展示小萝卜头的生活、内心世界和意想不到的结局。
第一段,写监狱对他的禁锢:看不见处面“无边的土地”,也不能“自由地蹦跳”,属于他“纯黑的眼睛”的,只有“水槽中的天”、“铁窗外的鸟”,他不属于太阳,不属于自由,他跨不出监牢半步。然而,他却“天真地看着世界,永远在笑”。这种鲜明的对照,一开始就震颤了人们的心灵,同时也表明,监狱可以囚禁孩子弱小的身躯,却不能锁闭他的灵魂。
第二、三节,写孩子的幻想从生成到失落。他没有伙伴,没有孩子跟他玩,他在幻想中寻找伙伴,于是用“短短的铅笔”,画了“一只梅花小鹿”,呀!这小鹿却活了,“多美甜美,多美灵巧”,小鹿驮着他“在云中飞跑”,“追上了月亮”,“问太阳在哪儿睡觉”,又拾起了一颗颗长着闪光羽毛的“胡豆儿似的星星”……这一连串的意象,那么单纯,那么美丽,洁净无尘,充分显示了孩子心灵的美好和对自由的热切渴望。这对全诗来说,是低抑中涌起的高潮,也是诗人倾注情思的所在。但是,好景不长,他画着画着,突然发现画上了叔叔要他传递的字条,于是一下子从幻想中跌落下来。幻想的美好,是孩子的天真,幻想的破灭,是现实的丑恶。两者的巨大反差,不仅有力地鞭挞了反动势力,也猛烈地摇撼了读者感情的波涛。
幻想变不成现实,但现实是醒不了的噩梦。他以巨大的阴影笼罩了孩子短短的一生。
第四节接续开头,写孩子的悲惨命运:妈妈去了,不再回来,他也“吃力地登上锈色的石阶”,走向死亡,走向屠刀。在这里,催人泪下的是,这孩子牺牲得从容和孩子气,他看着那“一排排含泪的小草”,他唱着美妙的歌谣。对这样纯洁的孩子,敌人竟下此毒手,他们的人性何在?这首诗,就是在人性的天平上,来鞭挞敌人的残暴的。
最后一节是全诗的收束。太阳出来了,黑暗消褪了,在一片晴空之下,我们多渴望那孩子回来呀,但他不能来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有路;只有草;只有那一片死静”,“只有画页;只有那幻想的小鹿”……这一切在静美中撩拨和触动我们的哀思,仿佛小草无言还在控告,小鹿无声也在倾诉。这一结尾意境平静淡远,却蕴含着深致悠长的情思。
顾城的诗,多是以童稚的眼光看世界。这首诗,他也选择了一个独特的抒情角度,即以一个大孩子的身份进行叙写,不论是小萝卜头的生活,还是小萝卜头的幻想,都带有单纯、明净的特点,但他从童心和人性出发引伸出来的思考却是深沉的。这两方面的结合和互为表里,使此诗纯朴而又深邃,明晰而又蕴藉,从而产生了一种特别哀婉动人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