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析林莽先生诗歌

(2018-06-03 18:54:51)
分类: 诗人论

浅析林莽先生诗歌  

顾国强


认识林莽先生是在2001年我的诗歌研讨会上,对中肯批评,耐心指导,殷切望,让我感受到了人间又一次温暖。之后有很多接触的机会,他为人谦逊、和蔼亲切,这次较集中地拜读了先生的诗歌,增强、加深了对其人其诗的认识和理解。

都说“诗如其人,其实很难做到,这是诗人品属诗歌品味相统一的至高境界,林莽先生做到了,他的诗正是他生命本真的具象和心灵之光的外灼,倔强的生命顽强而坚韧,舒缓的诗行里滚动着闷雷一旦炸响,以惊醒昏睡的灵魂“青春载着压迫和忍耐/走那条被灵魂所厌弃的路/痛苦与孤独终于登上了愤恨的山峰/正是那些值得纪念的日子,那些没有雾的黎明/觉醒和希望就结成了反抗的同盟”(《二十六个音符的回想》)。正值文革时,流行附和、口号漫天,“盛产高音喇叭的国度”,“辛勤的思想长满了厚厚的老茧/心灵依旧喷吐着铅石一样的烟/在泥沼的土地上/村庄像诗行一样/包含着无数个昏睡的家庭/也只有劳动在黎明的晨光中觉醒”(《二十六个音符的回想》)。诗人在白洋淀一个偏远的水乡,背负着繁重的劳动,却能深夜静下心来,写出思想先锋、语言大胆又不失委婉与含蓄的诗,实属不易,在那个时代并不多见。他对事物有敏锐的发现与深刻的洞察,即使在灰暗、阴冷的1972年严冬,“窗外是一片北国的白雪/小窗上绽放的凌花默默地变换/原野在洁白中是如此的寂寞呀/我的心,也在孤中编织着渴望的花环”(《凌花》)。这些诗行蕴含着深刻哲思,绽放着理想主义光芒。他像早春醒来的芦苇,刺破寒冷、歌唱阳光,任翠绿的诗思随性漫延。

林莽先生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不少篇什真实地描述了曲折与苦难、现实与憧憬,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时弊的针砭与鞭挞。“没有星座,没有月光/只有磷火在游荡/废墟上漂浮起苍白的时代”(《二十六个音符的回想》)。“那些来自西方的凌辱/走过希腊古城的遗迹/把粗暴的践踏带给东方/用火,给人类的文明/留下一块灼伤/圆明园躺在那儿/像一篇树木和荒草写成的申诉/秋雨把那些字迹润湿/融解,浸入泥土/浸入一个民族的灵魂”(《圆明园·秋雨》)。透过这些诗行,我们看到了诗人的忧虑、愤懑、牵挂与关照,诗歌可以“私有化”,但忽视了它的社会价值也是令人遗憾的。

他善于在普通的事物中发现并开掘新的诗意,营造新的意象。“狂风中猛烈摇摆的电话线/空等着这世上的好消息”,“雪/渐渐退向房屋的背阴处/白茫茫地/划出一道道寒冷与温热的痕迹/拉上厚厚的窗帘/生命退缩到自己的角落”,新,方可出奇,这也是难能可贵的。诗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并不是不需要技巧,只是看不出斧凿的痕迹,他的诗歌语言质感且形象化,比如“这宁静的幻想/充满了灼热的欲望,“透过彼此设置的心灵羁绊/我渴望赤裸  金黄而成熟的热情”,“岁月是一条涛涛汩汩的河/它把记忆的触角磨圆/把一颗颗心  化作沉甸甸的石头”,“那一年寒夜也收敛起期望的翅膀/在一封封通报平安的家信中/我听出了那座古老的城市/也发出了冰层即将冻裂的悲鸣”。这些语言有着强烈的磁性,吸附人心,显而易见这不是刻意琢磨,也不是精心煅打出来的,而是细心观察、深入思考之后的感性流淌,更是一种天分。他的语言有冲击力、穿透力和感染力,“那源自心灵的向往不只是寄托/而是真挚的祷告//无法抑制的激情/在夏季的淀水中呼啸”,“我将怨恨埋于心中/我将匕首裹入诗行/它们激越的悲鸣/穿越燕南赵北的祖泽/浑然一片白茫茫的水泊”,情感真挚是诗的立命之本,艺术地表现是抒情的必要手段,二者有机契合才相得益彰,这一点也是林莽先生诗歌的典型特质。

林莽先生的诗意象两契,虚实互立互藏,让诗意空间无限宽广,这也是结构原则与魅力独具的审美时空创造,诗人也十分注意意深与言浅,即古诗也非常强调的言近与旨远的统一。先生诗歌的境界与高度远不止我说到的这些,不妥之处,还请各位方家批评、校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